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皇贵妃只想躺平 > 第112章 华光映诸天

第112章 华光映诸天

    庄严肃穆的寿康宫内,

    刘湛带领着刘婉容与刘杰姐弟俩,毕恭毕敬地向太后娘娘行参拜之礼。

    “侄儿、侄女给太后姑母请安,愿姑母万福金安!”

    主位之上的太后微微抬手,轻声道,

    “起来吧,竹溪,快给孩子们赐座。”

    到底是血脉至亲,素来端庄严厉的太后,

    此刻面容之上,也流露出几丝难得的温和与慈爱,

    目光落在刘婉容和刘杰姐弟俩身上时,更是充满了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之意。

    去年刘国公辞官后,太后就亲自指派了身边的一等女官竹心,

    并着另外两位寿康宫中的宫女,一道去了刘国公府,刘婉容的院子里伺候着。

    这些日子瞧下来,太后发现刘婉容这个嫡侄女儿也是个好的,

    素日里酷爱读书,从未对家中任何人产生过埋怨之情,

    对于太后特意选派过去,教导她的寿康宫三人,

    更是心怀敬意,礼数周全。

    至于刘杰这个孩子嘛,虽说他进入国子监求学以来学业表现平平无奇,

    但为人却相当忠厚老实,令人心生喜爱。

    归根结底,就算是文不成武不就,又有何关系呢,

    堂堂世家,只要不是道德败坏之辈,都能安安稳稳的富贵一生。

    “往日里,哀家鲜少管过你们,可曾怨过姑母?”

    太后的目光落在刘婉容身上,语气平和地问道。

    见太后的目光看着自己,刘婉容赶忙屈膝行礼,恭敬地回话道,

    “姑母何出此言呢,我等从未对姑母有过怨怼,

    侄女心里知道,若无姑母的悉心照料与庇护,

    就没有今日我们刘家的好日子,姑母是我们刘家的恩人!”

    “哦?哀家算不得刘家人了?”

    刘婉容闻言,心中一急,

    十三岁的少女俏脸都羞红了,支支吾吾的想着词儿解释,

    太后见状,不禁微微一笑,轻声说道,

    “傻孩子,哀家逗你呢。

    你们姐弟俩呀,不容易,哀家都知道。

    往后要知道上进,踏踏实实的做人做事,

    为陛下分忧,不要去怨恨,

    你们俩是国公府的嫡子嫡女,凡事都要堂堂正正的,知道吗?”

    “侄女、侄儿谨遵姑母教诲。”两人齐声应道。

    太后露出满意的神情,微微点头,接着叮嘱道,

    “若遇烦心事,只管入宫来找姑母倾诉便是。”

    关心完刘婉容和刘杰这对姐弟后,太后轻轻地转动眼眸,视线缓缓地落在了旁边的刘湛身上,

    脸上挂着一抹和蔼可亲的笑容,声音温和地开口说道,

    “哀家听闻啊,近些时日以来,你跟随在皇上身边处理事务,差事做的不错!”

    听到太后这番赞扬之词,刘湛连忙恭敬地回应道,

    “回姑母大人的话,这一切都仰仗着皇上英明神武、睿智非凡,

    侄儿榆木之资也只是略尽绵薄之力。”

    太后微微颔首,表示认可他的谦逊态度,接着继续问道,

    “你自小就稳重懂事,如今刘家交到你的手中,姑母最是放心不过。

    皇上让你带着珍妃那娘家小弟了?”

    面对太后的询问,刘湛毫不犹豫地回答说,

    “姑母,李璟天资聪颖,人品端方,是可造之才。”

    “那李家……”

    太后原本想要借此机会提醒一下刘湛这位侄子,让他对李家多加留意和防范,

    以免出现外戚势力膨胀、野心勃勃的情况。

    然而,当她转念一想,

    如今婉儿已经离世,只留下明珠这么一个嫡出女儿,

    似乎又没啥好争的,于是,话锋一转接着道,

    “既是皇上交代的,那姑母也不多言了,

    只是你心中,还应当多照拂着自己的两个嫡亲弟妹才是。”

    刘湛看着欲言又止的太后,猜到未曾说出口的话,

    大致是太后对后妃外戚的忌惮,但也没有点破,朗声应道,

    “是!侄儿谨遵姑母教诲!”

    太后看着陌上人如玉般的亲侄子,满意的不得了,

    眼中满是欣慰之色,轻声笑着说道,

    “有些日子没见明珠了吧?竹溪,去偏殿瞧瞧,

    若是明珠醒着,就抱过来给她亲舅舅看看,

    仔细点,避着点儿风。”

    站在一旁侍奉的竹溪听闻此言,赶忙躬身施礼,领命答道,

    “欸!奴婢这就去瞧瞧”

    夜色渐浓,如墨染般笼罩大地。

    此时,秦政正率领着参与观礼的众人,

    隆重地举行着元宵节最后一项重要活动——放天灯祈福仪式。

    腰杆儿挺得板直的秦政,此刻也是感觉有些疲惫的,

    应酬了一天,说了一天的话,也是挺累人的,

    太后老娘可以退休摆烂,李雪这个珍妃可以划水,但他这个皇帝不能啊。

    要不说,皇帝这个岗位是个体力活呢,越负责任的越累!

