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春乃发生,
春季,这个老天爷都要格外加上一层烂漫的滤镜,尤其美好一些的时节,
总是更适宜万物的生长,还有许许多多希望的萌芽。
珍妃娘娘在承乾宫里,带着袁恬恬等人,
一边风和日丽岁月静好的养胎,一边“采菊东篱下”慢悠悠的种田,
皇宫之外的河下省,施行土地改革却是“血雨腥风”。
皇帝秦政派沈云川去往河下省推行土地改革政策,旨在解决长期以来土地分配不均,
税收不公的问题,然而,这项新政却引发了轩然大波。
无论是“一条鞭”法,还是“摊丁入亩”,清丈土地都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
朝廷要清丈土地,势必就要清查出被勋贵豪强们侵吞和私瞒漏税的土地,
要求他们按规定纳税,这个举措伤害了勋贵乡绅的利益,
他们就会使出各种手段来反对,让土改施行不下去,好让他们继续进行“土地兼并”……
利欲熏心的勋贵豪强,从来不会在意国库够不够支撑国家机器的运转,也不会管那些“隐户”的死活,
他们眼中只有自己的财富和家族的荣耀,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不惜一切代价,
而河下省这场土地新政的风暴,正是他们与朝廷之间的一场激烈角力。
即便秦政派遣给予了各种“便宜行事”之权沈云川,前往河下省进行新政试点,
根据沈云川和宋阁老,呈上的密折内容来看,他们所面临的困难超出了普通人的想象,
沈云川此次实施的土改政策,旨在将原本复杂的地、户、丁等赋役混乱的多种税收,
合并为一种统一的税制,实现赋役合一,并与夏税、秋税合并为一条,
将丁银全部纳入田赋中征收,同时也允许折算成银两缴纳,从而大大简化了税收手续。
然而,由于地主豪强占据了大量土地,若是按照土地面积摊派丁银,必然会增加他们的赋税负担,
“隐户”不再是他们的“隐户”,苛捐杂税的减免和丁税的“变相”减免,都能大大减少老百姓们的负担,
百姓们的好处多了,那些以“剥削百姓”谋利的地主老财损失可就大了,
原本许多很好占的“便宜”,朝廷忽然不让他们占了,
开始保护那些最好“愚弄”的泥腿子了,黑心肠的地主可不得闹了吗……
因此,河下省的地主老财们,为了抵制这一新制度的推行,
在一些朝廷控制力较弱的地区,甚至引发了聚众闹事的情况。
沈云川抵达河下省后,面对权贵富户们的“拉拢”,各种橄榄枝,
他也是以笑脸相迎,相谈甚欢,
尽管如此,谈归谈,欢归欢,随着局势的升级,矛盾和冲突最终还是难以避免的。
因为在此次的土地新政之中,权贵富户是站在百姓们的对立面,
为了维护百姓的利益,沈云川毅然决然地准备好挥舞起手中的ot屠刀ot。
秦政在接到沈云川的密折后,对新政的推进感到忧虑重重,
于是,他派遣了宋阁老,带着一队禁军前往河下省支援沈云川,
并且,在私底下派出十位暗卫,前往河下省以确保沈云川和宋阁老的安全。
即便如此,秦政仍然无法完全安心,
他又调动了一支御林军,在沈云川位于京城的府邸外驻扎,
以防出现那些ot狗急跳墙ot之人,使些下作的手段,骚扰沈云川家中妻儿老小的安宁。
伴随着新政的逐步推行,河下省的局势也变得越发紧张起来,
秦政“深情款款”的在密折中对沈云川和宋阁老说道,
“爱卿尽管放手去做,若此事能成,爱卿为福佑万民的有功之臣,
若是新政不能成事,自有朕担那千古罪名……”
沈云川和宋阁老干了这碗老板的“毒鸡汤”,瞬间大受鼓舞,
感觉自己充满了干劲,热泪盈眶,感动得一塌糊涂,
当即就激动的痛哭流涕,朝着京城的方向,“哐哐哐”磕了三个响头,表示对皇上的忠诚与感激之情……
抒发完内心深处,对皇上的无限敬意,以及愿意为之鞠躬尽瘁的决心之后,
沈云川和宋阁老,又开始兴奋地商讨接下来的ot作战方针ot,
经过一夜的激烈讨论,他们终于制定出了一套完美的计划。
自此之后,沈云川和宋阁老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应对着地主老财们的反扑。
沈云川毫不犹豫地采取强硬手段,不讲任何情面的“重拳出击”,
将那些拒不合作、带头闹事的刺头们统统抓捕起来,并关押进县衙,让他们尝尝ot牢饭ot的滋味。
这些刺头将被关押到老实为止,如果还不肯听话,那就要面临被“砍头”的威胁。
当然,砍头是不能全都砍了的,
这个时候,就轮到宋阁老就“闪亮登场”了。
自从来到河下省,宋阁老对于各种“迎来送往”来者不拒,在地主老财们眼中显得格外亲切。
宋阁老也是个人才,他经常会在那些“重点目标”家门口装作路过,然后自然而然地被主人家请进家里做客。
在推杯换盏之间,宋阁老会随意挑选一个,富户家中看起来比较老实的后辈,大肆夸奖一番,
“老夫观此子言谈举止,聪慧无比,实在是可造之才啊!
我看不如这样吧,老夫在京城中尚有几分薄面,
不如由老夫写一封推荐信,引荐贵公子进入国子监之中学习,
想必以贵公子之资,将来必定能够鱼跃龙门,金榜题名,岂不美哉……”
这富户也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当即就被宋阁老斩钉截铁的三言两语唬住了,
顿时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好消息砸得晕头转向,哪里还想得起来要通融新政的事情,满脑子都是宋阁老画的大饼,
哦,不对,宋阁老描绘的美好蓝图。没办法,这个“大饼”实在是太香了啊……
世上又有哪个做父母的,能够抵挡得住,为自己子女创造美好未来的诱惑呢?
哪怕进步如后世的华夏,那著名的“起跑线”理论,可是成功复制了无数“资本的陷阱”啊!
“阁老大人此言当真?吾儿果真能有如此造化……”
富户喜出望外的问道,不知不觉间心甘情愿的入了套。
在这个时代,“读书当官”这个事,仍然是绝大多数老百姓,最质朴也是最崇高的愿望,
和后世那些,“不好好读书,就送你去做工务员”的节奏可不一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