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来了,大家都准备好”,陈家村的陈二狗,敲锣打鼓的开始召集人手。
“李大哥,请让衙门兄弟,分成不同小队,组织各个村庄的百姓,按照之前的方案行事”,唐舟吩咐衙门的兄弟。
蝗虫刚入境,赵忠诚第一时间便下达了命令,让李班头带上衙门的兄弟听从唐舟的和陈文的安排。
“好,马上就去”,李班头迅速开始派遣衙役。
“陈兄,陈家村附近你比较熟悉,你负责那陈家村和周边村庄没问题吧?”,唐舟对陈文说。
“我现在就去,提前已经打好了招呼,应该问题不大!”
唐舟和陈文跟着县衙的人员,一起组织百姓,按照之前的的准备,所有人都开始行动起来了。
“男人手拿木板,铁锹,进行驱赶,捕捉”。
“女人放出家禽”
“家里关好门窗,保护家里的孩子”
一切行动有序,从下午蝗虫来临,百姓的扑打,捕捉,家禽的蚕食,到了晚上,每隔两里开始点火吸引蝗虫进行烧杀,经过所有人和家禽的将近一天一夜的努力,蝗虫已被消灭的有三成左右,这可以说是史上最成功的蝗灾治理的案例了。
翌日上午,蝗灾开始向南迁移。
听说北面几个县的村庄已经颗粒无收,粮食蔬菜,皆被蚕食殆尽,百姓只能等待朝廷的赈灾或者等死了,如果赈灾及时处理得当,当地父母官尚还能功过相抵,如果有百姓饿死或者暴动,那么脑袋离搬家就不远了。
而河西县,在大家不停的努力下,只是轻微受灾,粮食和蔬菜尚能保存十之七八,百姓和当地县衙都对此次蝗灾的治理都尤为满意,有不少百姓都开始露出抗灾胜利的笑脸。
看看那个陈二狗,还有种意犹未尽感觉。
人就是很奇怪,当看到有人面临更大的灾难时,自己的灾难就会变得微不足道,痛苦也就稀释了。
想到此处,赵县令对唐舟陈文二人就更加感激,说到:
“今日河西县能得以躲过此次灾难,多亏两位的帮忙,事后一定上报朝廷,替二人请功”。
“不过本县毕竟只是七品末流小官,人微言轻,朝廷奖赏可能不会很高,两位要有个心理准备……”
“赵大人,哪里话,能做到如此,我二人已经很感激了”,唐舟本身对此不是很在意,但是想到,可能会帮助陈文后面的仕途,所以也没有拒绝赵忠诚的好意。
本已无事,但总有些意外。
“大人,风向变了”,衙役来报说,北风现在变成了东风,蝗虫向来是随风而行,这也意味着蝗虫的方向变了,原来从北至南,但是现在好像受到东风的影响,要往西而行。
所以蝗虫下一步将要过境山阳县,而西面就是唐舟的家,唐舟之前虽有此担心,但又感觉不会那么巧。
所以此前唐舟一直在河西县所以并未在山阳县进行准备,但现在已经兵临城下,好在河西已经解困,于是唐舟马上去和赵县令商讨,是否可以借用一下当地各村庄的百姓和官兵,以解家乡之难,赵忠诚看到蝗虫已经从河西县离开,于是痛快答应,加上百姓本身二人就很实感激,所以也都愿意帮忙。
唐家村距离河西县也就二三十里路,用之前唐舟采购家禽所用的马车和县衙组织的马车,大概需要两个时辰才能赶到,幸好现在的风不是很大,否则蝗虫随风过境就很快了,他们的速度虽然赶不上蝗虫,但是也会在稍后不久到达。
山阳县。
“郑大人,蝗虫改变方向,朝着咱们山阳县来了,请大人下令,”
“不是不经过我们县吗,怎么突然拐弯了啊,上天不要玩我啊!”,其实上天对他不感兴趣。
“大人先想对策吧!”
