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皇贵妃只想躺平 > 第124章 刘湛的亲事

第124章 刘湛的亲事

    李璟和户部尚书父子三人的四颗脑袋瓜,凑在一起,

    这么一讨论,时间自然是过得飞快。

    夜幕渐渐降临之后,左等不到两个小的回家,右也等不到老的回家的,

    无奈的尚书夫人,不得不拾掇拾掇亲自过来接人,顺便也好一探究竟。

    入了前院,李母陪着她一瞧,尚书夫人也看不出什么究竟,

    好说歹说,才总算是先把痴迷于神秘字符的父子三人劝回了神,给薅回了家。

    李府正门口,

    李母和尚书夫人在一旁手拉手,亲亲热热的开展着主母交际,

    聊聊家常,再顺道约一嘴,春日里一道去何处的园子里踏春赏花,

    而一旁的李璟,看着不情不愿,眼巴巴看着他的父子三人,不禁觉得有些好笑。

    尤其是李尚书,还是那位,令他敬重不已,

    在朝堂之上举足轻重,威严慎克的户部尚书大人吗……

    李璟心中暗自发笑,然后又斟酌了一番,便开口对马车中的父子三人朗声说道,

    “若是尚书大人对此书感兴趣,那我得空便抄录上一份,

    送去尚书大人府中,可好?”

    李云松闻言,一张老脸瞬间都要笑成了菊花,心中感慨着,

    李璟这孩子啊,他一直瞧着就不错,瞧瞧,他看人的准头极好啊!

    “不要叫尚书大人,叫伯父就行了!既如此,那就有劳贤侄了。”

    李二郎闻言,也咧开嘴开心地笑了起来,

    露出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迫不及待的说道,

    “那璟兄可要快些抄啊!”

    李璟微笑着,点了点头答应下来,并恭敬地好生送走了三位算术迷。

    然而,李璟终究还是低估了这父子三人对算术的热爱,

    第二天清晨,当李璟走出府邸,准备登上马车前往国子监时,

    不经意间一瞥,就瞧见了李二郎和李三郎两兄弟的身影,

    俩人坐在尚书府的马车上,兴奋地探出头来向他招手,叠声呼喊着,

    “璟兄,璟兄!我们来接你去国子监啦!快来这边,快过来!”

    李璟见状,招呼了自家的车夫一声,就走向了李二郎李三郎兄弟俩的马车,

    “二郎、三郎,早啊!你们今日这是”

    李二郎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回答道,

    “璟兄,我们商量了一下,觉得还是由我们来抄比较好,这样快一点!

    来吧,你赶紧先到马车上来,再把书拿出来……”

    ~~~~~~~~~~~~~~~~

    寿康宫内,

    太后娘娘正满心欢喜地,逗着明珠大长公主说话。

    这些日子以来,自从明珠大长公主来到寿康宫后,

    太后娘娘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连皱纹都多了几条。

    这不,明珠小奶娃刚刚学会趴在软榻之上,用手肘撑着头仰起来,

    太后就高兴得合不拢嘴,连声夸赞道,

    “哦哟,我们明珠会抬头了呀!

    哀家的明珠可真是了不得……”

    无齿的小奶娃,似乎能听懂这是在夸奖她呢,

    努力地把脖子梗得更加有劲儿,显得愈发可爱了。

    太后自己乐呵了一会儿还不够,慢悠悠地转过身子来,朝着在一旁伺候的竹溪说道,

    “瞧瞧,明珠这孩子的机灵劲儿!”

    竹溪面露慈爱的看着明珠大长公主,连忙捧场道,

    “咱们大长公主果真是聪慧非凡,主子您瞧,大长公主朝您笑呢!”

    太后闻言,连忙又凑过去看她的小心肝,

    “哎哟,哀家的明珠哟……”

    太后又和明珠小奶娃亲香了好一会儿,忽然间开口问道,

    “明珠的舅舅,哀家那大侄子眼看也到了成亲的岁数了。”

    竹溪小心翼翼地打量了一瞬太后的脸色,笑着回话道,

    “回主子,世子爷今年已经十九岁了。”

    太后微微颔首,表示了解。

    “如今刘国公府的光景……哀家少不得要替侄子做主了。”

    于是,太后思忖着,决定前去一趟皇上那儿,看看她那好大儿可有什么章程了。

    “走吧,去瞧瞧皇上。看这时辰,应当是下朝了。”

    竹溪闻言,躬身领命道,“是,主子,奴婢这就去安排。”

    随后,太后娘娘又仔细叮嘱了一番,照顾大长公主的奶娘们,

    恩威并施的敲打一番后,这才放心地前往乾清宫。

    ~~~~~~~~~~~~~~~

    乾清宫,

    “太后娘娘驾到!”

    正在批阅奏折的秦政,听到宫人通传的声音,

    心中不禁感到一丝疑惑,但还是迅速起身迎了出去,

    “儿子给母后请安,母后今儿怎得有心情过来瞧瞧儿子了?”

    太后娘娘闻言,忍不住莞尔一笑,

    明明是个皇帝,说得好像跟天天等着她过来瞧他的小皇子似得,

    “瞧着皇上今儿没和大臣在议事,哀家就进来瞧瞧皇帝。”

    太后娘娘温柔地说道,眼神中透露出对儿子的深深关爱。

    说着,母子俩便款款走进了乾清宫殿内坐下,喝了一盏茶后。

    太后脸上洋溢着温和的笑容,开门见山地表达了自己的来意,

    “湛儿如今已经到了婚配的年岁,也是时候考虑亲事,该相看一番了。

    哀家这个做姑母的,少不得要张罗一番,皇上心里头可有章程了?”

    秦政闻言了然,轻轻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他自小就在母后身边长大,自然是深知,

    母后对她那位国公府世子侄儿的关心和期望,于是坦诚地回应道,

    “母后,表弟聪明睿智,果断坚毅,差事也做得好,朕打算委以重任。

    如今朝廷正值用人之际,以表弟的才干,日后也不会缺少了机会。

    表弟幼年凄苦,母后为表弟寻一个知礼体贴、性格和顺的正妻吧!

    至于家世之类的,倒也无妨,只要干干净净的,不要辱没了国公府的门楣便好。

    朕相信以表弟的才华,假以时日定能撑起国公府的荣光。”

    太后心中有数,那孩子自幼便是敏而好学,出类拔萃之辈,

    听见好大儿的夸赞,太后娘娘的心里也不禁满意了几分,轻声细语的说道,

    “既然如此,你便好好任用他,想来湛儿那孩子,也是个知道好歹的。

    毕竟是至亲,总比旁的人多些情分。

    只是皇帝啊,可不要因为那是刘家人,就太过偏袒了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