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唐:被贬就藩,我直接不装了 > 第153章 拉拢同盟

第153章 拉拢同盟

    在大唐宫廷那幽深的殿堂和曲折的回廊之间,权谋的争斗如暗流般无声却激烈地涌动着。每一块地砖、每一根廊柱仿佛都见证着权力的角逐和利益的纷争。李恪深知自己正置身于一场关乎大唐未来兴衰的艰苦战役之中,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万千百姓的命运。

    他清楚地认识到,要想在这场与贵族的激烈斗争中取得最终的胜利,单枪匹马注定是飞蛾扑火,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不仅是一场智慧的较量,更是对他的决心和毅力的巨大考验。

    于是,李恪开始积极地在朝中活动。每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刚刚洒在宫廷那金碧辉煌却略显清冷的琉璃瓦上,李恪便已经迅速起身,穿戴整齐,怀揣着满满的诚意和坚定的信念,准备去拜访那些在他心中有可能成为改革同盟的大臣。他的步伐坚定而有力,每一步都仿佛带着千钧的决心,眼中闪烁着不屈不挠的决心光芒。

    “张大人,早啊。” 李恪面带微笑,亲自踏入一位大臣的府邸。那府邸虽不若皇宫那般奢华,但也透着一股庄重与威严。

    “陛下,您怎么亲自来了?这可真是折煞老臣了。” 张大人受宠若惊,连忙一路小跑着迎出来,额头上因匆忙而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李恪走进书房,与张大人相对而坐。书房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四周的书架上摆满了书籍。李恪神色诚恳,语气急切地说道:“张大人,如今土地改革之事,关乎大唐的根本,朕深知其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贵族们为了自身的利益,极力反对,朕如今孤立无援,急需您这样心怀国家大义之人的支持。”

    张大人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陛下,臣对改革之事也有所思考。只是这其中的阻力实在巨大,那些贵族们在朝中的势力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臣担心稍有不慎,便会引火烧身,不仅改革不成,还会危及自身和家族啊。” 他的眼中透着深深的忧虑和恐惧。

    李恪目光坚定地打断他的话,紧紧握住张大人的手,说道:“张大人,若我们此时退缩,大唐的未来将不堪设想。土地兼并不止,百姓受苦,国家根基动摇。长此以往,必生大乱。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克服困难。朕相信,只要我们的初衷是为了大唐的繁荣,为了百姓的福祉,上天也会庇佑我们的。”

    张大人被李恪的真诚和决心所打动,他望着李恪那充满期待和信任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热血,起身拱手道:“陛下,臣愿追随陛下,为改革尽心尽力。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臣也绝不退缩!”

    李恪紧紧握住张大人的手,眼中满是感激:“张大人,大唐的未来就靠我们共同努力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恪频繁地与朝中的大臣们交流。有时是在朝堂之外那繁花似锦的花园中漫步交谈,花香四溢,却掩盖不住他们对国家前途的忧虑;有时是在大臣们那烛光摇曳的书房中彻夜长谈,窗外的月色如水,却照不亮他们心中的迷茫。

    “王大人,您久在官场,深知百姓之苦。如今的土地兼并,让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改革乃是唯一的出路,您意下如何?” 李恪目光灼灼地看着王大人,那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急切。

    王大人犹豫了一下,目光闪烁,说道:“陛下,改革之事,风险极大。但臣也明白,若不改革,大唐危矣。只是…… 那些贵族们手段狠辣,臣怕一旦参与改革,会遭到他们的疯狂报复,牵连家人。” 他的声音微微颤抖,透露出内心的恐惧和纠结。

    李恪明白他的顾虑,走上前,轻轻拍了拍王大人的肩膀,说道:“王大人,朕知道您担心会得罪贵族。但只要我们一心为了大唐,为了百姓,问心无愧。朕向您保证,定会全力保护您和您的家人。朕会与您并肩作战,绝不放弃。”

    王大人听了李恪的话,心中的顾虑渐渐消散,他咬了咬牙,说道:“陛下,臣愿为改革赴汤蹈火!”

