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男寝关灯后,夜谈直播万界 > 第68章 落水而死

第68章 落水而死

    “由此,朱厚照彻底走向了独立。

    而刘瑾专权,也是从这个时间点开始的。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文官他们率先出来挑事,想要操控皇帝的话,那么刘瑾或许也只是一个权力大一点的宦官罢了。

    可正是他们的这次行为,让朱厚照彻底偏向了刘瑾,所以朱厚照彻底弃内阁不用,命人搭了一个豹房公廨,重新组了一个小朝廷。

    朱厚照这个人十分清楚权力的运转规则,所以他在豹房设立的小朝廷,其实是一个三方互相牵制的小朝廷。

    这三方分别是刘瑾为首的宦官,掌握兵权的边军将领,还有受到朱厚照信任的“既非宦官也非边帅”的幸臣。

    这三者相互制衡,但却都听他的话。

    只是可惜,这三方都很贪婪,自己手底下都不干净。

    以至于刘瑾被人抓住了把柄,然后被朱厚照查到了他的巨额贪污,最后落得个凌迟的下场。

    从刘瑾这个人能编排出内阁操控政权的戏剧,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个人对权术和当时的政局是相当的理解的。

    只是可惜管不住手,导致朱厚照只能重新培养一个宦官来接替他的位置。

    那个宦官也就是后来的张永。

    这个宦官张永后来被策反了,以至于正德皇帝朱厚照死后被文官力保,没有被清算。

    而且在嘉靖8年,他又被内阁的文官大学士杨一清重新举荐,他又被起用掌御用监,提督团营。

    你要说这个张永没有叛变,我是不信的。

    那正德皇帝朱厚照到底干了什么?竟然能让文官集团和他这么不对付?

    那还得从朱厚照放弃了原本的内阁朝廷之后说起。

    正德皇帝朱厚照深知自己需要掌握兵权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皇帝。

    所以他决定借着鞑靼首领小王子侵犯边关的机会,自己去前线巡边,顺便招揽一些听他话的将军。

    可是那帮文官们,提前得知了他的动向,在他没有告诉内阁官员们的情况下,这帮人精确的上疏谏阻。

    在明武宗时期,巡关御史是由文官担任。

    当时的居庸关巡关御史张钦在得知朱厚照微服出巡的时候,也三次上疏劝阻,甚至还在朱厚照行至居庸关前紧闭关门,任凭朱厚照如何遣使催促,都不放行。

    如果说他是在效仿汉朝细柳营的所作所为,那倒也说得过去。

    但是朱厚照接下来的所作所为,才是让后来之人怀疑他的地方。

    二十余日后,朱厚照利用张钦出巡白羊口的机会,再次微服出德胜门并成功出居庸关,留下太监谷大用镇守居庸关,不准给任何人放行。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朱厚照已经不是那个政治新人了,他做到这个皇位上已经有12年多了。

    所以他派人镇守居庸关,不准任何人过来,其实主要防的还是身后的那帮内阁文官。

    可能是因为朱厚照那个时代,文官们对历史资料的改动还没有这么全面,让朱厚照看出了土木堡之变的端倪,所以才防了一手他们。

    而且这次微服巡边,他亲自上阵斩杀过鞑靼人,还将鞑靼打得此后“虏虽岁犯边,然罕大入。”

    这就能说明他的军事才华也不低,不然也不可能直接把鞑靼打到不敢大规模入侵。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明朝的文官们才知道大明朝又出了一个朱元璋、朱棣,这样的马上皇帝。

    若是真的能让他掌了兵权,并且发现他们这帮人在底下干的事情。

    那么迎接他们的,将会是如同100多年前的九族消消乐。

    而正德皇帝朱厚照接下来的几次南巡,才是让文官集团决定下黑手的主要原因!

    文官集团,一般都是集中在江南等富庶地区。

    朱厚照要南巡,绝对会看到江南肥沃的土地被他们这些士大夫文官集团所掌控,并且他们还不交税、偷偷出海的事实。

    要知道被他们吹为仁宗的弘治皇帝,在把国家交给朱厚照的时候,国内可是有上百万的流民和倭寇啊!