”这是天灾,我能有什么办法?”,郑县令冷静了一下后开始下令。
“让衙役开始行动,庄稼肯定是保不住了,让衙役提醒百姓关门关窗,保护家中的粮食,如果百姓遇到困难,进行紧急帮助,但求不能有人员伤亡,粮食只能后续向朝廷请求赈灾了”
“是”
“还有,如有余力尽量组织百姓对蝗虫的驱赶,拍打,能救一些是一些吧”。
“是,我们现在就去”。
蝗虫,顺风而来,一阵急促的翅膀拍打声打破了寂静,无数蝗虫如同黑色的风暴般席卷而来,它们的身影在空中交织成一片,遮天蔽日,令人心生恐惧。
密密麻麻的蝗虫落在了谷地里,开始蚕食庄稼,本身对蝗灾就无可奈何,加上山阳县原本不在蝗虫的线路上,提前也没有做任何准备,被打的措手不及。
“快关门关窗,别让蝗虫飞人家中”,衙役开始在街上,村里进行指挥。
“天啊,我们的庄稼啊,就指着这些粮食过日子呢,这让我们怎么活啊”,村民在家门口哭喊。
“别牵你家的牛了,蝗虫吃不了牛的,快关门”
千人千声:下令声,争吵声,怒骂声,怨天声,声声入耳。
“如果大家已经关好门窗,可以去外面进行驱赶”,有些年轻力壮的已经抄起家伙往自己田里赶,但是大家都知道,效果微乎其微,庄稼要完了……
从河西县来山阳的路上,百姓,衙役,家禽,马车,还有拉着家禽的马车,前期人员已经来到了山阳县。
“陈兄,你带人去田地了帮忙,我去县衙”。
“好”。
山阳县衙。
“大人,大人,河西县的班头带着衙役来帮忙了”,一位衙役跑进山阳县衙。
“啊?他们来有什么用,还是替我谢过他们的好意吧!”,在大堂上的郑县令着急的来回踱步。
“听说他们成功驱赶了蝗虫,所以前来帮忙”,衙役赶紧补充道。
“那你不早说,这不是耽误事吗,还站着干嘛,快请进来啊!”
“……”,衙役一脸黑,我刚不是第一时间就说了吗?,然后还是快步从衙门在带回来了两个人。
“卑职河西县班头,参加郑大人”。李班头进门先抱拳行礼。
郑县令赶紧搀扶起来,看着班头前站着一人,更像是主要人物,于是郑县令问道:“快快请起,这位是?”,
“在下唐舟”?。
“唐舟,很熟悉的名字啊!”
“大人,唐公子正就是贵县人士,刚中了举人,也正是唐公子让我们来协助山阳县来治理蝗灾的。”
“难怪名字熟悉,对,喜报刚刚已经到了县里,本县大概看过,正要送往唐家,结果现在蝗灾来了,就还没来得及……什么,你说是唐举人带你们来这里协助本县治理蝗灾的?”
“是的,郑大人,其他事我们稍后再说,眼下先说治理蝗灾的事”。
“唐举人有什么办法?请速速说来“。
唐舟把之前的方案,快速的与郑县令说了一遍,郑县令听到河西县已经通过此方案有了显著的效果,就马上召集回自己的衙役,然后按照唐舟的方式进行。
就在唐舟在赶往唐家村之前,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响叮当之势给写宁若卿了封信,交给了衙役,衙役明白,唐舟肯定是有什么重大的事,才会在这个十万火急时候写信上报,于是在信封上盖了一个紧急的印戳,第一时间就送了出去。
于是有了唐舟给宁若卿写的第二封信:
我在东阳县灭蝗虫,事态紧急,想你。 落款,唐舟。
东阳县,唐家村。
原本人数寥寥无几的田地里,现在都是驱赶蝗虫的百姓,山阳河西两地百姓汇聚在一起,地边上有人开始挖坑,有人在准备点火,空地里还站满了嗷嗷待哺的家禽,他们饿了半天没吃东西了,已经迫不及待了张开了大口。
东阳县有救了,唐家村有救了。
在这里,唐舟万分紧急,而百里外的临安城中,吴小人再次进入凤鸣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