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房先生应下,刘阳不想在这里多待,道了声告辞就出了赌坊。
来到酒楼,刘阳走到赵玉珠身边低首恭敬问道:“大小姐我们是先去城里学堂还是先去铁匠铺?”
赵玉珠今天恢复了大小姐装扮,穿的太多热的难受在狂扇扇子。
“你忙完事了?我们赶紧回家吧!”
刘阳拳头硬了牙也咬紧了,“大小姐我们还没干正事呢。”
赵玉珠喝了口凉茶,把装着图纸的布袋放到桌子上,“那你快去吧,我上楼凉快会。”
“不行,我得看好你,你有点意外你家里可不会放过我的。”
刘阳把布袋背到肩上,拉起赵玉珠就往酒楼外走。
“我又不会乱跑,就在这等着你回来。”
刘阳可不信她说的话,自己出去久了她跑出去玩万一出点事麻烦可就大了。
铁匠铺离酒楼不远,二人来到铁匠铺,刘阳把发条弹簧和齿轮的图纸拿出来给铁匠看。
“齿轮我前一阵做过没问题,这发条弹簧我只能试试,不保证能做出来。”
刘阳付了银子,问多久能做好,铁匠让他三天后来拿东西。
“去书院看看有没有先生愿意去我们村。”
来到白水县城最大的书院,智儒书院。
看门的看二人着装认定二人是富家老爷小姐,把二人请进书院,带到了院务在的房间。
“两位请坐,我是这书院的院务王林。”,院务引二人进屋落座,“请问两位是来求学还是?”
“想请位先生回家为小女和她同伴教书。”
院务看了眼赵玉珠,以为是给这位小姐找教书先生,在心里盘算了下书院里合适的先生。
“不知二位对先生有何要求?”院务笑道。
刘阳想了想,说道:“不要太严厉的,家里孩子们都还小,最好是琴棋书画都能教的。”
院务闻言微微一愣,心想这要求可不低啊,琴棋书画都能教的先生不是没有,但看赵玉珠这样子得有十三四岁了,这个年纪才开始学的话
“我们书院有一位李先生,他可是天佑民安十五年的进士,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他不太擅长和年纪大点的学生打交道,小姐这年纪”,院务给二人介绍道。
“不是教我。”,赵玉珠摇摇头道“是教村里的小孩子。”
“村里?二位不是住在城里?”,院务摸了摸他的胡子,心里想这两人莫不是县城附近哪个村的地主员外?可也没听说过附近村子里有地主员外啊。
刘阳点点头道“我们是从大山村过来的,小女今年四岁,可否请这位李先生来谈一下?”
智儒书院以前收过一个大山村的学生,是王夏荷的夫君刘金,院务印象里大山村是县城附近最穷的村子,前些年刘金来求学的时候是村里给他凑的束脩费。
院务喊了个学生去请李先生。
“我记得大山村有个叫刘金的学子,若是李先生不愿去,可以让刘金那学生教,刘金以前在我们书院求过学,应是可以教村里孩子们的。”
刘阳摇了摇头道“刘金他前几年被贼人害了。”
院务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但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过了一会才开口道“他成亲的时候我还吃过他给的喜饼呢,没想到唉。”
屋内陷入沉默,不多时,李先生跟着学生来到了房间。他看上去约莫五十岁光景,头发灰白,气质儒雅。
刘阳和赵玉珠站起来,向李先生行礼。李先生微笑着回礼,然后打量了一下赵玉珠。学生只跟他说是有人来找先生去家中教书,他也以为是要去教赵玉珠。
“是这位小姐要请我去家中教书?”,李先生温和地问道。
“不是,是家中小女和村里的孩子们。在大山村。”刘阳回答道,“村里盖了学堂,先生去了可以先住在我家中,然后按照先生的意思给您盖两间住的屋子,除了孩子们的束脩费外我每月给先生十两银子,村里都是些穷苦人家的孩子,希望先生不要嫌弃。”
李先生摇了摇头,“我自是不会嫌弃的,但我年事已高,家中妻儿老小都在这城里,是去不了村里的。”
李先生拒绝后就回去教书了。
“王院务,还有没有别的先生?”,李先生走后刘阳问院务。
院务摇头道“真是抱歉了,除了李先生没有琴棋书画都能教的先生了。”
“没关系,麻烦院务问下其他先生有没有愿意去村里教书的?”
“行,你们在这等下我,我去问问书院里其他先生。”
院务出去后刘阳来到赵玉珠身边,小声跟她说“看来先生不好找啊,应该没有先生愿意去村里教书。”
赵玉珠脸有点红,是热的,这书院的房间比外边还热,“加钱!只要银子给的多,肯定有愿意去的!”
刘阳白了她一眼,“我银子又不是大风刮来的,不能为了个教书先生一月花上几十两银子。”
过了一会院务回来了,没有先生跟着他回来,刘阳见状起身准备离开。
“这位老爷先别急着走。”,院务把刘阳按住,“不知大山村有多少孩子?”
“算上我女儿一共七个,都是四到十岁的孩子。”
“可以把孩子们送到书院来学习。”,院务指了下外边,“我们书院可以提供两间房子给他们当住处,不过需要你为书院捐些书籍。”
“我可以多捐些书籍,能让先生去村里吗?孩子们都小自己到城中读书家里人也不放心。”
院务摇摇头,“书院的先生都不想出城,对不住了。”
刘阳叹了口气,“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不在此停留了,今日辛苦院务了。”
刘阳说完拿出一粒碎银塞到院务手中。
“使不得!”,院务把银子塞回刘阳手中,“我给你透个底,你们也没必要去别的书院了,别的书院先生没我们这多,是一个先生也不会放走的。”
刘阳把碎银装起来,“谢谢院务提醒了,不知院务可认识城中其他有才学的人?我想上门问问他们是否愿意去村里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