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名叫女娃。她聪明伶俐,乖巧懂事,总是能让人心生欢喜。即便是威严雄壮的黄帝见了她,也都会忍不住夸赞她的可爱,称赞她的聪明才智。在炎帝的众多儿女中,他特别偏爱女娃,几乎将她视为了掌上明珠。
每当炎帝忙碌于公事,不在家中的时候,女娃便独自玩耍。她总是渴望能够跟随父亲,一同去那遥远的东海,看看太阳升起的地方。可是,她的父亲炎帝总是忙于处理各种事务,太阳升起时他来到东海,直到太阳落下才返回,日复一日,总是无法带她出去。女娃内心十分期盼,希望能够亲眼目睹那壮丽的景象。
有一天,女娃终于忍不住内心的渴望,没有告诉父亲,便独自驾着一只小船向东海驶去。她的心中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向往,希望能一探究竟。然而,命运弄人,海上突然起了一阵狂风大浪。那些如同山一般的巨浪卷起,狠狠地将女娃的小船打翻。她惊慌失措地落入海中,挣扎着求救,但最终还是被无情的大海所吞没,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炎帝得知女儿的死讯后,内心痛苦万分。他无法理解为什么一场意外竟然夺走了他心爱的小女儿的生命。他怀念她,痛念她,但却无法用太阳光来照射她,使她死而复生。他只能独自神伤嗟叹,感叹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女娃死了,但她的精魂并没有消散。她的精魂化作了一只小鸟。这只小鸟有着花一样的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它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声,所以人们便叫此鸟为“精卫”。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心中充满了愤怒和悲伤。她决定要报仇雪恨,让大海为她的死亡付出代价。
于是,精卫一刻不停地从她所居住的发鸠山上衔起一粒小石子,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之上。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翔,悲鸣着,把石子、树枝投掷到大海中。她的目的是要将大海填平,为自己讨回公道。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嘲笑精卫:“小鸟儿,算了吧,你这工作就干一百万年,也休想把我填平!”然而,精卫并没有被大海的嘲笑所吓倒。她坚定地回答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尽头,世界的末日,我终将把你填平的!”她的目光坚定而充满仇恨,仿佛要将内心的愤怒和悲伤都倾泻出来一样。
精卫的决心和勇气感动了一只路过的海燕。海燕飞过东海时看到了精卫的坚持和努力,它被她的精神所打动。于是海燕与精卫结成了夫妻。他们一起在发鸠山上衔取石子和树枝来到东海投掷填海。它们的行动感染了无数的鸟儿和动物们他们纷纷加入了这个填海的行动中来形成了一种宏大的壮观场面无论昼夜不论寒暑她们不停地劳作直到死去也没有停下
在人们的口中人们开始用“精卫填海”来形容一种坚决奋斗的决心不畏艰难险阻的勇气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在后世人的眼中精卫鸟被尊称为“冤禽”、“誓鸟”、“志鸟”、“帝女雀”。人们钦佩她的精神并为了纪念她在东海边上立了一个古迹叫做“精卫誓水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应该像精卫一样拥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善良的愿望和宏伟的志向即使面对再大的困难和挑战也要勇敢地坚持下去直到取得胜利。晋代诗人陶渊明在诗中热情赞扬了精卫小鸟敢于向大海抗争的悲壮战斗精神:“精卫衔微木将以之填沧海”。这种精神不仅让人们感到敬佩也成为了人们前进的动力和鼓舞人们去追求更美好的未来的动力源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