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求生:并肩王的崛起 > 第67章 朱标一个反问,直接让齐泰无法开口。

第67章 朱标一个反问,直接让齐泰无法开口。

    “臣遵旨!”

    铁铉也是立即领旨。

    “诸位爱卿,并肩王不日就要班师回朝了,到时还要幸苦诸位跟朕出城迎接啊!”

    朱标收回目光,望着下面的官员们,轻笑着说道。 “臣等遵旨!”

    百官们听到一道道命令颁布,脸上带着喜悦,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并肩王不愧是大明的护国战神啊,短短不到一月的时间,灭了东瀛,又强势压服高丽。 不仅在海外拥有了一座资源丰富的岛屿,还将整个北方彻底统一了。

    而且东瀛这个岛屿地理位置实在是太好了,可以作为大明海外的一道坚固防线,为大明守卫南方沿海的安全。 再说没有了东瀛海盗的袭扰,此后沿海百姓也能高枕无忧了。

    短短一年下来,大明的地图一直在不断的扩张,国力也在迅速变强。这一切全都是并肩王做到的。

    怎能不让人心生敬意。

    “启禀陛下,臣有本奏!”

    就在奉天殿沉浸在喜悦当中时,一道声音突然在人群里响了起来。 “嗯?何人有要奏啊?可上前来!”

    朱标闻言收起笑容,好奇的循着声音的方向看去。 “臣齐泰拜见陛下!”

    翰林院大学士,礼部侍郎齐泰闻言立即上前,跪在地上恭敬的对朱标说道。

    “哦?原来是礼部侍郎啊?朕刚才听你说有本要奏?不知要奏何事啊?” 朱标看着伏地不起的齐泰,突然笑了一下,平静的问道。

    “启禀陛下,臣要参奏并肩王!” 哗 !

    随着齐泰话音一落,下一刻,奉天殿瞬间变得吵闹起来。 所有人看向齐泰的目光都充满了震惊与不敢相信。

    这个齐泰是疯了吗?居然敢参奏并肩王? 而且还挑了一个刚为大明立下大功的时候。

    要是没记错的话,这是并肩王崛起以来,第一次有人敢在朝堂上参奏他吧? 就是当初被逼入绝境的淮西勋贵们,也没胆子参奏陈羽啊。

    最主要的是,并肩王可不是一般的王爷,是当今圣上的义弟,视为手足至亲,也是大明最依赖的护国战神。

    这个齐泰是怎么敢的啊? “肃静!”

    “齐泰,说一说你要参奏并肩王何事?”

    示意众人闭嘴后,朱标面无表情的说道。语气毫无波动,让人猜不出息怒。

    “臣参奏并肩王灭倭期间,不守军纪!纵容士兵滥杀无辜,劫掠百姓,奸淫民女! 甚至还颁布了所谓的三光政策!杀光,抢光,烧光!

    有此纵容,士兵们肆无忌惮,不到半月时间,就屠杀东瀛数百万近千万民众。 焚毁房屋无数,士兵们劫掠财宝亦不计其数!

    还不止于此,士兵们在并肩王的命令下,见山烧山,见房拆房! 如此行径,就是要将整个东瀛民族灭亡!

    启禀陛下,东瀛虽一直不尊大明,时有摩擦,但该惩罚的也是东瀛上下官员,还有东瀛皇室! 百姓是无辜的啊!

    大明一直是华夏礼仪之邦,遵圣训,敬孔孟之道,理应心怀仁慈,广教四方。

    并肩王如此行径,实在骇人听闻,令人发指!有损大明对外威仪,也使周边小国惧怕大明,从而疏远。 甚至联合起来,反抗大明!

    纵观史书,也从未有过如此惨无人道之屠杀!

    若是继续纵容并肩王如此下去,未来大明将士恐怕都会跟随效仿,多添无数杀戮啊! 所以臣请陛下,为大明江山计,降罪于并肩王,以儆效尤!”

    齐泰洋洋洒洒一堆话后,再次以头磕地的说道山

    刷 !

    齐泰一番话说完后,整个奉天殿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是沉默以对。

    齐泰说的有道理吗?

    确实有点道理,但他是对的吗? 肯定不对!

    因为这个蠢货参奏的是并肩王!

    一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为大明建功立业的并肩王!

    虽然齐泰用一副站在道德制高点的样子指责陈羽,但前提是陈羽这次是对外作战。 灭的是大明的敌人!曾经一直在海上洗劫沿海百姓的倭寇!

    要说陈羽屠杀的是大明的百姓,百官们肯定会附和! 但为敌人请命,只能说齐泰真是吃撑着了。

    真要像他说的,所谓孔孟之道,礼仪之邦,那华夏不知早被外族灭了多少次了“三三零”。

    光讲道理可是不会让敌人害怕你的! 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

    不屠了东瀛,难道放任东瀛继续成长下去,未来成为华夏的心腹大患吗? “哼哼!果然啊,百无一用是书生啊!”

    辽国公徐辉祖站在武将前列,望着满朝文臣,突然一声轻笑,低声说了一句。 虽然声音很轻,但是在安静的奉天殿上,格外刺耳。

    一些文臣听到后,面色瞬间愤怒,但看到面无表情的朱标后,又强忍了下来。

    “爱卿们啊,齐泰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参奏并肩王滥杀无辜!道理说的是有根有据的,又是孔孟之道,又是圣人 教化!

