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饭桌通古代,我靠农场救将军满门 > 第14章 辛芯苒的鬼主意

第14章 辛芯苒的鬼主意

    百姓虽然穷,但也分人。

    城里的百姓或多或少都有些压箱底的东西,最次的也有个银镯子银耳环。

    城里之外的百姓就艰难了些。

    知道谭氏这里是拿银子换粮食后,大家反而更激动了。

    他们现在瘦成骨架人又不是因为穷的,只是因为没粮食。

    在知道大旱后,很多人高价买粮都买不到,家里的银子放着只能看着又花不出去。

    现在可不是有用了。

    只是不知道在神仙那里粮价几何,他们的银子或者值钱的东西能换得多少粮食。

    “我还有一根银簪,等会儿我就回家拿。”

    “我家也有,我娘藏的好好的,我也拿给辛夫人。”

    “我我家没银镯子,只剩下一串铜钱,这个神仙收吗?”

    辛文尧早将苏青黛说的说给谭氏听了。

    因为两个世界的时间相差,在他们这儿的物品在苏青黛世界就属于古董的。

    花瓶砚台铜钱都算古董!

    都能拿来换粮食。

    谭氏:“菩萨不挑,她曾言,用银子换粮食只是不希望我们不劳而获。”

    “就算是铜钱,都可以拿去和菩萨做交易。”她连理由都想好了。

    “大家先不用担心,真需要的时候,我也会和大家说的。”

    她还真不想动用老百姓存的一两件值钱的东西。

    要找也是找有钱的富户啊。

    万一那天旱灾好了,百姓兜里的钱全没了,那拿什么生活。

    谭氏熟练的将现场的人安抚住。

    今天施粥的地方不仅在辛府的门口,辛府的下人还在其他的地方准备施粥,阳城人口多,光在辛府门口施粥,百姓还是有大批人吃不上饭。

    他们设置了十几个地点,出动了阳城的士兵。

    今日的阳城,所有人都吃上了一口饭食,还有人鼻子灵,连粥里零星的肉都发现了。

    等施粥完毕,谭氏在盘算要去找谁。

    辛芯苒提了个建议:“娘,你何必自己去找他们,直接让子昂带人,将他们带来府上。”

    谭氏犹豫道:“这不合适吧”

    “有什么不合适的,又不把他们怎么地,况且这也不是我们想要他们的钱,和苏姑娘换粮食需要钱,总不能什么都是我们家出吧。”

    “养百姓我不说什么,但那些有钱的富户和某些官员,我还是不想的。”

    都是明白人,谁不知道谁啊。

    “夫人,袁大人府上的人给送来了些东西,说是交给您的。”

    谭氏:“?他府上怎么送来东西了?快让人进来吧。”

    袁大人的小厮被张叔领进门,将自己抱着的箱子放在地上打开。

    低头恭敬道:“辛夫人,这是我家夫人让小人送来的一些珠宝。”

    里面是一些珍珠耳环,发钗,项链,还有金子。

    辛芯苒:“娘你看,有良心的听到动静都已经来给你解忧了,没良心的还没动静呢。”

    她意有所指,下方的小厮与有荣焉。

    他家大人在阳城也是个好官。

    谭氏:“本夫人本不该收这些,但阳城如今的困境你家大人也知道。”

    小厮毕恭毕敬的站着,听着谭氏的话。

    “如今不止是我们这些当官的苦,百姓也苦,粮食大家也没了,我辛府以往是家大业大,但当初也将银子拿来换粮食供养阳城百姓。”

    粮食是拿银子高价换的,为此还出动了军队,不拿出点实力镇压,对方还不愿意卖粮食。

    “如今辛府所剩的财力确实是不经看,我只能厚着脸皮将你家夫人送来的这些珠宝收了。”

    “回府后,替本夫人多谢你家夫人。”

    小厮恭敬的回答:“小人记下了,我家夫人让小人出门时也说,希望这些能帮到阳城的百姓。”

    辛家和袁家,两家都是和善人,也能瞬间看明白形势。

    现在只有大家都好了才是真的好。

    如果辛府当初偷偷藏下粮食,那底下的官兵迟早会反抗。

    而城中的有钱人不愿意在这种时候拿出钱来换粮,百姓迟早会在这种人撞上。

    袁大人家的小厮走后,辛芯苒脑海中又有了主意。

    只是有些不地道。

    她阴恻恻的笑:“娘,还有个让他们自己送来珠宝的办法。”

    谭氏看到女儿不怀好意的笑容,突然感觉回到了女儿小时候。

    辛芯苒脑海中歪主意很多,小时候总欺负辛子昂,但谁要是欺负了辛子昂,她准要想办法报复回去。

    被恶作剧的人基本都不知道是她干的,只有回家后,辛子昂这傻小子露了馅,被当大哥的辛文尧发现了端倪。

    “你说。”

    辛芯苒:“咱们在门口竖立个木碑,上面雕上何年何月何日,什么人送上与菩萨换粮的珠宝若干。”

    这就像是功德碑一样,那些没有捐钱的人肯定要急死。

    “袁大人这不就是个很好的牌头?”

    辛芯苒冲她娘眨眨眼睛,里面的笑意毫不掩饰。

    谭氏噗呲一笑,点着辛芯苒的额头:“你个促狭鬼哦,脑子怎么这么好。”

    辛芯苒得意:“没办法啊,爹娘生的好。”

    谭氏:“不过你怎么给竖立木牌?这种都是刻在石碑上。”

    辛芯苒:“没办法啊,现在谁有力气刻石碑啊,能在木头上刻好名字都不错了。”

    谭氏这么一想也是,马上就让下人去准备。

    辛芯苒:“娘,适当可以夸张点袁大人送来的珠宝。”

    免得那些人送少了。

    谭氏可以说秒懂,立马将袁大人送来的珠宝夸大了两倍。

    张叔马上就在城里找了个做木工活的手艺人,报酬是一碗粥。

    对方高兴的立马拿着工具就来到了辛府,木料都是自备的。

    他高兴的不是有一碗粥的报酬,而是高兴自己能给辛府做事情。

    因此他准备拿出最好的木料时,张叔拒绝。

    “不用好料子,用一般的就行了,以后还得换石头的。”

    这是谭氏的原话,这木碑上的名字以后要镌刻在石碑上,所以不需要用什么好料子。

    但是木碑的版面一定要大!因为她要将袁大人所送的珠宝,每一件都写在木碑上。

    要让百姓隔老远都能看见。

    这点辛芯苒没有出主意,是谭氏的恶趣味。

    不得不说,辛芯苒的性子也继承了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