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帝跪求复合,可我已有正妻 > 第18章 震惊朝廷,他忘不掉我

第18章 震惊朝廷,他忘不掉我

    大乾,皇宫。

    殿台楼宇,高低错落,红砖黄瓦,画栋雕梁。

    殿内檀木作梁,水晶玉璧。宝顶上悬着一颗巨大的明月珠,地铺白玉,熠熠生光,可谓穷工极丽。

    甘露殿内正中央的书桌上,堆满了奏书,其中请求赈灾的奏书单独一摞。

    具体格式不做考究,大意如下:

    “河东县,因为蝗灾过境,百姓颗粒无收,请求圣上下拨赈灾粮……”

    “白石县,因为蝗灾过境,百姓颗粒无收,请求圣上下拨赈灾粮……”

    “普宁县,因为蝗灾过境,百姓颗粒无收……”

    “某某县……”

    甘露殿最高位上的人有些不知所措,虽然每次遇到天灾,基本流程都是这样,应该不至于慌张才对。但这次有些不一样,这次皇帝也是入职不久的新人,第一次遇到天灾。

    本来,首位上的人已经不准备看下去了,但看到山阳县的奏疏时,还是忍不住打开看了一下,毕竟那里是她从小长大的地方,有些感情,虽然不多。

    然后有意思的事情出现了,这封奏疏竟然说一封请功的书信。

    “举人唐舟,举人陈文,协助山阳县治理蝗灾,颇有功效,为百姓保住半数庄稼,特为此上书为二人请功,并附有唐举人编撰的治理蝗灾的方案,山阳县县令郑青山”

    然后又在下面河西县的奏疏也是相同的内容,上面都是同样的名字:

    “举人唐舟,举人陈文,协助河西县治理蝗灾,颇有功效,特为此上书为二人请功,河西县县令赵忠诚”

    唐舟的命运走向在此时已经有了转变,此时的唐舟,已经不再适合做细作,潜伏的任务也只是在后来的周慕心里一闪而逝。

    真是想不到啊,现在不到一年时间,就看到那个名字了,你是看到我留的信所以才这么努力的吗?

    唐舟,你终究是不甘心吗?还是忘不掉我吗?可是现在我们的差距实在过于遥远啊,如果我还是之前的周慕,看在你这么努力的份上,和你普普通通过一辈子也未尝不可,但现在不一样了……

    喂喂喂,你的重点真的对吗?你不应该关注有人可以治理蝗灾吗!因为忘不掉你所以脑子起飞了?你的魅力可以治蝗灾啊。

    想起一句电影台词,“真是老娘们儿当家,房倒屋塌啊”,(纯属故事效果,完全没有轻视女性,如有雷同,还是快去反思吧)

    大殿的首位有人出声了。

    “郭林,宣礼部,户部,吏部觐见”。

    “是”,一个胖乎乎的太监应声回答。

    于是有三人飞速的跑出宫殿,出门骑马,然后传唤至各个府邸。

    然后就是几台轿子从几个府邸快速入宫,然后碎步小跑,不时大殿上有声音响起。

    “臣礼部,王朗”;

    “户部,张正”;

    “吏部,萧明远”,

    “参见圣上,愿圣上……”。

    “免了,今天朕召几位爱卿,可知何事”,此时的高位上,女子已经逐渐有了天子威仪,少了些女子天真的模样。

    “应该是南方蝗灾扰民之事”,户部尚书张正回道。

    “既然知道就好说,关于蝗灾之事,各位爱卿可以对策”。

    “这……”

    “……”

    “臣该死,以往都是根据文献中记载的方案进行治理,但效果甚微,目前来看靠人力尚无法完全抵抗……”,吏部萧明远回复。

    “行了,没用的话就不要说了,赈灾粮食准备的怎么样了”

    “已准备了够七个县的,还三个县的粮食正在紧急处理,圣上再容臣等些时间”,户部尚书张正回话。

    此次蝗灾不是很严重,加上历朝历代一直对蝗虫有干预,加上后期天气转寒,预计应该是十多个县,所以赈灾粮食倒是准备了十之七八,面对蝗灾已经无力,如果再无法筹备粮食,就真的罪该万死了。

    “那应该够了”

    “……嗯?陛下此话何意?”。

    “你们看看这两个县令的上书”,高位上扔下两个奏疏

    奏疏三人相互传阅,当三人看完奏疏时,仿佛看到了救星,紧锁的眉头终于最近他们可是没少为此事头疼。

    好像想起来了什么,又慌忙查看了附带的治理方案,然后说道:

    “微臣认为,应该先把这些方案记录在册,然后向各地推广,以后蝗灾就再也无法威胁百姓了”。

    “然后对写出方案的两人进行嘉奖,这两个人可谓我朝栋梁”。

    “对,尤其是……那个叫…,”

    “唐舟”,首位上的人利落的接过萧明远的话。

    “叫,对叫唐舟的,年方不到二十,竟有如此经天纬地之才,未来可期啊,微臣认为当重用”,吏部萧明远。

    “并且此次为朝廷节省下上万石粮食”,户部尚书张正。

    “如果凑不齐赈灾的粮食怎么办,那就不止是几万石粮食的事,那可是我大乾的江山和子民”,户部张正。

    “根据地方上报,临安确实有位叫唐舟的中举,臣下去查看一下考卷,这等人才应当破格录用。”礼部王朗。

    几个人一时都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发声。

    “你们为官多年,竟然不如两个年轻人,下去反思一下吧”

    “臣等惭愧”,

    “还有吏部,你们研究看看是不是有适合的职位,然后萧爱卿下去跟那两个举人沟通一下,给安排一下合适的职位,别让有功的人寒了心”。

    三人听命后,就退下了,他们为官多年,最擅长领会圣人言外之意,陛下亲自下令了,还让一个尚书亲自去沟通,这件事不普通。

    难道是让他挑选一个官职?这样的话,这个职位就不能太小了……

    高位上坐的是一名女子,如果唐舟在这里一定可以认出,因为她正是是周慕。

    呃呃呃,这个妾可不好纳啊,不过有压力才有动力嘛,下面可能就好看了,既然本书的开头牛皮已经吹过了,现在改,貌似也有些来不及了,且看唐舟如何一步步走上高位,让女帝甘愿下嫁的。

    唐家村。

    在唐舟的方案下,蝗灾或被家禽蚕食或被百姓坑杀亦或是被驱赶,已经基本脱离了困。?

    很多百姓,带着粮食了,鸡蛋特意前来感谢唐舟,感谢他的帮助,解救村民于水火之中,远处竟然还有一个孩童,手里努力向上的举着两根棍子,棍子顶端扯着一个白色的布,上面写“英熊”,一个合格且读书不多的粉丝。

    正在热闹的唐家,突然听到有敲锣打鼓声正往这个方向走来,人们瞬间安静,都朝那个方向望去。

    “请问是唐举人家吗”,有几个衙役从人群中走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