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唐:被贬就藩,我直接不装了 > 第126章 发明创造

第126章 发明创造

    在大唐属地的一处宁静庭院中,阳光柔和地洒在地面上,勾勒出一片片金黄的光斑。李恪正与几位工匠和学者围坐在一起,石桌上摆放着一些草图和模型,气氛热烈而充满激情。

    “诸位,如今我们的属地正蓬勃发展,但要想更上一层楼,就必须依靠创新和发明。我决定鼓励发明创造,为有想法的人提供资金和支持。” 李恪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决心。

    众人听了,无不感到兴奋和激动。一位年轻的工匠站起来说道:“大人,我一直想改进咱们的灌溉工具,让农田能够更均匀地浇水。现在的方法太浪费水了,而且效率低下。” 他的眼中闪烁着热切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成功的景象。

    李恪微笑着点头:“好,放手去做,需要什么尽管开口。只要你的发明能造福百姓,我一定全力支持。”

    很快,李恪鼓励发明创造的消息如同春风一般传遍了整个属地。在一个偏远的小镇上,一位名叫陈宇的木匠正对着一块木头苦思冥想。他心中有一个大胆的构想,想要制造一种便捷的运输车辆,能够减轻人们搬运货物的沉重负担。

    陈宇听闻了李恪的政策,心中燃起了希望的火焰。他怀着忐忑的心情,决定前往官府寻求支持。在官府的大堂里,陈宇紧张得双手微微颤抖,向李恪阐述着自己的想法。

    “大人,我想制作一种有轮子的车辆,可以用马来拉动,一次能运输很多货物。这样不仅能节省人力,还能加快运输的速度。” 陈宇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车辆的形状和结构。

    李恪饶有兴趣地听着,目光专注地看着陈宇的眼睛,问道:“你需要多少资金和材料?只要你的计划可行,我绝不吝啬。”

    陈宇犹豫了一下,小心翼翼地报出了一个数字。李恪大手一挥,毫不犹豫地说道:“没问题,我相信你一定能成功。资金马上就会拨给你,有什么困难随时来找我。”

    得到了支持的陈宇满怀信心地回到了自己的工坊。他日夜钻研,绘制图纸,挑选材料。工坊里堆满了各种木材和工具,他的身影在烛光下显得格外坚定。经过多次试验和改进,终于打造出了一辆初步的运输车辆。

    然而,这辆车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轮子不够稳固,在颠簸的路上容易损坏;车身过重,马拉起来十分吃力。陈宇没有气馁,他再次来到官府,向李恪请教。

    李恪亲自来到工坊,查看了车辆的情况。他蹲下身子,仔细检查轮子的结构,用手敲打着车身,思考片刻后提出了一些建议:“可以试试换一种更坚固的木材做轮子,比如橡木,它的韧性更好。车身也尽量精简,去除一些不必要的装饰,减轻重量。”

    在李恪的鼓励和帮助下,陈宇不断改进,终于制造出了一辆实用的运输车辆。这种车辆在小镇上一经推出,就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商人们纷纷抢购,用它来运输货物,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与此同时,在另一个村庄里,一位名叫林慧的女子也在进行着自己的发明。她是一个聪明而细心的姑娘,常常帮助家里干农活。她观察到农田灌溉的不均匀,导致部分庄稼缺水,部分庄稼又被水淹,决定设计一种新型的灌溉工具。

    林慧向李恪申请了资金,购买了所需的材料。她在自家的田地里搭建了一个简易的试验台,不断尝试不同的喷头和管道设计。经过反复试验,制作出了一种可以旋转喷洒的灌溉喷头。这种喷头能够让水均匀地洒在农田里,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李恪的鼓励下,属地出现了越来越多新奇的工具和技术。有能够自动播种的农具,农民们只需推着它在田地里走过,种子就能准确地播撒在土里;有提高纺织效率的织机,原本需要几天才能完成的布料,现在一天就能织好;还有节省人力的打水装置,让妇女们不再为了打水而辛苦奔波。

    这些发明创造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农田里的庄稼因为得到了更好的灌溉和照料,产量大幅增加。麦浪在风中翻滚,谷穗沉甸甸地低垂,农民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工厂里的工匠们因为有了新的工具,制作出的产品更加精美和高效。精致的陶瓷、华丽的丝绸,从属地运往全国各地,备受赞誉。

    百姓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改善。运输车辆让货物的流通更加便捷,人们能够更容易地买到远方的商品。各地的特色美食、珍稀药材,都出现在了属地的集市上。自动播种的农具让农民们有了更多的休息时间,家庭生活更加美满。孩子们在田间嬉戏,老人们在树下乘凉,一片祥和的景象。

    不仅如此,这些发明创造也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工匠们和学者们相互交流、学习,不断改进和创新。属地的学校里也开设了专门的课程,培养年轻人的发明创造能力。孩子们在课堂上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制作出一个个小模型和小发明。

    在一次发明成果展示会上,各种各样的新奇发明琳琅满目。巨大的展厅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李恪亲自参观,他面带微笑,仔细地观看每一项发明,不时与发明者交流,询问其原理和用途。

    “这些发明是我们属地的骄傲,是大家智慧的结晶。” 李恪感慨地说道。他的声音在展厅里回荡,让每一个发明者都感到无比自豪。

    一位老者走上前,激动地握住李恪的手:“大人,要不是您的支持,我们哪有机会做出这些东西啊。以前我们只能空想,现在终于能把想法变成现实了。”

    李恪微笑着回答:“是大家的努力和创造力让我们的属地变得更加美好。只要我们继续创新,未来的生活会更加精彩。”

    随着发明创造的不断涌现,大唐属地的名声越来越响亮。周边地区的人们纷纷前来学习和交流,属地成为了科技创新的中心。来自各地的商人、学者、工匠汇聚于此,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技术。

    李恪并没有满足于此,他继续思考着如何进一步激发人们的创新热情,让更多的发明创造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他决定设立专门的奖项,奖励那些有突出贡献的发明者。在颁奖典礼上,获奖者们激动地接过奖杯和奖金,台下掌声雷动。同时,他还邀请各地的能工巧匠和学者来到属地,共同探讨和研究新的技术。学术交流活动频繁举行,思想的火花在这里碰撞。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一场盛大的科技研讨会在属地举行。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汇聚一堂,分享着彼此的经验和想法。宽敞的会议厅里座无虚席,人们认真地倾听着台上的演讲。

    会上,一位年轻的学者展示了他最新的研究成果 —— 一种利用水力驱动的磨坊。这种磨坊能够大大提高面粉的生产效率,而且更加环保。

    李恪兴奋地说道:“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发明,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大家要多多借鉴,共同推动科技的发展。”

    在李恪的鼓励和支持下,大唐属地的发明创造之路越走越宽广,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无尽的活力和繁荣。街头巷尾充满了创新的气息,人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