    他们是真的害怕大明朝内为什么会源源不断地产生流民这种事情被朱厚照知晓。

    而这种事情一旦被他知晓,大清洗是必然会产生的。

    就连当时早已退休的杨一清,在听说朱厚照要南巡的时候,都说过:

    “余自释纶扉归京口里第,杜门扫轨,不与世事。

    忽道路传闻圣驾南幸,减侍从,易冠服,潜行野宿,驻跸无定。

    臣心怦怦,早夜彷徨,未知扈从何所罪戾奚辞,然亦不敢远迎,有违圣意。”

    杨一清为什么会心里发慌?

    还不是因为他害怕皇帝在微服私访的时候,听见的底下的百姓们跟他诉说江南的官员到底怎么欺压百姓!

    而朱厚照南巡,也确实让他知道了这帮官员们的所作所为。

    不然也不至于在他回京后,立即对全国各省的官员做了一个调整!

    但是史书对这次罕见的大范围人事调任没有任何评述,只是记载了调令而已。

    这帮史官、文官到底想要隐藏什么,这个不用说也能知道了吧。

    也正是因为南巡过后的调整,朝中的官员们终于立下决心要出手了!

    “正德十五年(九月丙寅),南巡途中的明武宗于清江浦垂钓,不慎落水受寒,身体每况愈下。次年,武宗病死于豹房,终年31岁。”

    但是明武宗的身体素质真的有这么差吗?

    历史上可是记载:“帝东西游幸,历数千里,乘马,腰弓矢,涉险阻,冒风雪,从者多道病,帝无倦容。”

    这体格,完全就不像是一个在9月的江南水乡落水后,就立刻患病的皇帝啊!

    而且到底是什么病,竟然能让他病这么久?

    竟然一场病让他病了好几个月?”

    陈文这边刚问完,瘦子那边就立刻接上了。

    “那就得从正德皇帝带兵南征说起了!

    他当时征的是一个造反的藩王:宁王!

    可惜的是王守仁(王阳明)很快就给他平定了宁王的叛乱,并且活捉了宁王。

    所以这次御驾亲征才变成了南巡。

    朝臣在得知王守仁平乱的消息后,纷纷奏请回銮,但朱厚照不听。

    于是文官们又发动了他们已经收买好的许泰及监军太监张忠等人,并让他们声称:

    王守仁曾投靠宁王,见宁王难以成事才倒戈,斗赢了宁王后又私吞宁王府所藏财宝。

    因此朱厚照对王守仁有所怀疑,拒绝了他北上献俘的请求,派张永到杭州见王守仁,接收朱宸濠等人。

    为什么他们要阻止王守仁和皇帝见面呢?

    肯定是因为王守仁打进了宁王府,找到了宁王府里一些见不得人的东西。

    王阳明作为一个圣人,并且会被同一个朝代的文官们被推倒,

    所以可以做出推测,他必然是找到了宁王和朝中官员们相互勾结,贪污贿赂的证据!

    但是朱厚照是谁?

    他有着朱元璋和朱棣的脾气,他打定主意要南巡了,那就谁也拦不了他。

    正德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朱厚照抵达南京。

    在朱厚照抵达南京的时候,被策反的张永估计是没有从王守仁手中拿到账本。

    所以张忠、许泰继续当面上奏王守仁谋反。

    朱厚照问他们有何证据,他们建议召王守仁来南京。

    可是王守仁闻命即赶赴南京的时候,却被张忠、许泰阻止,于是王守仁只好前往九华山。

    不过,朱厚照已了解王守仁赴召被阻的情况,不再怀疑王守仁。

    但是朱厚照玩了几个月,并且落水服药了之后,这才开始处于宁王的事件。

    然后他也得知了朝中大臣与宁王勾结的事情。

    于是立刻北归,在通州逮捕了宁王朱宸濠所勾结的京官陆完、太监商忠等人 ,并在十二月初五日赐死朱宸濠,五天后回到北平。

    可是谁知正德回京后,与宁王勾结的内阁官员杨廷和突然下令关闭城门,还将忠于正德的兵马调至通州。

    这样一来,忠于皇帝兵马想要接受皇命,就十分的困难了。

    而此时的朝廷,皇宫外的外廷,被内阁掌控。

    皇宫里面,则是被文官集团他们收买的张永所掌控!

