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军进攻山寨的时候。
昭阳公主带领追击太子的一千精锐,也和大周军李准本来做做样子的部队碰到了一起。
仓促之下短兵相接,双方都有各自的目的,所以并没有死拼,都是一触即退。
昭阳公主知道大周有援军过来,说明太子那边已经引起了大周军的注意,他们这些人就算是追上去也无济于事。
若是太子不幸被俘,只能等大军完成合围之后,再想办法救出太子。
李准这边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
本来他们这一营人马,就是做做样子,然后杀一些大禹百姓作为战利品,抄小路返回大周,等待大军的消息。
若是大军成功撤离,他就去邀功,若是大军战败,他带回了本部人马,同样是大功一件。
现在和大禹军的先锋部队碰到一起,让他有些进退两难!
手下的校尉过来询问:“大哥,那只大禹的先锋军没有和我们纠缠而是退去,很显然是在等援军,我们该怎么办?”
李准问:“你们是想活还是想死呢?”
没人是真正不怕死的,这些校尉们也是如此。
虽然有些话他们很不好意思说出口,但是他们也知道李准这是让他们开口撤退。
若是他们此时说不怕死,李准就只能硬着头皮让他们顶了。
校尉们互相对视一眼,异口同声道:“当然是想活了!”
“那大家就不能留在这里等死,我们现在必须想办法返回大周,否则大禹援军对我们完成合围,谁都走不了!”
李准话音刚落,马上就有校尉问出心中的担忧:“这样毫无建树的返回,被摄政王知晓,会不会给大哥的家族带来不利?”
李准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那校尉。
忽然提高声音道:“诸位兄弟的性命相比,被摄政王刁难家族又算得了什么?”
“更何况我们不是没有遵照军令行事,而是击退敌军之后,采取的战略转移等迂回战术!”
众校尉明白,这是李准再跟他们对口供,纷纷记在心里。
也就在这时,有巡逻的兵士来报:“将、军金石山似乎起了大火,大禹军的先锋营也派出了斥候在我们营寨附近侦查。”
“金石山起火了?”
李准明显愣了一下,赶紧带着校尉们走出营帐。
朝着金石山的方向看去。
在黑夜中黑石山方向的火光果然异常显眼。
再加上此时的风并不小。
李准的脸色变得非常难看。
他想到了所有的一切,唯独没有想到,今日的风向竟然发生了变化!
如此一来大军必然会收获满满!
而他这一营人马现在撤离就不合时宜了。
难道只有硬拼这一条死路了吗?
李准想到了这一点,其他校尉同样想到了这一点。
同样脸色难看!
他们刚刚商量好了来这个生死之地,那边就来了这一出。
功劳他们是一点没有,接下来大禹援军的反扑,却要让他们拼死抵抗,这特么也太欺负人了。
纷纷再次看向李准。
大禹临时营帐中。
昭阳公主同样得到了汇报。
她的心情比之李准的心情更加沉重。
她知道一定是太子和秦长安汇合的消息,已经被敌军知晓。
敌军这才采取了放火烧山这等有伤天和的手段。
可是前方有敌军拦路,后面的援军还未到,她这一千骑兵就算是现在赶过去,恐怕也将十不存一。
到时候太子和秦长安无法救出,她还很可能也出事。
西南若是留下诸葛明一人,恐怕真的会乱。
昭阳公主虽然心中焦急,可是她知道自己这个时候必须冷静思考,决不能冲动行事。
所以他一面下令兵士严密防守,防止敌人夜晚来偷营。
同时安排人给诸葛明送信,希望他们加快速度完成合围。
就算是太子和秦长安真的遇到了不测,她们西南军也要表明报仇的态度。
……
宇文冲和诸将感受着风向未变,风势还有加强的趋势,个个脸上都露出笑容。
只要山上的大禹军和他们的太子还有镇北侯世子被烧死,大禹必然全国震动,甚至陷入内乱,他们回去那就是天大的功劳。
马上又将领拍马屁:“大帅和先生真是神机妙算,这一场大火,足矣震动大禹朝野,让他们再也不敢小觑我大周军。”
宇文冲对着大周的方向拱拱手这才道:“并非人力之功,而是天命在我大周而不在大禹,等时机成熟,我大周夺回故土占领大禹恐怕也不是什么难事!”
“大帅所言甚是!”
众将自然明白宇文冲说的时机成熟,指的是那些潜入大禹的大周人才。
那些又很多人,如今都在大禹的要害部门任职。
只要大禹的内部矛盾到一个不可调和的点,这些棋子只要稍微推波助澜,大禹瞬时就会陷入内忧外患之中。
“好了,现在大家都回到自己所防守的区域,记住所有下山的大禹军一个不留,全部杀掉!”
宇文冲冷冷的下令道。
众将再次行礼应声退下,返回各自营中。
宇文冲下完令之后,自己并没有离去,而是盯着山的方向见证最后的结果。
谋士自然知道宇文冲的想法,他聪明的没有去打扰,只是默默站在宇文冲的身边,跟着一起看前方山上的火景。
……
山上。
调动救火的兵士,把睡梦中的太子夏德昭给吵醒了。
他噌的一下爬起来,用手揉了揉眼睛,又借着油灯的微弱光亮,看了看四周。
他发现秦长安竟然不在了。
屋子里除了自己就只有睡得跟死猪一般的张铁头了。
他起身走到张铁头身边,踢了他两脚道:“铁头,赶紧醒醒,你家少爷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