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唐:被贬就藩,我直接不装了 > 第49章 长孙的毒计

第49章 长孙的毒计

    在长安那座幽深而肃穆的长孙无忌府邸中,长孙无忌独自在书房里焦躁不安地来回踱步。曾经,他在朝堂上呼风唤雨,权倾朝野,尽享尊崇与荣耀。然而,如今随着李恪在属地的卓越治理和日益壮大的声望,他的影响力逐渐被削弱,这让长孙无忌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恐惧和不甘。

    书房内,烛光在微风中摇曳不定,映照着长孙无忌那因焦虑而显得扭曲的面容。他紧握着拳头,额头上青筋暴起,嘴里不停地喃喃自语:“李恪那小子,如今发展得越来越好,若再不采取行动,恐怕这大唐的江山都要落入他的手中!我长孙无忌怎能甘心?”

    此时,几位与他同样心怀鬼胎、对李恪的崛起心怀嫉妒和怨恨的大臣被秘密召集至此,围坐在一起。房间里弥漫着紧张而压抑的气氛,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阴沉和忧虑。

    “长孙大人,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想个法子除掉李恪。否则,等他羽翼丰满,我们都将没有好下场。” 一位平日里善于谄媚逢迎的大臣率先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中带着明显的颤抖,显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长孙无忌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阴狠和决绝,他咬了咬牙,冷冷地说道:“我已想出一计,只要诸位齐心协力,定能让李恪永无翻身之日。”

    众人连忙凑上前,伸长了脖子,急切地想听听长孙无忌的计谋。长孙无忌压低声音,仿佛生怕被屋外的风吹草动所偷听,他将自己精心策划的毒计和盘托出。原来,他们打算伪造李恪与外敌勾结的书信,故意让其落入李世民最为信任的亲信手中,以此来诬陷李恪通敌叛国。

    “这可是条毒计,风险极大。一旦事情败露,我们可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一位稍微有些良知和顾虑的大臣面露难色,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长孙无忌冷哼一声,目光如炬,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富贵险中求!只要我们做得天衣无缝,滴水不漏,谁能发现?事成之后,我们不仅能除掉李恪这个心腹大患,还能重新掌握朝廷的局势,恢复往日的荣耀和权力。”

    众人在长孙无忌的威逼利诱下,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于是,他们开始了这场见不得光的秘密行动。长孙无忌通过自己多年来积累的人脉和关系,花费重金找来一位擅长模仿笔迹的江湖高手。此人被秘密安置在一处偏僻的宅院里,每日足不出户,专心研究李恪的笔迹和行文风格。

    经过数日的精心准备,一封封看似逼真的书信被伪造出来。信中,李恪与外敌详细地商议着如何里应外合侵犯大唐的领土,如何瓜分大唐的江山和财富。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充满了背叛和阴谋的气息。

    而另一边,远在属地的李恪对长孙无忌的阴谋毫无察觉。他正全身心地投入到属地的治理和发展之中,心中充满了对百姓的关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在阳光明媚的田野上,李恪亲自挽起裤脚,与农民们一同劳作。他耐心地向农民们传授着最新的种植技术,手把手地指导他们如何合理施肥、灌溉。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但他的脸上始终洋溢着亲切的笑容。

    “大家放心,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今年一定会有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李恪的声音充满了力量和鼓舞,让农民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在热闹喧嚣的工坊里,李恪仔细地查看着手工业者们的生产状况。他与工匠们交流着技艺的改进和创新,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打造出更多精美的产品。

    “你们的手艺是属地的骄傲,一定要不断精益求精,让我们的产品闻名天下。” 李恪的赞扬让工匠们感到无比自豪,工作起来更加充满激情。

    在宁静祥和的学堂中,李恪轻轻地抚摸着学子们的头,鼓励他们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孩子们,你们是属地的未来,是大唐的希望。只有努力读书,才能为国家和百姓做出更大的贡献。” 李恪的话语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学子们的心田。

    在李恪的不懈努力下,属地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百姓们安居乐业,生活富足,对李恪敬爱有加,纷纷称赞他的仁德和智慧。他们将李恪视为心中的救世主,对他的每一项决策都充满了信任和支持。

    而长孙无忌等人费尽心机,终于将伪造的书信巧妙地落入了李世民最为信任的一位亲信手中。这位亲信名叫王福,是跟随李世民多年的忠诚之士。

    这一日,王福像往常一样在宫外巡查。突然,一个黑影从他身边掠过,丢下一个包裹后迅速消失不见。王福心生警觉,打开包裹一看,里面竟然是几封书信。他展开信件,越看脸色越苍白,额头上顿时冒出了冷汗。

    “这…… 这可如何是好?” 王福大惊失色,他深知此事事关重大,一刻也不敢耽搁,立刻回宫将信件呈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正在御书房中处理政务,看到王福急匆匆地进来,心中已有几分疑惑。

    “陛下,这是在宫外偶然发现的信件,事关重大,请陛下过目。” 王福一脸惶恐,双手颤抖着将信件递给李世民。

    李世民展开信件,脸色瞬间变得阴沉如铁。他的目光中充满了震惊、愤怒和难以置信,手不自觉地紧紧攥住了信纸。

    “李恪竟然与外敌勾结,这如何是好?” 李世民心中充满了震惊和疑惑。他深知李恪的为人,但这些信件却又如此逼真,让他一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与此同时,长孙无忌等人在朝廷中散布谣言,说李恪属地的繁荣是靠出卖大唐利益得来的。一时间,朝廷上下议论纷纷,人心惶惶。各种流言蜚语充斥着每一个角落,有人怀疑,有人坚信,有人则在暗中观察着局势的发展。

    而远在属地的李恪,对这一切阴谋还一无所知,依然忙碌于为属地的发展谋划着未来,全然不知一场巨大的危机正在向他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