在华佗7岁那年,因着连年的征战,与疾病使他的父母因病相继离世,那父母离世双重的打击让华佗深感悲痛。他跪在双亲的坟前,暗暗发誓,定要成为一名医者,以解救世人的病痛之苦。于是,他立下了从医的志向,决心长大后要为病人解除病患,拯救生命。
随着岁月的流逝,华佗逐渐长大,他学医的心愿也愈发强烈。经过多方打听,他听说了一座山中寺庙里隐居着一位名医,这位医者年轻时便以医术济世,其医术之高超令人叹为观止。华佗下定决心,一定要拜这位医者为师。
然而,拜师的路途并非一帆风顺,困难重重。华佗上山之路崎岖陡峭,他多次险些失足跌下山崖,但他却毫不退缩,勇往直前。历经千辛万苦,华佗终于找到了那位名医。
他跪在这位老医者面前,诚恳地说:“请您收我为徒吧。”经过长时间的风餐露宿,华佗的面容憔悴,衣衫褴褛,看上去像个小乞丐,但他的眼神却充满了坚定。这位医者看出了他不怕苦、不怕累、决心学医的决心,便决定留下他,但并未立即收他为徒,而是设下了一系列考验。
华佗便留在了山上,做一些粗活如砍柴、挑水等。时光荏苒,一两个春秋过去了,这位医者却始终未传授他医术。然而,华佗并无怨言,依旧勤勤恳恳地完成医者交代的每一件事情。渐渐地,医者开始让华佗打扫书房。
一次偶然的机会,华佗在打扫书房时无意间发现了一本名为《医案》的书。他好奇地翻看了几页,发现这本书记载了医者多年的行医心得。华佗对《医案》爱不释手,但他知道未经医者允许不能乱动书房的东西,于是他将书放回书架。
医者注意到了华佗的心思,便将《医案》递给他,允许他并提问。华佗欣喜若狂,小心翼翼地接过《医案》,跪下感谢医者。他回到自己的房间,细细研读这本书。书中的内容深奥难懂,华佗便反复钻研,有不懂的地方就去请教医者。
医者发现华佗具有学医的潜质,且虚心好学,便开始倾囊相授,将自己的毕生所学传授给他。有时名医出诊也会带上华佗,他的医术进步神速,大家都认为他将会超越前辈。
一天深夜,华佗读《医案》时听到名医房间有响声,他赶忙跑过去却发现名医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华佗以为名医生病了,急忙将他扶到床上询问情况。名医双目紧闭不作回答。华佗为名医诊脉后轻轻为他盖上被子说:“师父您安心休息吧。”看到华佗神色轻松地出门后名医嘴角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原来这是他对华佗的一次考验看看他的医术是否已经长进到了一定的程度很显然华佗通过了考验他看出了名医是在装病以此检验他的医术水平。
几年过去,华佗学成下山之后,开了一个医馆,每天来找他看病的人都排着长队。华佗从早看到晚,遇到疑难杂症,他就是不吃饭、不睡觉也要想办法医治。华佗的医者仁心,慢慢的被传开,也被当地老百姓称为“神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