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嘭!”
曹操把剩饭盖在了桌子上,心情激动万分。
“太精彩了,实在是太精彩了!”
“这统帅李景隆,并不像后世所说的那样,是个草包。
这白沟河之战是实打实的精锐大兵团对战!”
“如果李景隆真的是个草包的话,别说后面的连环计了,就算是第一步,调度这么步兵骑兵一起往前压都做不到!”
曹操的弹幕刚发出去,天幕上认可他的弹幕如同潮水一般涌来。
“我也觉得李景隆这次的战术没有做错!
从一开始的正面强攻,再到后来的引诱朱棣调兵。
然后顺着他的调兵计划,做出围三缺一的包围,这都是一个极其优秀的将领才能够想出来的法子!
要不是朱棣孤注一掷,他必赢的好吧!(苏定方)”
“老苏你扯什么鸡巴犊子呢?难道不是因为朱棣和他儿子朱高熙的武力才奠定胜局的吗?(程咬金)”
“老程和老苏你们说的都没错。
人一过万,无边无际。
指挥这种大兵团,是一件很费时费力的事情。
当这种大兵团的主帅,不仅要迅速掌握各部人马的兵种构成,数量,战斗力。
还要计算地理条件,天气条件,人心等等。
如果不能循序渐进的经历过几回大兵团作战,那么谁坐到主帅这个位置上,都是一个祸害!
而李景隆不仅能将他们指挥得如臂使指,甚至还能使出一个合理的战术,甚至战术差点成功,这已经相当了不起了!后世之人不应该如此贬低他!(李靖)”
“除此之外,朕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后世之人所说的右后方留了一个缺口,但是北平城却在租地的左后方,这很难不表明,李景隆其实是在战前就已经规划好了这步动作。(李世民)”
“陛下说的对呀!围三缺一,而这留下来的缺口,却也是把人赶往不属于自己的地盘!
如果那明成祖朱棣真的从那个方向突围的话,那真的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李绩)”
相对于天幕上的热闹。
明成祖朱棣这边却显得有些郁闷了。
“此战不是我们赢了吗?为什么你们都在夸奖李景隆啊?(明成祖:朱棣)”
“你赢了我们还好说你什么?!
赢了你就偷着乐就行了,不用跳出来彰显存在!(明太祖:朱元璋)”
“这可是10万对战60万啊,而且还是在野外大平原正面对战,没有依托任何有利地形,难道就不能夸一夸朕此战的指挥吗?(明成祖:朱棣)”
“咳!其实我觉得明成祖朱棣这次的指挥更加厉害。
无论是开战前,开创性的把兵力都分散给前后左右四军,还是在被围困后,能够选对正确的迂回方向,都足以说明,明成祖的眼界与实力。(诸葛亮)”
“还是孔明先生懂我!”
朱棣差点高兴的跳了起来。
“孔明先生说的没错,朕在和李景隆对决之前,就已经想好了。
那李景隆兵力太强,如果还用寻常的法子,让主力部队集中在中军的话,必然连第一波进攻都撑不下来。
所以朕才将兵力分散,营造成四周充实,中间空虚的布局。
而且朕也知道,这李景隆肯定会依靠兵力强盛,从而使用围三缺一的战术。
只是朕当时还想不到他会留哪个缺口,所以朕才一直等待时机,等待他把这个包围圈做好,朕才有把握往哪个方向突围出去,反打回来。
果不其然,朕等到了。
李景隆遣辽东铁骑围攻我的左后方的时候,朕就知道机会来了!
他们绕了这么一大圈,那就说明他们的右军已经空虚!
于是朕趁着辽东铁骑刚迂回冲杀了一阵,马速下降,提不起来的时候。
就带领着后世之人所说的7000铁骑,从中杀了出去!
结果嘛,大家都看到了。
最后我歼敌10万,打得那建文帝失去了一口气将我吞下的机会!(明成祖:朱棣)”
“逆子!才刚起兵才刚起兵靖难你就杀了10万人,这10万人的家庭,你有没有给他们赔偿抚恤金?!(朱元璋)”
“爹,我这不是刚登基嘛!还没有时间考虑这些,不过明天我就可以和大臣商议赔偿的问题!你不要生气。(明成祖:朱棣)”
“不仅仅是这10万人,你靖难之役里面所杀的所有人都得赔偿他们!(朱元璋)”
“是是是,我肯定赔!永乐朝的百姓们也可以帮忙盯着,若是这抚恤金不到位,请在天幕里直接告诉朕,朕来查清楚是不是有人贪污了这笔银子。(明成祖:朱棣)”
正当朱元璋朱棣父子二人聊得正欢的时候,一道来自远古的弹幕突然打破了他们的父子情深。
“确实,杀了人之后需要赔偿,但是我更希望没人被屠杀。
所以赵国的君主,我这里有40万赵国降俘,你愿意付出一点代价,把他们换回去吗?(白起)”
“卧槽,赶上直播啦!(曹操)”
“能令武安君白起遗臭万年的大事件,居然在某个位面正在发生!”
“40万大军,赵国要付出的代价恐怕是不低哦。”
“好嘛!后世之人刚说出攻心之战,武安君居然就能手到擒来的使了出来!只能说不愧是武安君!”
“前面的你在说什么呢?武安君白起在长平所使用的反间计,不正是心理战的一种体现吗?”
“哦哦哦,是我的兵书读得不够透彻,多谢兄台的提点。”
“没事,我只是比你虚长了几岁,日后你会赶上我的。(张良)”
“厉害!如果赵国君主想要救下这40万大军,那么付出的代价将难以想象!但是如果不救,军心民心,一齐涣散!到那个时候,赵国也难免灭亡的结局!”
“那么赵国的君主,你又该做出什么抉择呢?”
众人没想到,这天幕除了后世之人的乐子可看,居然还能看到以往发生过的大事件!
于是纷纷化身嗜血吃瓜人,每个人都在往里面拱火,试图把一个国君架在火上烤。
而六国位面。
(公元前260年,此时嬴政还没有出生。不过这些赵卒不知道。)
情况跟历朝历代的人们所想的并不一样。
赵国这40万降卒,其实并不愿意回到赵国去。
因为他们当中的有识之士,通过对天幕的观察,早就知晓了往后是秦统一了天下。
所以他们想入伙。
但是白起不敢用他们。
一个是因为他不知道以后这帮人会不会反目,毕竟从后世的评说来看。
秦朝未来征发徭役挺狠的,他怕这帮降卒日后会撑不住。
另一个则是因为,他们的军粮本来就够他们秦国的军队吃而已。
要是突然加入这40万人,那么粮食肯定是不够吃的。
可是白起看着眼前这几位赵国的小将,他们单膝下跪,一副不让他们加入秦军,就一头撞死在这的表情。
心中顿时一阵无语。
毕竟他们秦朝算军功是以杀人数算的。
当初赵国没中反间计,廉颇死守长平的时候,可是将他们秦军杀了20万人!
所以他正准备用这些降卒的人头,为秦朝这一次出征的老兵讨一些军功呢。
可是谁能想到赵国刚把赵括换过来,这天上就出现了一块天幕,并且开始了剧透未来的历史。
等他秦朝未来的国主嬴政用1000两黄金买来剧透权后,才过了不到一个时辰,他就听见长平城里面传来了激烈的打斗声。
而等到后世之人将明朝的白沟河之战解说完,长平守军都打开城门出城献降了!
事情就是这么一个事情。
虽然和历史上所记录的发生了一些改变,但是武安君白起面对的情况却是一样的。
那就是40万降卒不知道该如何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