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唐:被贬就藩,我直接不装了 > 第5章 初至属地

第5章 初至属地

    李恪乘坐的马车在百姓们充满期待的欢呼声中,缓缓驶入了属地的城镇。车轮在坑洼不平的石板路上滚动,发出 “嘎吱嘎吱” 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沧桑与疲惫。

    李恪透过车窗,目光急切地扫视着街道两旁的景象。那些陈旧的建筑仿佛风烛残年的老人,在岁月的侵蚀下摇摇欲坠。墙壁上的石灰剥落,露出斑驳的砖石;屋檐下的蜘蛛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是被遗忘的时光的见证。街上的行人稀稀落落,他们的面容憔悴,眼神中透露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马车终于在一座略显简陋的府衙前停了下来。李恪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然后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下马车。属地的官员们早已在府衙门口恭候多时,他们身着略显陈旧的官服,脸上带着恭敬却又难掩紧张的神情。

    “下官等恭迎殿下。” 官员们齐声行礼,声音在寂静的街道上回荡。

    李恪微微点头,目光扫过众人,“诸位免礼,今后还需大家共同努力,治理好这一方土地。”

    走进府衙,李恪发现内部的布置也十分简陋。大堂的地面有些凹凸不平,墙壁上的壁画已经褪色,桌椅也显得破旧不堪。他在正厅的主位上坐下,立刻开始询问属地的具体情况。

    “此地民生如何?税收几何?有无匪患?” 李恪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一连串的问题如同连珠炮般抛出,让官员们一时有些应接不暇。

    一位年长的官员上前一步,拱手说道:“殿下,属地百姓生活贫苦,税收微薄,仅能勉强维持官府运转。至于匪患,虽不严重,但也时有发生,扰得百姓不得安宁。”

    李恪皱起眉头,目光中透露出疑惑和不满,“为何会如此?难道就没有想过办法解决?”

    官员们面面相觑,都不敢轻易回答。李恪看出了他们的顾虑,放缓了语气说道:“但说无妨,本王不会怪罪。只要是为了属地的发展,任何意见和建议本王都愿意倾听。”

    这时,一位年轻些的官员鼓起勇气说道:“殿下,此地土地贫瘠,物产不丰,又缺乏有效的治理,故而一直贫困。加之过往官员多有贪腐,百姓负担沉重,自然难以发展。而且,由于地处偏远,与外界的贸易往来也十分有限,经济难以活跃起来。”

    李恪听到这里,心中暗怒,拳头在袖中不自觉地握紧,“贪腐之官,必须严惩!从今日起,本王要彻底清查此事,绝不姑息。”

    官员们心中一凛,他们知道这位新来的王爷决心坚定,恐怕要有一番大动作了。

    李恪没有停歇,当天便带着几名亲信随从深入民间了解情况。他们走过狭窄的小巷,穿过熙熙攘攘的集市,所见所闻让李恪的心情愈发沉重。

    他看到百姓们居住的房屋大多是用泥土和茅草搭建而成,破旧不堪,每逢风雨便摇摇欲坠。许多人身上的衣物补丁叠着补丁,食不果腹的现象随处可见。孩子们在街头玩耍,却个个面黄肌瘦,眼中没有这个年纪应有的童真和活力。

    “这哪里是大唐的属地,简直如同荒野。” 李恪心中悲愤不已,脚步也变得更加沉重。

    在与百姓的交谈中,李恪更加清楚地了解到他们的困苦。一位老妇人拉着李恪的手,泪水纵横,声音颤抖地说道:“王爷啊,我们一年到头辛苦劳作,却连肚子都填不饱。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李恪轻轻拍着老妇人的手,安慰道:“老人家放心,本王既然来了,就一定会改变这一切。一定会让大家都过上吃饱穿暖的日子。”

    回到府衙,李恪顾不上休息,立刻召集官员们再次商议。

    “本王决定,先从减轻百姓赋税入手,让他们能够喘口气,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产中。同时,要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 李恪的目光坚定而执着,声音在大堂中回响。

    “殿下,此举恐怕会影响官府的收入啊。” 有官员提出异议,脸上露出担忧的神情。

    李恪目光严厉地扫过众人,“官府的收入难道要靠压榨百姓得来?只有百姓富裕了,属地才能真正发展起来。我们为官一方,就应当为百姓谋福祉,而不是只想着自己的私利。”

    众人被李恪的气势所震慑,不敢再言。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恪雷厉风行地推行改革措施。他亲自监督水利工程的修建,每天清晨便来到工地,与工匠和百姓们一起劳作。他挽起衣袖,扛起锄头,挖土、搬石,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但他从未有过一丝抱怨。百姓们看到王爷如此亲力亲为,深受感动,纷纷响应,投入到生产建设中来。

    然而,改革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一些既得利益者暗中勾结,试图破坏李恪的计划。他们散布谣言,说李恪的改革会带来灾难,会触怒上天,导致天灾人祸。百姓们本就对未知充满恐惧,这些谣言让他们心生恐慌,工程的进度也受到了影响。

    李恪得知后,立刻召集百姓,在集市的广场上公开澄清谣言。

    “乡亲们,本王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大家过上好日子。那些谣言不过是别有用心之人的阴谋,他们害怕我们的改革会损害他们的利益,所以才想出这样的办法来阻止我们。大家切勿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让我们的属地变得更加美好。” 李恪站在高台上,声音洪亮而坚定。

    百姓们纷纷表示支持李恪,“王爷一心为我们,我们信王爷!”“谁要是敢破坏王爷的改革,我们绝不答应!” 呼喊声响彻云霄,让那些阴谋者们胆战心惊。

    在李恪的努力下,属地的情况逐渐有了改善。新开垦的荒地上,嫩绿的禾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希望的故事;水利设施也初见成效,清澈的水流顺着渠道灌溉着农田,让干涸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但李恪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还有更多的挑战等着他。

    一天,李恪正在田间视察庄稼的生长情况,突然听到远处传来吵闹声。他眉头一皱,带人顺着声音的方向赶过去。只见一群百姓正围着几个商人在激烈地争吵。

    “怎么回事?” 李恪大声问道,声音中带着威严。

    百姓们看到李恪到来,仿佛看到了救星,纷纷诉苦道:“王爷,这些商人故意压低收购粮食的价格,我们辛苦一年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李恪怒视商人,眼中仿佛要喷出火来,“在本王的属地,岂容你们如此欺压百姓!从今日起,粮食价格必须公平合理,按照市场的行情来定。否则,严惩不贷!”

    商人吓得脸色苍白,连连点头,“王爷息怒,小的们再也不敢了。”

    百姓们则欢呼雀跃,对李恪充满了感激和敬佩。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恪在属地的威望越来越高。但他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他知道,要让属地真正繁荣富强,实现长治久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在书房思考下一步的发展策略,为属地的未来描绘着宏伟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