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撒旦在大唐 > 第 112 章 又见赌约

第 112 章 又见赌约

    次日清晨,东方刚刚泛起鱼肚白,顾源就已经从睡梦中醒来。他迅速洗漱完毕,穿上一身整洁的朝服,因为今天对于他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日子——他将与松赞干布一同前往吐蕃的朝堂,商讨将吐蕃并入大唐并使之成为大唐自治区一事。

    当朗日松赞高声宣布顾源上殿时,整个朝堂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聚焦在这位来自大唐的使者身上。他们充满好奇地上下打量着顾源,心中暗自揣测着这个竟敢提出如此大胆想法的人究竟有何能耐。而顾源则面带微笑,不卑不亢地稳步走上大殿中央,向众人拱手行礼后,便直截了当地开始阐述自己的观点。

    当顾源在朝堂上清晰明了地说出吐蕃成为大唐自治区的提议之后,原本平静的朝堂顿时炸开了锅。在场的国公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声此起彼伏。很快,这些大臣们自然而然地分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阵营:一派坚决支持这项提议,认为此举能够为吐蕃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另一派则强烈反对,担忧吐蕃会因此失去独立地位以及自身的文化传统。

    就在双方争论不休之际,朗日松赞缓缓站起身来,他那威严的声音回荡在整个朝堂之上:“朕认为,这一建议对吐蕃而言乃是难得的良机。若能成功并入大唐,吐蕃不仅能够获得更为强大的支持与援助,实现更大规模的发展,而且还能够借助大唐的力量攻打吐谷浑,进而开辟出一片全新的贸易区域,并与大唐自由通商,促进双方经济繁荣。”

    然而,此时一位文官站出来,忧心忡忡地说道:“启禀陛下,攻打吐谷浑所需之兵力、粮草等物资,以目前吐蕃之国力实难承担啊!况且如今即将入冬,气候严寒,这一动兵之举所耗费的成本必将大幅增加。”他的话语犹如一盆冷水浇在了那些主战派大臣的头上,使得朝堂上的气氛再度变得凝重起来。

    顾源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缓缓开口道:“启禀赞普,此次征讨吐谷浑,吐蕃只需派出一万精锐之师便可,其余兵力皆可交由我顾家庄的人马负责调度。此外,请相信我的能力和策略,不出一个月,我定能将整个吐谷浑收入囊中。待到入冬之前,这片土地必将归属大唐!”

    此言一出,原本安静肃穆的朝堂瞬间炸开了锅,群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要知道,仅靠一万人马去攻打一个国家,且限定在短短一个月内完成,这听起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这时,一位出身世家大族的大臣跨步而出,他面色凝重地看着顾源,高声质问道:“大唐顾郡公啊,您这番话的口气是不是也忒大了点儿?倘若您未能在一个月内攻克吐谷浑,甚至遭遇败绩,那该当如何?难道就这般轻易地夸下海口吗?”

    面对这位大臣的质疑,顾源依旧镇定自若,他轻轻一笑,回应道:“既然大人有所疑虑,不如咱们来打个赌如何?若是我真能如先前所说,在一个月内成功拿下吐谷浑,那么吐蕃便应无条件并入大唐,成为大唐的吐蕃自治区;但若我无法达成此目标,不仅愿意自掏腰包拿出五十万贯钱财作为对吐蕃的赔偿,还会将石堡城完好无损地归还给你们。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那位世家大臣微微眯起眼睛,手抚下巴,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道:“依微臣之见,若是能将铁刃城也一同归还给对方,或许我们还能放手一搏。”他的话音刚落,在座的诸位国公大臣纷纷交换着眼神,然后不约而同地点头表示赞同。

    事实上,对于这样的局面,顾源早就有所预见。要知道,松赞干布竟然连输两座城池,这着实令吐蕃的官员们怒火中烧、愤恨难平。而此前,顾源之所以仅仅提出归还石堡城,正是巧妙地预留了一些可供双方讨价还价的空间。

    这件事并非顾源一人的决策,而是他事先与李二陛下透过长乐公主的手机详细商讨过的结果。当李二陛下听闻顾源仅率领区区五百人便大破吐谷浑五万大军时,心中对顾源的能力更是深信不疑。于是,他毫不犹豫地下定决心,准备派遣十万雄师前去协助顾源攻打吐谷浑。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顾源竟然婉言谢绝了这番好意。只见他言辞恳切地说道:“陛下,臣只需大哥秦怀玉和程处默各自带领一万兵马前来相助即可,如此兵力已然足够应对当前局势。”李二陛下听后,略作思考,脸上随即浮现出一抹欣慰的笑容,爽快地应承下来。就这样,秦怀玉与程处默二人早已率领着各自的一万精兵强将,马不停蹄地朝着吐蕃进发而来。

    只见顾源微微眯起双眸,右手轻抚下巴,做出一副深思熟虑的模样,稍作停顿后缓缓开口道:“嗯……那好吧,就依你所言。不过,在此之前,我觉得咱们还是有必要签署一份对赌文书,以确保双方都能遵守约定,不知阁下意下如何?”他的目光紧紧地盯着对方,似乎想要从对方的表情中捕捉到一丝端倪。

    那位大臣听闻此言,先是转头望向了端坐在龙椅之上的朗日松赞,眼中流露出询问之意。而朗日松赞则面沉似水,沉吟片刻后终于点了点头,表示同意。接着,他用低沉而威严的声音说道:“既然如此,朕便与顾郡公签下这份文书。待到所有事情都尘埃落定之时,再来执行其中的条款便是。”

    这突如其来的赌约瞬间引起了朝堂之上一阵骚动,那些原本坚决反对并入大唐的人们纷纷交头接耳,小声议论起来。他们有的面露忧色,担心此举会给国家带来不利影响;有的则暗自揣测着顾源究竟有何底气竟敢提出这样的条件。然而,面对众人的质疑和担忧,顾源却显得镇定自若、胸有成竹。

    只见他面带微笑,从容不迫地走到殿前案几前,提起笔来龙飞凤舞地在那份对赌文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盖上了鲜红的印章。随后,他将文书递交给朗日松赞,朗日松赞接过文书仔细审视一番后,也毫不犹豫地签上了自己的大名并加盖玉玺。

    完成签约仪式后,顾源朝着朗日松赞拱了拱手,然后转身大步流星地离开了朝堂。他的身影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之中,但他留下的那份自信与从容却深深地印在了每个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