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清国旅行记 > 第23章 力争

第23章 力争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听李莲英宣读完慈禧太后的囗谕,肚子都要气炸了。

    康有为说“乾隆爷当年定了金科铁律,后妃太监不得干预朝政。妇人、阉人插手国家大事,成何体统?″

    谭嗣同说“我们费尽心机,想让聂大人胜出。千算万算,没有算到人家背后有西太后、大太监撑腰!″

    梁启超道″这个叶志超认了李莲英干爷爷。这蠢货别的本事没有,溜须拍马的功夫倒是一流!″

    大刀王五的女儿、徒弟们也是气得直跺脚、愤愤不平。

    王苗朝我摊了摊双手,说“得了,我们想尽办法想让聂士成赢,千算万算,没有算过人家一只鹦鹉!″

    我心里想″如果眼睁睁看着叶志超领兵去朝鲜平乱,多半会兵败。如果,我们干掉叶志超,行不行呢?″

    我正在犹豫时,忽然想起了历史教授牛天一的叮嘱,他说″你们这次穿越大清国的目的,是研究大清国灭亡的原因,不要强行改变它!″

    牛教授说的对。如果我们除掉了叶志超,或许,西太后、李鸿章还会派一个张志超或者王志超。总之,大清国并不缺少酒馕饭袋。

    王苗焦急的看着我,说″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办?″

    我无可奈何的说“静观其变吧!″

    忽然,康有为提议说″不如,我们上去和他们据理力争。叶志超酒馕饭袋一个,真让他去了,多半会影响国运!″

    梁启超、谭嗣同点点头。

    大刀王五和女儿、众徒弟想了想,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不如试一下。

    王苗眼睛一亮,说″我看这个办法行!″

    于是,康有为带头,领着众人走到李鸿章桌案前,早有士卒拦住了去路。

    士卒大喝一声,道″干什么的?″

    康有为拱一拱手,道″在下康有为,是广东省进京应试的举子。这些人都是我的朋友,我们有事要面见李中堂李大人,和帝师翁大人!″

    士卒上前禀告。

    李鸿章摆摆手,让众人上前说话。

    众人上前,磕头礼毕。

    康有为道″中堂大人,翁大人,朗朗乾坤,青天白日,我们众人都看到是聂士成聂大人三局两胜,明明白白是聂大人比武赢了。现在,太后老佛爷却让叶志超为主将,领兵出征。恐怕,天下人不会心服口服!孙子云,兵者,国之大事,关系到社稷安危,不可不察也。望李大人、翁大人收回成命,改派聂士成为主将前往朝鲜平乱。则名正言顺,天下人心服口服。″

    李鸿章道″你们都是什么人?″

    康有为道″我与梁启超、谭嗣同都是进京应试的举子,这一位王师父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英雄豪杰、镇远镖局的镖师叫大刀王五,那些都是他的徒弟。还有这一位海先生和他的内人,是贩卖丝绸和茶叶的客商……″

    还没有等李鸿章开口,坐在李鸿章和翁同和中间的李莲英脸都绿了。李莲英鼻子要气歪了。李莲英ot啪ot的一拍桌案,大声喝道″这都是些什么人呐?啊!一群小民也敢妄议国家大事?来人,给我轰了出去!″

    一群兵丁上来,就要往外赶。

    谭嗣同大叫起来,道″乾隆爷早就立下金科铁律,后妃太监不得干预朝政。李莲英你干预国家大事,不知道犯了王法吗?″

    李莲英气得咬牙切齿,道“给我掌嘴!″

    一群兵丁上来,抡起手掌打了谭嗣同几个耳光。

    叶志超见了,幸灾乐祸的喊″打的好,打的好!″

    翁同和站起身,道″李总管,没有必要和几个老百姓计较。让他们走就是!″

    一群兵丁将众人赶出了校场。

    众人又羞又气。羞的是竟然被赶出来了,气的是李莲英一个太监这么霸道!

    康有为叹了口气,道″国家大事,要毁在妇人、太监手里!康熙爷、乾隆爷英明神武,想不到后世会有后妃、太监干预政事?″

    梁启超道“横渠先生说,读书人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看来,我们还需要加把劲,再努力一把!″

    谭嗣同说“大清国千疮百孔。大清国的政府体制千奇百怪。仅仅一项太监制度就遗祸千年!″

    大刀王五憋了一肚子火,说″罢了,罢了,这个朝廷不可救药了!还不如学学《水浒传》上的梁山好汉,聚啸山林,杀富济贫,替天行道,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才算快活!″

    王苗盯着我,说“你是不是泄气了,你不想改变历史了?″

    我无可奈何的叹口了气,说“现在我们只能尽力而为,静观其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