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唐:被贬就藩,我直接不装了 > 第55章 李恪进谏

第55章 李恪进谏

    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洒在皇宫那金碧辉煌、美轮美奂的琉璃瓦上,折射出如梦如幻、绚丽多彩的璀璨光芒。宛如万千金缕交织在一起,为这座宏伟的宫殿增添了几分神秘而庄严的气息。李恪身着一袭庄重而华丽的朝服,那朝服上绣着精致的云纹和瑞兽图案,每一针每一线都彰显着皇室的尊贵与威严。他迈着坚定而有力的步伐,每一步都仿佛承载着千钧之重,那挺拔的身姿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威严,好似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峰。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而炽热的光芒,心中却如波涛汹涌的大海一般,充满了紧张与期待。因为他深知,今日对于他,对于整个大唐的未来,都将是一个至关重要、足以扭转乾坤的关键时刻,一个可能改变局势的绝佳机会。

    在决定进谏之前的漫长日子里,李恪几乎是夜以继日地投入到了紧张而繁重的准备工作中。他亲自带领着几位绝对忠诚且精明能干的亲信,秘密地穿梭于长安的大街小巷、官邸民宅。他们如同暗夜中的猎手,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隐藏着线索的角落。在昏暗的烛光下,李恪反复翻阅着堆积如山的卷宗和文书,那些泛黄的纸张上密密麻麻的字迹,仿佛是一个个亟待解开的谜团。他全神贯注,仔细地核对每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丝疑点,哪怕是一个微小的错别字或者是一个不寻常的标点符号。他与谋士们在密室中通宵达旦地商讨对策,每一句即将在朝堂上说出的言辞都经过了反复的斟酌和锤炼,如同工匠精心打磨一件珍贵的玉器,力求在面见李世民时能够清晰、准确、无可辩驳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让每一个字都如利箭般直中要害。

    朝堂之上,大臣们分立两侧,气氛庄重而严肃。金色的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户,如缕缕金丝般洒进殿堂,形成一道道光影交错的神秘条纹。李世民高坐龙椅之上,身着明黄色的华丽龙袍,那龙袍上的刺绣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他头戴璀璨夺目的皇冠,皇冠上的宝石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宛如夜空中璀璨的星辰。李世民的目光威严而深邃,宛如一轮耀眼的太阳,让人心生敬畏,却又不敢直视。

    李恪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内心如波涛般翻涌的紧张情绪,向前迈出一步,恭敬地行礼后说道:“陛下,臣有要事启奏。” 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如洪钟般打破了朝堂上短暂的宁静,在空旷的大殿中回响。

    李世民微微点头,目光中透露出一丝好奇和期待,那眼神仿佛能洞悉一切,他微微抬手,示意李恪继续。

    李恪抬起头,目光坚定而沉着,当着众多大臣的面,有条不紊地开始阐述长孙无忌的种种问题。

    “陛下,长孙无忌近期在诸多事务上行为不当。其一,在军事决策方面,他刚愎自用,闭目塞听,未能充分了解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和敌军诡谲莫测的动向,便自以为是地贸然下达指令。导致我军在前线陷入极度被动的艰难局面,损失惨重。无数英勇无畏的将士血洒疆场,他们的英魂无法安息,他们的家人悲痛欲绝。这不仅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难以估量的物资损失,更严重的是,如同一记沉重的铁锤,狠狠地动摇了我军原本坚如磐石的军心,让将士们的士气如坠冰窖。” 李恪的声音清晰而有力,在朝堂上激昂地回荡,每一个字都仿佛重锤一般,狠狠地敲打在众人的心头,令人振聋发聩。

    接着,他又说道:“其二,在政务处理上,长孙无忌独断专行,宛如一匹脱缰的野马,听不进他人的建议和意见。他利用手中那至高无上的权力,肆意打压与自己意见不合的清正廉洁之官员,排斥那些一心为公、心怀天下的忠义之士。导致朝廷内部矛盾如火山般激化,官员们人人自危,如履薄冰,生怕因为一句发自肺腑的真话、一个出于公心的举动而得罪了他,遭到无情的迫害和打击。如此一来,诸多有利于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的政策如同被巨石阻拦的溪流,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和推进。” 李恪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朝政混乱的深深忧虑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无尽担忧,那凝重的表情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说到此处,李恪顿了顿,微微抬起头,用眼角的余光快速地观察了一下李世民的表情。只见李世民眉头紧锁,如两道黑色的山峰紧紧相依,目光专注而深沉,仿佛一泓深不见底的潭水,显然在认真思考他所说的每一个字。李恪心中略微安定了一些,接着说道:“其三,臣经过多方艰苦卓绝、险象环生的调查,发现长孙无忌可能存在着不可告人的惊天阴谋。他如同一只隐藏在黑暗中的蜘蛛,暗中拉拢各方心怀叵测的势力,结党营私,试图构建自己坚不可摧的权力网络。其行为的目的令人深感惶恐和担忧,若不加以雷霆万钧之势制止,恐怕会如一场无法遏制的洪水猛兽,危及大唐的千秋基业,破坏国家的稳定和安宁,让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随后,李恪从怀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包裹得严严实实、看似普通却又暗藏玄机的锦盒。他双手捧着锦盒,微微颤抖的手指显示出他内心的紧张和激动,缓缓说道:“陛下,这是臣历经千辛万苦、九死一生所收集到的相关文书和证人证词,请陛下过目。”

    太监快步走下台阶,那脚步轻盈而急促,仿佛生怕耽误了片刻。他接过李恪手中的锦盒,然后转身,双手高高举起,呈递给李世民。李世民接过锦盒,轻轻打开,那一瞬间,他的呼吸仿佛都停顿了一下。他仔细翻阅着里面的证据,脸色愈发阴沉,如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黑暗而压抑。眉头皱得更紧,仿佛能夹死一只苍蝇,眼中不时闪过愤怒和失望的光芒,那光芒如闪电般令人胆寒。

    朝堂上一片死一般的寂静,大臣们有的面露惊讶之色,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微张,显然对李恪所揭露的事情感到无比震惊,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有的则满脸忧虑,眉头深锁,额头上的皱纹如刀刻一般深刻,他们忧心忡忡,担心朝廷内部的激烈斗争会进一步加剧,引发难以预料的动荡和混乱;还有的暗自窃喜,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闪烁着贪婪和野心的光芒,认为这是一个铲除对手、提升自己地位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心中已经开始盘算着自己的下一步棋。

    李恪站在原地,身姿挺拔如松,纹丝不动,仿佛一尊雕塑。他的目光坚定而清澈,直直地望着李世民,等待着这位大唐的主宰者给出回应。他的心跳如鼓,那急促的心跳声在他耳边回响,但目光中更多的是坚定和决心。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为了黎民百姓的幸福安康,为了这片深爱的土地能够长治久安。无论最终的结果如何,他都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哪怕是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