    秦政看着眼前乌泱泱的众人,心中不禁暗自思忖,

    也不知道此刻的小姑娘,在承乾宫里做些什么呢……

    心动不如行动,思及此,

    秦政亲自挑了三盏最精致的宫灯,吩咐给承乾宫珍妃娘娘和两位公主送去。

    承乾宫内,李雪正悠然自得地坐在软榻之上,

    突然看到御前的小夏子,满脸笑容地捧着,

    一盏精巧别致的小兔子宫灯走了进来,她不由得感到十分诧异。

    “奴才小夏子拜见珍妃娘娘,愿珍主子洪福齐天、吉祥如意!”

    李雪微微一笑,轻声问道,

    “公公今日怎会有空前来?莫非是皇上有何吩咐?”

    小夏子连忙躬身答道,“回珍主子的话,皇上惦记着珍主子呢,

    命奴才送了宫灯来给珍主子赏玩,也算应景是不?”

    李雪听闻此言,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暖流,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那便有劳公公了,春桃。”

    小福子上前,恭恭敬敬的用双手接过小夏子手中的宫灯,又递到了李雪面前,

    与此同时,一旁的春桃也款步上前,笑吟吟的递给了小夏子一个装着赏银的荷包,

    “有劳夏公公了,夏公公拿着喝茶。”

    小夏子喜笑颜开的接过荷包,躬身行礼道谢,

    “奴才多谢珍主子体恤!”

    说完,小夏子仍保持着谦逊有礼的姿态,笑眯眯的看着珍妃娘娘,

    李雪把玩了一会宫灯,欣赏着宫灯上精湛的画技,和精巧的工艺,

    见小夏子还没有告辞离开的意思,心中一动,秦政这事要她回礼么?

    莫名又想起了当初追剧看到过的,嬛嬛册封贵妃时一休对胖橘说的那祝酒词,

    想到此处,李雪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会心的微笑,轻声说道,

    “公公,请稍作等待片刻。”

    说罢,李雪便回了殿内,微笑着提笔写下了,

    “郎情似酒热,妾意如丝柔。酒热有尽时,丝柔无断绝。”

    写完后,折叠成了小兔子的形状,让小夏子带回去复命去了。

    另一头,见到小夏子回来复命的身影,

    秦政的唇角微扬,挥了挥手唤小夏子到跟前来,

    “你珍主子如何?”

    小夏子连忙跪地叩首,恭恭敬敬地回答道,

    “回皇上的话,珍主子对您赏赐的玉兔宫灯喜爱至极,简直是爱不释手啊!

    还吩咐奴才给陛下带了回礼呢!皇上可要瞧瞧?”

    说罢,小夏子赶忙从怀中掏出一个精致的木盒,

    小心翼翼地将其托举于头顶,然后轻轻揭开盖子,

    秦政定睛一瞧,只见盒子里头静静的躺着一只兔子形状的折纸,

    秦政微笑着拿起来把玩着,看到里头似乎有字迹,

    好奇的打开来一看,就看到了小姑娘写给他的“情诗”,

    小姑娘这是想他呢!

    恋爱脑秦政看了小纸条好一会儿,才小心翼翼的折起来,

    又放回了木盒之中,郑重其事地吩咐道,

    “好生收起来吧。”

    “是!奴才遵旨!”小夏子得了令躬身告退。

    此时的秦政心情愉悦无比,环顾四周,目光扫过那些正仰头凝视着宫灯的众人,

    看到了跟在德妃身后,端端正正,粉雕玉琢,脸上带着笑意的5岁大皇子秦恒,

    还有牵着年嫔的手,乐不可支,活泼纯真的3岁二皇子秦昭,

    三皇子秦砚还小,今儿淑妃没有带出来,

    秦政见状,扭过头吩咐一旁的苏海道,

    “去,把大皇子和二皇子请来,朕在御书房等他们。”

    说罢,便潇洒的离开热闹的观礼现场,

    留下一众朝臣们,继续沉浸在热闹的观礼氛围之中。

    此刻的秦政心情愉悦至极,感觉浑身都是使不完的劲儿,

    步伐轻快,溜溜达达的往御书房走去,

    既然不能去瞧小姑娘,那就先玩玩儿子吧……

    李雪静静的站在承乾宫的殿门口,清澈如水的眼眸,

    痴痴地望着飘飘荡荡、扶摇而上的宫灯,莫名觉着感动无比。

    这些宫灯宛如点点繁星,栩栩缕影映照在古老而庄重的宫阙之上,

    眼前放天灯祈福的场景,和现代的人们放孔明灯许愿的画面重叠在了一起,

    盛大而神秘的夜幕之下,柔和的宫灯漫出温暖的光芒,

    仿若一霎那浮现出,几千年沧海桑田的浓墨重彩,

    李雪仰着头,望着漫天的华光,

    好似感受到了血液之中翁鸣着的情愫,

    愿国泰民安,盼亲眷安康顺遂,千百年来的华夏儿女有着同样朴素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