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唐:被贬就藩,我直接不装了 > 第120章 突发瘟疫

第120章 突发瘟疫

    大唐属地,原本是一片繁荣祥和的景象。青山绿水间,农田里麦浪翻滚,集市上熙熙攘攘,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满足。但突然间,一场可怕的瘟疫如同黑夜中的恶魔,悄然降临,打破了这份宁静与美好。

    属地的一个偏远小镇上,最初只是几个人出现了轻微的发热、咳嗽的症状。他们以为只是普通的风寒,并未在意,依旧如往常一样劳作、生活。然而,没过几天,患病的人数急剧增加,仿佛黑暗的阴影在迅速蔓延。一个接一个的人倒下,病情愈发严重,高烧不退,咳嗽不止,甚至有人开始咯血。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到了李恪耳中。彼时,他正在府中专注地处理政务,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案几上,却无法驱散他听到这个消息后瞬间涌上心头的阴霾。

    “怎么会这样?” 李恪喃喃自语,手中的笔 “啪” 地一声陡然掉落,他的脸色变得凝重无比,仿佛被一层厚厚的乌云所笼罩。

    他立刻放下手中的事务,带着亲信,快马加鞭地赶赴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一路上,尘土飞扬,马蹄声急。他看到了百姓们惊恐的眼神和无助的表情,那些原本充满活力的脸庞如今写满了恐惧和绝望。孩子们的哭声、老人的叹息声,交织在一起,刺痛着他的心。

    到达小镇后,眼前的景象让李恪震惊不已。曾经热闹非凡的街道上空荡荡的,只有少数几个戴着口罩、行色匆匆的人走过。原本热闹的集市如今冷冷清清,店铺紧闭,门板上积满了灰尘。许多房屋门口挂着白色的布条,在风中无力地飘荡,那是有人去世的标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药味、腐臭的气息和死亡的阴霾,悲伤和绝望的气氛像厚重的浓雾,笼罩着整个小镇。

    李恪走进一间屋子,里面躺着几个病重的百姓。他们面色苍白,身体消瘦,痛苦地呻吟着,眼神中充满了对生的渴望和对死亡的恐惧。

    “大人,救救我们……” 一位老者虚弱地伸出手,向李恪求救。他的声音沙哑而微弱,仿佛是从遥远的地方传来。

    李恪紧紧握住老者的手,那双手干枯如柴,却传递着无尽的信任和期待。李恪眼眶泛红,声音微微颤抖:“老人家,您放心,我一定会想办法救大家的。”

    回到府中,李恪心急如焚,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他立即召集了各地的名医。在一间宽敞的大厅里,十几位名医齐聚一堂,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却都怀着一颗拯救苍生的心。他们的脸色都十分沉重,仿佛肩头压着千斤重担。

    “各位,此次瘟疫来势汹汹,我们必须尽快商讨出应对之策。” 李恪看着名医们,目光坚定而急切。他的声音在大厅中回响,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一位年长的名医捋了捋胡须,眉头紧锁,缓缓说道:“大人,依我之见,首先要查明瘟疫的源头,才能对症下药。否则,我们只是在黑暗中摸索,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另一位名医接着说:“我们还需要大量的药材,可是现在库存紧缺。而且,很多常用的药材在附近的药铺已经被抢购一空,价格也被哄抬得极高。” 他的脸上满是忧虑,声音中透露出无奈。

    李恪皱起眉头,眼神中闪过一丝愤怒:“我会立刻派人去周边地区采购药材,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是动用官府的库存,甚至是我的私人财产,也要确保药材的供应。”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名医们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有人提出用传统的药方,有人建议尝试新的疗法。最终,他们制定了初步的方案。一方面,派遣人员去寻找瘟疫的源头,对可能的感染区域进行隔离和消毒;另一方面,组织人手在城中设立多个药棚,熬制汤药,分发给百姓。

    然而,疫情的发展比他们想象的还要迅速。每天都有大量的人染病,死亡人数不断上升。百姓们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有些人甚至开始收拾行囊,逃离家园,试图躲避这场灾难。原本宁静的村庄变得鸡飞狗跳,哭声、喊声、咒骂声交织在一起。

    李恪深知,此时必须稳定民心。他亲自走上街头,向百姓们喊话。他站在一辆破旧的马车顶上,阳光洒在他的脸上,却无法掩盖他眼中的疲惫和忧虑。

    “乡亲们,不要恐慌!我们正在全力抗击瘟疫,一定会战胜它!” 李恪的声音洪亮而坚定,仿佛一道闪电划过黑暗的天空。

    但恐慌的情绪依然在蔓延,一些不法商人趁机哄抬药价,大发国难财。原本几文钱一副的草药,如今涨到了几十文,甚至上百文。百姓们为了买药,不惜倾家荡产。

    李恪得知后,怒不可遏。他的脸色铁青,双手紧握成拳:“这些丧心病狂的家伙,在这个时候还想着赚钱!给我抓起来严惩!”

    在抗击瘟疫的过程中,也有许多感人的故事。一些年轻的医者不顾个人安危,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他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穿梭在病房之间,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但他们的眼神中始终充满着坚定和勇气。

    有一位名叫林羽的年轻医者,为了照顾一位病重的老人,连续三天三夜没有合眼。最终,老人康复了,而他自己却累倒在了病床前。

    一些百姓自发组织起来,为抗疫人员送饭送水。他们虽然贫穷,但却愿意贡献出自己仅有的一点粮食和财物,支持抗疫工作。

    李恪也没有闲着,他四处奔走,协调各方资源。他亲自监督药材的采购和分配,确保每一个患者都能得到治疗。他走进每一个病房,安慰患者,给他们带来生的希望。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找到了瘟疫的源头 —— 一处被污染的水源。那是一条原本清澈的小溪,因为上游的一家工坊违规排放污水,导致了水源的污染。

    李恪立刻下令封锁了水源,并组织人手进行净化处理。他亲自带领士兵,拆除了那家违规的工坊,严惩了工坊的主人。

    同时,新采购的药材也陆续运到,名医们根据病情调整了药方,熬制出更有效的汤药。他们根据患者的症状,区分轻重缓急,精心治疗每一个病人。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疫情终于得到了控制。患病的人数逐渐减少,康复的人越来越多。街头巷尾又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孩子们的笑声再次响起,集市上又传来了吆喝声。

    “这是一场艰难的战斗,但我们胜利了!” 李恪看着逐渐恢复活力的属地,心中充满了欣慰。他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那笑容中带着疲惫,更带着自豪。

    然而,他也清楚,这只是一次暂时的胜利。为了防止类似的灾难再次发生,他决定加强属地的卫生防疫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他组织人员编写防疫手册,分发到每一个家庭;在各地设立专门的医疗机构,培养更多的医者;制定严格的卫生法规,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监管。

    在这场与瘟疫的战斗中,李恪展现出了坚定的决心和卓越的领导能力,赢得了百姓们的衷心爱戴和拥护。他的名字成为了希望和勇气的象征,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