    不知可有哪位爱卿认同这一观点啊?”

    齐泰呈上来的奏折,朱标看都没看,随手扔到一边,对着一众官员问道。面带笑容,语气也很温和。 不过众人都不是傻子,哪敢应声,全都低头不语。

    “齐泰,你看到了?没人认同你的观点!你还有何话要” 低头俯视着齐泰,朱标淡淡的说道。

    “满朝文武具是畏惧强权之辈!摄于并肩王威势不敢发言! 臣愿一死,为大明言官开言路,不辱圣人之道!

    还请陛下下旨,降罪于并肩王,告慰东瀛枉死的无辜者亡灵!” 对此,齐泰依旧面无惧色,挺胸抬头,傲骨铮铮的说道。

    这人没救了!

    百官看着这货,全都被气笑了!

    指责满朝文武畏惧并肩王权势?

    还愿一死开言路?就凭您?宁配吗?

    “哈哈哈!说的话啊齐泰!你真是让朕刮目相看!让朕对翰林院的大学士刮目相看! 没想到几本圣贤书读进肚子里,就以为能妄议朝政了?”

    朱标哈哈大笑,一步步走下台阶,来到齐泰面前,语气嘲讽的说道。 “陛下如此斥责,臣无话可

    但臣乃大明之臣,有义务为君分忧,为民解难! 忠言直谏,纠错改非,乃臣子本分!”

    面对朱标恐怖的威压,齐泰缓缓抬头,不卑不亢的说道。 他既然敢参奏陈羽,就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但是能在史书上留下一个忠言规谏,为民请命的美名也足以让他瞑目了。 “为君分忧?为民解难?你也配?”

    朱标眉毛一挑缓缓拿去齐泰的乌纱,冷笑着说道。

    “朕问你,你在翰林院与礼部这么久,可有什么政绩?

    你是让百姓吃饱穿暖了?还是为朕解决什么难题了?”

    朱标当然知道齐泰什么想法,他可不会让齐泰就这么轻易的带着一个忠臣的美名去死。 他要一层层的把他扒干净,让他痴于苟活。

    “ 这 、 、 ”

    朱标一个反问,直接让齐泰无法开口。

    他只是一个学士,哪有那个本事。

    “朕再问你,北方未定时,一直战乱不断,百姓苦不堪言。

    若当初派你拿着论语去北方,你用圣人之道教化,可能平定北方?可能教化辽东二十万铁骑?还有北元那不计其数 的部落?

    你能让百姓不再遭受战乱之苦?为大明开疆扩土?”

    朱标随手将齐泰的乌纱帽给扔了出去,指着齐泰的鼻子喝问道。 这时奉天殿鸦雀无声,众人低头发抖!

    陛下这番话全是诛心之语啊,齐泰要是拿着论语能平定北方,那他就不是大学士了,就是文曲星下凡了。 但人家并肩王就不一样了,是真的武曲星下凡,横扫了北方,稳定了天下……

    可不就是齐泰一张嘴说说而已。 “回答朕!”

    看着齐泰目光呆滞,一言不发,朱标怒声喝问道。 “臣、臣不能!”

    此刻齐泰额头已经有了冷汗了,被朱标吓的一抖,无力的说道。

    “朕再问你,大明眼下国力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人口增加!摊丁入亩等一系列政策是谁提出来的?” 朱标冷笑一声,再次问道。

    “是、是并肩王!”

    齐泰面色苍白,失落的说道。

    “还有,你不是说东瀛百姓无辜吗?

    你可知沿海渔民,每年有多少船只被倭寇摧毁?又有多少百姓被倭寇袭击?” “臣不知!”

    对此,齐泰羞愧的低下头,咬牙说道。

    “哈哈!你不是口口声声为国为民吗?连我大明百姓的死活都不关心,居然还为敌人请命! 齐泰啊!你就不怕这事传出去后,被天下百姓指着你脊梁骨骂吗?

    朕来告诉你!自洪武二年起,东瀛扮作海盗,我沿海百姓每年都要损失近百余艘渔船,死在倭寇屠刀下的渔民每年 也有三百多人!

    齐泰啊,你说东瀛的官员会为大明惨死的百姓请命吗?” 朱标蹲了下来,看着羞愧的低下头的齐泰,继续质问道。

    “来,用你饱读诗书的学问告诉朕51,要是派你去东瀛,你能用学问劝说东瀛悔过吗?能让东瀛交出那些扮作海盗 的士兵吗?”

    此时奉天殿上只有朱标的质问声,而齐泰原本挺直的腰板儿已经佝偻下来。

    众人都有些可怜齐泰了,要是朱标再说下去,恐怕齐泰只能创地把自己埋进去了。 对于一个有傲骨的文人来说,朱标的一席话比杀了他还难受。

    一番质问下来,将齐泰贬的一文不值,对大明没有任何贡献,对百姓也没创造一丝福利。 连自己百姓死在倭寇手里多少都不知道,不关心。

    反倒是对于敌国百姓被屠,一幅悲天悯人的样子。脸呢? 今日只要一出奉天殿,齐泰必定身败名裂,被千夫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