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男寝关灯后,夜谈直播万界 > 第66章 一颗直接影响明朝灭亡的大雷

第66章 一颗直接影响明朝灭亡的大雷

    胖子已经有些不想说话了。

    他喉咙干。

    “咱们简单说一下吧,朱佑樘这个人不怎么行,在成化21年的时候,朱见深估计已经看出来了,所以起了换太子的心思。

    可是在这个时间段,西厂已经被废了好几年,汪直也被黜为闲人好几年。

    所以他身旁的太监已经换了人,其名为:怀恩。

    怀恩在听说他要换太子之后,立刻出来劝谏:“奴死不敢承命,宁陛下杀恩无使天下之人杀恩也。”

    意思就是这个他要违背承命,不同意改立太子这件事,所以宁愿陛下你杀了我,也不要让世人杀了我!

    也因为这一次的劝谏,所以使怀恩有了贤宦之名。

    而那一年恰好在泰山发生了七次大震,钦天监上奏说:“泰山震动,应在东宫身上,一定要得大喜才能化解。”

    于是朱见深这才停下了另立太子,并且还给朱佑樘纳了太子妃,以此来冲喜。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朱佑樘在朱见深心目中的地位。

    那就是虽然算不上厌恶,但也觉得他扛不起大明这个国家。

    可是我们作为后来之人都知道。

    朱佑樘可是开创了弘治中兴!

    但是这个弘治中兴,水分有点大。

    首先,在弘治年间,大规模的战争比较少,大明的领土也没有扩张出去,比之其它盛世,差距一下子就显露了出来。

    其次,这个盛世是他开始重用文臣,不再钳制文臣,并且听他们的话。

    所以才让这些利益集团在满足自己利益以后,开始稍微干一点活,并且相互吹捧,吹出来的盛世!

    不信你可以再看一看弘治年代的米价,是不是比前比后都高了一截。

    所以我都有点怀疑,这帮人是故意死保朱佑樘上位的!

    其目的就是更好的捞钱,获取利益。

    也就是说,这个弘治中兴,是官员勋贵和富豪们的盛世,不是百姓的盛世。

    但是,既然是盛世,那么国库的收入必然是会增加的,那么弘治皇帝的国库是怎么增加的呢?

    因为他改变了祖宗之法!

    在明朝初年,朱元璋为了能把物资运到边镇,供给边镇开销,所以想了一个法子。

    那就是发动商人的力量,让他们去把货物运到边镇,然后明朝这边给他们盐引,让他们去做食盐生意。

    在古代,食盐生意可是暴利。

    而为了让这帮商人们能够信任明朝的盐引确实管用,所以朝廷还定下了:“监临官及四品以上官员家人不许中盐营利。”这条规矩。

    可是家天下的皇帝个个都叛逆,可不会好好的遵守规则。

    就连被称为“仁君”的朱佑樘都多次赐给皇亲国戚盐引,更别提在他之前的皇帝了。

    这也就导致了上行下效,官员们都把手往盐厂里面伸。

    伸手的人多了,就会有一帮老老实实给大明边镇运粮的商人就算拿到了盐引,也取不到盐。

    至于那些能取到盐的,都是一帮巴结了官员和宦官的富商。

    那些没有巴结官员们的盐商,只能苦等盐场放盐,日子过得颇为凄惨。

    于是这帮过得凄惨的盐商,又跑去找了户部尚书叶淇进言:“商人赴边纳粮,价少而有远涉之虞,在运司纳银,价多而得易办之利。”

    叶淇深以为然。

    随后就向朱佑樘进言提议,朱佑樘接受了这个意见。

    于是大明朝的商人们就不必辛辛苦苦的把粮食运到边境重镇,只需要缴纳银钱就可以获取盐引了。

    这个办法一施行,当年就为大明王朝多增加了上百万两银子的收入。

    可是……

    边境重镇驻守的士兵们呢?

    没人关心他们。

    而且弘治皇帝还给他们制定了考核标准,每5年举行一次武考,不合格的清退。

    朱佑樘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明军的军事素质,毕竟明朝的百姓去参军,就是为了混口饭吃的。

    现在一考核,这就使明朝的边军成了职业军队,战斗力自然是能够提升的。

    但是啊,但是……

    他把这个盐引的发放方法一改革了,商人们就不愿意跑到边关去了,所以导致运送到边关的货物越发稀少。

    货物稀少,物价就高。

    就算朝廷能把粮食运过来,那么其他的民生要用的货物呢?

    比如偶尔喝上几口的烧酒,日常切削用的小刀,下差后需要换上的常服,偶尔想要改善一下生活的时候,下馆子所点的佳肴……

    这些物价的上涨,极大的影响了边关士兵们和百姓们的生活质量,影响了生活质量,他们可就要跑了。

    他们这一跑,物价就更高了!

    物价越高人越少,人越少物价越高。

    百姓可以跑,士兵可不能跑。

    所以导致为国戍边,变成了一项活多钱少苦差。

    以往除开花销以外,还能给家里留下一点钱,现在你搞这个变法,边关原本一两一石的粮食,慢慢变成了5两一石,这谁能待得住啊?

    也就是弘治年间边关战事和农民起义都不太多,不然弘历皇帝早就捉襟见肘了,更不用提什么弘治中兴。”

    胖子的声音越到后面越沙哑,陈文听了出来,于是示意自己来继续说。

    只见陈文说道:“我上网查了资料,咱大明有个说法叫做:“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

    而崇祯时代,由于连年的天灾,国外有四处犯边的外敌,国内有百姓的农民起义。

    导致大明的国库入不敷出,使得士兵们的饷粮都不能够及时发放,所以出现了“闹饷”事件。

    甚至出现了巡抚被“闹饷”的士兵羞辱,愤而自杀的事情。

    而崇祯朝,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得到,

    官兵们拿不到饷粮这种事情,其实就是弘治年间朱佑樘的所作所为,缓慢累积叠加出来的结果。

    所以明朝灭亡这口锅,朱佑樘得背上一半。”

    “是啊,而且明朝轮到他这一位皇帝,才彻底断绝了下西洋的念头。

    他爹朱见深最起码都有过那么一点念头。

    但他这一位喜欢文官重用文官的皇帝,居然真的听话,一点向外探索的欲望都没有。

    以至于我们后人只能给他评一个守成之君,但也正是这个守成之君,给明朝的灭亡,留下了最大的一颗雷。”瘦子有些可惜的说道。

    陈文察觉到了他的失落,安慰道:“算了吧,这些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咱们还是继续往下说吧。

    接下来登场的皇帝是,明武宗:朱厚照!

    这是一个比较荒唐的皇帝,他否定了他爹重用文臣的思路,他把内阁弃之不顾,重新建立了自己的一套小班底。

    也是大明第一个因为落水的皇帝。

    所以后来人们才怀疑他是被别人搞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