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男寝关灯后,夜谈直播万界 > 第56章 王振

第56章 王振

    “好了,明宣宗朱瞻基说的差不多了,咱们该说下一个皇帝了。”

    404宿舍一行人,停止了探讨怎么从明宣宗时期将大明打造成一个日不落的大明。

    而是继续顺着历史的脉络往下说去:“下一个登场的皇帝,在现在的争议有很多。

    有的人说他对百姓不错,算是干了一些实事的。

    有些人说他是瓦剌留学生、叫门天子,是大明之耻!

    有人说他是大明皇帝里的异类,如果没有他,那么明朝的皇帝还真的都是一些君王死社稷的硬骨头君王。

    也有人把明朝的衰落归咎到了他的头上。

    还有人在用数据尽力还原土木堡一役,并且从中发现了许多历史记载里的漏洞。

    但是对于这个皇帝的历史,我只能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段历史早就被篡改的不成样子了。

    日后要是有人真的把这件历史还原了出来,并且证明我是错的,那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

    毕竟咱们现在还是要救宿舍长为紧。”

    “知道啦,知道啦。”陈文在一边说道:“毕竟明清时候的史官和文人,早就已经放弃了史家应该持有的气节。所以史料不准,那是也没有办法的事。”

    “是的是的,我们也可以来做补充。”瘦子也说道。

    “好,那我说了。”胖子清了清嗓子。

    “朱祁镇生于宣德二年,直到他的父亲病死,让他登上皇位的时候,也才7岁多而已。

    由于年幼,所以政务都是由张太后和孙皇后把持的……”

    ……

    明宣宗朱瞻基位面。

    “什么了?朕还只有两年可活了?!”

    朱瞻基被吓得丢掉了手中的蛐蛐笼子。

    前一刻,他还在和王景弘讨论,选哪个黄道吉日去征伐岛国比较好。

    下一刻,就得知了自己两年后会暴病而亡。

    这换谁来谁不难受啊?

    不过毕竟是一个皇帝,调节情绪的能力还是有的。

    “居然是太后和皇后暂时代理朝政的吗?那既然是这样的话,那岂不是违反了皇明祖训?”

    “不对不对不对不对!”

    朱瞻基又连忙摇了摇头:“刚才太祖已经说过他立下的规矩是可以破坏了,所以这件事应该不算太大。

    只是祁镇他还这么小,真的坐得稳这个皇位吗……”

    朱瞻基的脸上久违的露出了忧色。

    ……

    404宿舍内可不管那么多。

    “太后、皇后把持朝政,历史上也有过,有的人成了女帝,有的人成了贤后,还有的人成了祸害。

    但是明英宗朱祁镇的这两位,虽然说不上是有多出彩吧,但也算是中规中矩,没有影响过朱祁镇的帝位。

    甚至在有人传谣言,张太后想要把皇位传给朱瞻基的弟弟襄王朱瞻墡的时候,张太后为了平息谣言,亲自将朱祁镇带到乾清宫,哭着对阁臣说:“此新天子也。”

    于是谣言,这才平息。

    直到朱祁镇即位了,张太后依然保持着敏锐的政治嗅觉,以朱元璋定下了《皇明祖训》为由,拒绝了朝臣们垂帘听政的请求。

    只是在暗中默默的辅助他。

    而宦官王振,在这种局面中看见的机会,使尽手段,在8个月之中,通过讨好各方势力,再加上年幼的朱祁镇对他的宠信,迅速登上了掌印太监之位!

    说来这个王振,也是一个奇人。

    他原本通过科举,成了一个举人。

    但是他发现走这个渠道升官太慢了,于是他就开始想起了法子。

    我们刚才都讨论过了,想要最快获得巨大利益的法子,那就是破坏规则。

    王振也是这么想的!

    不过他深知大明正处于盛世,造反和违法的路子行不通。

    所以他开始研究起了官场制度。

    在发现明宣宗开始重用宦官之后,一个绝妙的点子,从他的脑中迸发了出来!

    那就是不做男人了!

    于是手起,刀落,棒落,举人再也举不起来了。

    有了这个条件,他就能入宫去做宦官了。

    明宣宗朱瞻基听到有这么一位奇人,也是大为惊奇!

    举人宦官,历史上从来没有过!

    他朱瞻基这里出了一位,那就注定会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了!

    而且王振这个人很会做人,擅长察言观色,由此,他深受朱瞻基的喜爱。

    于是朱瞻基安排他服侍太子朱祁镇。

    可谁能想到朱祁镇还没有成长起来,朱瞻基就死了!

    朱瞻基死的时候,朱祁镇年幼啊!

    一个心狠手辣,善解人意,还会察言观色的宦官跟在年幼的朱祁镇身边,那不得把朱祁镇哄得昏了头?

    所以他才能在朱祁镇继位后的8个月时间里,成功成了一位权臣!

    但是由于内阁和张太后的存在,所以此时的王振还是受制的。

    终于在正统六年,张太后去世,内阁失去了后盾,而最有权力的内阁“三杨”也老的老死的死。

    于是大明朝内再也没有势力能对抗皇帝朱祁镇和宦官王振了。

    也就在这年,在王震的怂恿,张辅的支持下,朱祁镇不顾一众大臣的反对,对云南麓川土司思任发用兵。

    第2年,思任发兵败逃亡缅甸。

    但是明军仍然没有收手,而是继续攻打缅甸,逼迫他们交出思任发。

    思任发的儿子向大明朝上表谢罪,廷议也达成了一致,决定趁机招降、安抚。

    可是王振和朱祁镇不答应,一定要他们亲自来北平谢罪!

    思任发不答应朱祁镇的要求,选择继续和大明对战。

    这一打,就打了8年。

    这8年里,大明“大发兵十五万,转饷半天下。”所以导致了境内起义频发。

    就连比较富裕的福建、浙江,也在正统十二年,爆发了由矿工掀起的叶宗留、邓茂七起义。

    这一场起义,直接打到了土木堡之变发生的正统14年!

    这一年,叶宗留、邓茂七两位带头挑事的人都战死了,剩下来的起义军更换领袖,已经没有这么齐心协力了。

    所以这次起义,基本上可以看作是已经平定了。

    但是紧接着,广东又爆发黄萧养起义!

    我之所以说这么多,只是为了大概的交代背景,接下来。

    阴谋论……

    就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