    于是他们又买通了太医,给朱厚照的药里做了手脚。

    朱厚照应该是察觉到了些什么,临死前一两个月强烈要求换太医,叫内阁的人给他找民间的医生来给他治病。

    但是被杨廷和骂回去了,并且说他是生活作风荒唐所致,休养就好了。

    但是杨廷和又不是医生,怎么能够因为他自己认为,就否掉了皇帝换医生的请求?

    朱厚照,开始怀疑起杨廷和来了!

    但是现在忠于朱厚照的江彬及其军队,被杨廷和给支开了。

    那么现在他可以相信的也只剩下了宦官了。

    但是锦衣卫指挥使兼西厂管理,与正德皇帝同吃一母乳的奶兄弟,杨玉,

    在他落水的这一年年末,就已经死了!

    那其他太监就不管用了吗?

    其他太监虽然忠诚,但是没有本事啊!

    上(正德皇帝)感疾以来,饮食多不当意,(于)经狎宠应对,时有触犯。

    上怒曰:“此竖愚戆至是,其寘内书舘,令翰林官约束之,每日自晨至夕,必常在馆。俟其知悔,出言能慎乃以闻。”

    意思就是原本受宠的宦官于经,在朱厚照临死前曾因劝他吃饭,遭到正德一顿臭骂,骂他是个蠢人,然后将他赶了出来,从此不许见驾。

    由此我们或许也能看出,收到朱厚照宠爱与信任的人还有,但是太蠢了,不中用。

    之后,朱厚照只能自己来了。

    于是他故意向杨廷和放出假消息,给外界造成自己身体康复的假象,妄图能够摆脱奸臣的操控。

    再怎么说,也得像高贵乡公曹髦那样,在临死前,叫世人知道,有明一朝,有臣子欲谋害天子!

    可杨廷和也是一个狠人,他深刻的吸取了司马昭的经验,早早把皇城内听从皇帝号令的反抗力量隔绝在外了。

    除此之外,他还每隔一段时间就给上疏,催促他处理一些紧急政务,以此来试探朱厚照是否有好转的迹象。

    毕竟皇宫内部还有一股力量一直存在,那就是皇族的力量。

    皇宫内部的皇族力量,张太后为最大。

    当然朱厚照也向张太后,提出过找民间医生来给他看病的想法,可是被张皇后一口回绝!

    为什么张太后要这么做呢?

    咱们可以从张太后在正德死后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来。

    张太后在正德死后,向外朝杨廷和说要把"懿旨"改成"圣旨",自称朕,想学明英宗时期张太后、孙太后控制朝政。

    知道太后也不靠谱后,朱厚照一咬牙,拿出了最后一点力气,突然走出豹房,对外宣称他又开始四处巡游了。

    但其实他只是走到了一墙之隔的御用监而已。

    此举非但没有镇住那些人,反而让他们更加肆无忌惮了。

    一个月后,正德皇帝吐血而亡。

    此处我们可以推测,如果他是因为落水而导致的疾病的话,那么出问题的应该是肺部才对。

    既然是肺部出问题,那他应该是咳血而亡,而不是吐血!

    但是世宗继位后,才终于有人开始弹劾当时给正德治病的那些太医们了,说他们“妄进药饵,正德遂大渐。”

    但是从后来的历史看,一碗药干死孝宗父子的刘文泰,活到了退休。

    再说回杨廷和,在朱厚照死后,他终于大权独握,然后又精挑细选了朱厚照的弟弟,朱厚熜来继承这个皇位。

    趁着朱厚璁赶回来,还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他靠着自己草拟的遗诏,命人拆除了豹房,并且开始迫害以往忠于明武宗的势力。

    他在这一个月内,开始打击宦官势力,遗散平虏伯江彬改建的威武营、资遣锦衣卫擅调用的各边兵,召回各地镇守中官,剥夺皇帝好不容易得来的兵权。

    取消“皇庄”、“皇店”这种能为皇帝带来收入的小金库。

    收纳宜府行宫金银珠宝,入于内库、剥夺皇帝的财产,并释放南京大狱内杨氏文官集团的同党。

    并且还计划用一系列儒家之礼的手段,强迫下一任皇帝向他低头。

    至此,正德一朝彻底落幕!”

    ……

    ……

    ……

    4000字大章,以后不会写这么细了,而且写的数据也不好,我要快速的过完明朝的历史,然后进入下一个阶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