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龙!骑!脸!怎!么!输!”
“大明战神一声怒吼,就带着50万兵力前去捉拿燕王了。
不过朱棣知道他的尿性。
在《明史·成祖本纪》有过记载,在燕王朱棣听说他的侄子要派李景隆过来捉拿他的时候,相当放心的将北平交给了他的儿子朱高炽和一位留下来的谋士:姚广孝。
并且对他们嘱咐到:“景隆色厉而中馁,闻我在必不敢遽来,不若往援永平以致其师。吴高怯不任战,我至必走,然后还击景隆。坚城在前,大军在后,必成擒矣。”
中译中就是:李景隆名声很响亮,但其实是个废物,而且他怕我,所以听到我在北平,绝对不会敢来攻打。
不如我去支援永平,让他来攻打北平。
而现在攻打永平的吴高是一个软蛋,听到我要支援永平,肯定会弃城而逃,等我拿下永平后,我再回来攻打李景隆。
到那个时候,你们在城内吸引火力,我在城外偷他屁股,咱们以两面包夹之势,李景隆必输无疑!
朱高炽和姚广孝对这番话相当认可,于是带着朱棣留给他的一万大军,留在北平,准备对抗李景隆的50万大军。
果不其然,李景隆听说燕王朱棣去永平了,顿时腿也不颤了,腰杆也直起来了!
他非但没有派大军去拦截朱棣攻打永平的兵马,反而是将大军拉到了北平城外,开始攻打起这座坚城来!
50万对1万,优势在我!
面对五十倍于自己的兵力,朱棣的儿子朱高炽抱着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儿子朱瞻基上了城墙,对守城的士兵说道:“城破,我和我的儿子一起死在这里!”
这极大的激励了守城士兵的士气。
但是只有士气可不行啊。
兵力始终是一个大问题。
但这时李景隆的骚操作就来了。
前面我们说过,李景隆他害怕朱棣,而且他以前在和朱棣认识的时候,就请教过朱棣,如果被围城了,你会怎么办?
朱棣是这么回答他的,如果北平被围,应当率骑兵出城,游击敌军。
现在朱棣真的出城,他能不害怕吗?
于是50万大军,一部分前往永平狙击朱棣,一部分在一旁拱卫他附近,防止朱棣突然偷袭,剩下的人,才是攻打北平的主力。
就算是这样,剩下的人也足够把北平攻下来了。
可惜的是,谁也不知道当时的李景隆到底是怎么想的,攻城的时候,他不仅没有把主力全部压上去,反而是将主力分散,一波一波的送。
就算是这样一波一波的送,洪武朝留下来的精兵悍将也有好几次差点将城门破开。
可惜的是,这李景隆,不只是因为好大喜功,还是因为在出征的时候,没能理解朱允炆“毋使朕负杀叔父名!”的深层含义。
所以每次即将攻破城门的时候,这些将领都会李景隆给叫回来。
如此几次过后,士兵将领们都明白了些什么 ,于是攻城的时候也不怎么卖力了。
而在这时,精通人性的姚广孝出手了。
他趁着夜色,派遣一些死士换上李景隆部队的衣服,通过城头的吊篮,下了城墙。
然后趁着夜色,摸进了李景隆的大军中。
一般来说死士都是用来刺杀敌方将领的,可是这些死士的目的却不同。
他们来了之后,先杀小兵,再放火!
等到火起,军营里的士兵们借助昏黄的火光一看,妈的,是自己人在杀自己人!
所以他们一时之间竟然分不清到底应该帮哪一边,于是只能战作一团。
第2天天亮后,由于昨晚的事迹,所以导致了部队军心涣散,李景隆无奈之下,只能撤到十里外。
这话再说回燕王朱棣这边。
这个吴高果然在听见朱棣杀过来之后,直接望风而逃,留下了大批的辎重。
守住了永平城后,这朱棣又开始寻思起来。
就算自己带着几万兵马回援,面对如此巨大的数量差距,自己获胜的概率也不会太大。
不如去找十七弟借一些勇猛的蒙古骑兵过来,让他们冲杀进李景隆的大军中,搅乱他们的部署,这样才能分而化之。
说干就干,朱棣撂下了还在苦苦支撑的朱高炽,跑去大宁城找他的十七弟去了。
这朱元璋的第17子,宁王朱权,正在大宁城吃着火锅唱着歌呢,可是突然得知属下来报:燕王朱棣想来看看你!
“什么?他想来见我?他带了多少兵啊?”
“他没带兵,就带了两个护卫,而且是穿便装来的。”
朱权本来只是一个观战者,看着朱棣和侄子斗得水深火热,他打算谁赢了帮谁。
可是现在朱棣找上门来了,而且姿态还做得这么足,那自己不见一见是不行的了。
朱棣一见到他,就开始诉苦,说自己造反后,连口饱饭都吃不起,所以现在不想打了,想请十七弟你做一个中间人,帮我起草一份降书送到朱允炆那里。
朱权本来就在犹豫,自己是应该接受削藩,还是应该学朱棣那样反抗。
现在看见朱棣都混得这么惨了,朱权也没了造反的心思,于是好心的答应了下来。
并且邀请他到自己的王府里,好吃好喝的招待了几天。
几天过后,降书已经写好了,朱权来到城外开始为朱棣饯行。
“四哥,安排朱允炆做皇帝是咱老爹的意思,你降了以后就好好听从发落吧。”
可是朱棣呵呵一笑,对他说道:“降?齐泰、黄子澄、方孝儒这几位国贼只要一天没除,那我朱棣就有权利行使父皇交代给我们这些藩王的职责,我要奉天靖难!”
朱权急眼了:“四哥,你都没有兵马了,怎么还这么犟?!”
“谁说我没有兵马了?”朱棣一挥手:“朵颜三卫!我们走!”
朱权愣住了:“这朵颜三卫不是我的蒙古骑兵吗?”
“什么你的兵?那是我的兵!”
朱棣说完,伏兵四起,将朱权给裹挟着带走了。
大宁城内原本朱权手下的兵马三卫弓广骑及诸守军,一呼云集,竟然直接叛变,投了朱棣!
事后朱权才得知,竟然是在他招待朱棣那几天时间里, 朱棣埋伏在外的士兵开始小批量进城,并且收买了他手下的将领。
朱允炆削藩后,原本封地上的兵卒将领,会被空降过来的人所领导。
大宁城内的官兵们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发生,再加上朱棣给的太多了,很难不让他们动心。
所以大宁城内8万兵马,竟然暗暗投靠了燕王朱棣,直到这天,才突然发作,里应外合的将朱权也给绑上造反的战车了。
如此一来,朱棣的兵马就膨胀到了10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