    王大人最终被说服,加入了支持改革的阵营。

    在与大臣们的交流中,李恪不仅阐述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还虚心倾听他们的担忧和建议。他知道,只有真正了解大臣们的想法,才能赢得他们的真心支持。

    “刘大人,您说贵族们可能会采取极端手段,这点朕也考虑到了。但我们只要提前做好准备,制定应对之策,未必不能化解危机。您对此有何高见?” 李恪看着刘大人,目光中充满了期待。

    刘大人沉思片刻,说道:“陛下,臣以为我们应当加强情报收集,了解贵族们的动向,同时也要争取更多的中立大臣,壮大我们的力量。”

    “赵大人,您提出的分步实施改革的建议很好,朕会仔细斟酌。但在具体步骤上,您认为应当如何把握节奏?”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大臣被李恪的雄才大略和坚定信念所折服。他们看到了李恪为了大唐的未来,为了百姓的福祉,不惜一切代价推行改革的决心。他们意识到,只有跟随李恪,才能为大唐开创一个新的未来。

    经过不懈的努力,李恪成功地拉拢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大臣。他们来自不同的派系,有着不同的背景,但都怀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百姓的关爱,愿意为土地改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一次秘密的会议上,这些大臣们齐聚一堂。昏暗的灯光下,每个人的表情都显得格外严肃。

    “诸位,感谢大家对朕的信任和支持。如今我们已经形成一股力量,但还需更加团结,相互支持。我们是在为大唐的未来而战,为百姓的幸福而战,绝不能有丝毫的退缩和动摇。” 李恪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安静的房间里回荡。

    “陛下放心,我们定当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改革。哪怕前路布满荆棘,我们也无所畏惧!” 大臣们齐声说道,他们的声音中充满了决心和勇气。

    在朝廷上,他们开始相互支持。当李恪提出改革的方案时,这些大臣们纷纷站出来表示赞同,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陛下,臣认为在土地重新分配的过程中,应当优先考虑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同时,要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防止他们在执行过程中徇私舞弊。” 一位大臣说道。

    “臣附议,同时还应当加强对土地交易的监管,制定严格的法律,防止新的兼并现象出现。此外,对于积极参与改革的地方官员,应当给予奖励和晋升,以激励更多的人为改革出力。” 另一位大臣接着说道。

    面对贵族们的反对和刁难,他们也毫不退缩,据理力争。

    “贵族们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全然不顾国家和百姓。土地改革乃是大势所趋,是为了大唐的长治久安,任何人都无法阻挡!” 一位支持改革的大臣在朝堂上义正言辞地说道,他的声音洪亮,传遍了整个朝堂。

    “说得对!我们不能让贵族们继续肆意妄为,必须进行改革,还百姓一个公平公正的土地制度!” 另一位大臣紧接着说道。

    内部的团结逐渐加强,为改革的推进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但李恪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前方还有更多的挑战和困难等待着他们。

    然而,他们的团结也引起了贵族们的恐慌和愤怒。

    “这些家伙居然敢和李恪站在一起,一定要给他们点颜色看看!让他们知道,与我们作对的下场!” 一位贵族在自己的府邸中大发雷霆,他的脸色因为愤怒而变得通红。

    贵族们开始更加疯狂地攻击和污蔑李恪及其同盟大臣。

    “他们这是在扰乱朝纲,意图篡权!必须将他们一网打尽,以正视听!”

    “土地改革会让国家陷入混乱,他们是大唐的罪人!应当将他们严惩不贷!”

    但李恪和他的同盟们并没有被这些谣言和攻击所吓倒。他们坚信自己的使命,坚信改革的正确性。他们知道,退缩就意味着失败,意味着百姓将继续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一次激烈的朝堂辩论中,李恪挺身而出,面对贵族们的指责,他毫无惧色,慷慨陈词:“朕之所为,皆是为了大唐的长治久安,为了百姓的安居乐业。朕作为天子,有责任有义务为百姓谋福祉。若贵族们只顾自己的荣华富贵,不顾国家和百姓的死活,那才是大唐的罪人!朕绝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李恪的声音响彻朝堂,他的眼神坚定而威严,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一震。

    李恪的同盟大臣们也纷纷附和,一时间,朝堂上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陛下说得对!我们支持改革,是为了大唐的未来,为了子孙后代!”

    “贵族们的反对是出于私心,他们才是国家的蛀虫!”

    但正是在这样的压力和挑战面前,李恪和他的同盟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他们如同钢铁般的堡垒,坚不可摧。他们在权谋的漩涡中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为土地改革的推进披荆斩棘,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