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只想算命,你却让我当国师 > 第169章 报纸脱销了

第169章 报纸脱销了

    禹帝也知道军队改革之事急不得。

    必须要循序渐进才可以。

    西北有镇北侯在,他无需操心。

    其他地方也是各有各的势力,他暂时不能动,否则必然会出现反叛的情况。

    那种情况朝廷若是能镇压住,可以威慑其他势力,可朝廷若是出现意外,无法镇压,那些有野心的势力就会跳出来。

    禹帝决定忍一时,先不拿地方势力开刀。

    他的改革那就从京营开始。

    确切的说是从左武卫开始。

    禹帝很快对左武卫做了新的任命。

    让太子兼任左武卫大、将、军,同时批准了太子对左武卫那些贪污兵饷将领的处罚。

    太子任命的那些陷阵营军官,也统统批准。

    至于先前的左武卫大、将、军左琼官降一级,继续留在左武卫中听用。

    至于亲长安,禹帝本来想任命他担任左卫中郎将的。

    可是想到秦长安在军中并无资历威望,怕任命引起群臣的不满,对亲长安的未来极其不利,只能作罢,让他继续以钦差的身份辅佐太子。

    ……

    经过上次分工明细之后,报纸的推行速度快了很多。

    开除了几个混日子的秀才之后,其他秀才和童生也积极了起来。

    只是内容方面却差强人意。

    这让秦长安不得不努力回忆后世记忆中那些畅销报纸的版面。

    他发现内容还是枯燥了一些,甚至脱离底层百姓。

    所以他当即决定再增加几个板块,专门介绍西南禹人和土人的生活。

    还有就是土人和禹人的来历,告诉他们都是共同的祖先,从而潜移默化的消除土人和禹人的区别。

    当然,一些科学知识,好人好事,见义勇为之类的事迹他也要宣传,惩治贪官污吏的事情同样也要写生去。

    总之他要在短时间内让所有都州府的人都知道报纸,而且还是朝廷许可的。

    所以当天晚上他就进行了改版。

    尤其是底层农民子弟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小故事,一经传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甚至有一些土人族长都亲自来找知府唐奎,希望朝廷能够派一些秀才去他们土人的私塾去授课。

    对于这个要求唐奎自然不会拒绝。

    他们做了那么多努力,不就是希望打破土人和禹人这种民族隔阂。

    另外这些报纸也开始向外出售。

    三文钱一张。

    而叫卖的报童,则是慈幼局和育婴堂的那些孤儿。

    (慈幼局和育婴堂类似于现在的孤儿院)

    每卖出五张报纸他们可以有一文钱的收入。

    以此来减轻慈幼局和育婴堂的压力。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传播,很多人都知道了报纸这种东西,早就想买回去在家看了。

    先前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去买,而且也不知道朝廷让不让买,所以都不敢下手。

    现在好了,有了报童的存在,他们可以随意购买了。

    甚至更有好奇者,小声询问那些报童:“小孩儿!你们卖报纸一定知道一些内幕,这报纸真的是太子和镇北侯世子创建的?”

    “这些大叔是真的,而且整个大禹独一份,谁要敢冒充,会被杀头的!”

    报童如实道。

    说完还下意识的打了个激灵。

    似乎是在后怕。

    这些话其实是秦长安专门交代他们说的。

    就是提前打预防,给人们心里产生一个印象,以后真出了模仿的,他们去治罪就不会显得那么突兀了。

    在这个娱乐匮乏的古代。

    一般富裕人家除了看戏就是和老婆在家造小人,根本没有什么多余的娱乐活动。

    现在有了报纸,很多人一下子就看进去了。

    尤其是那些小故事,听别人讲是一回事儿,自己看却是另一回事儿。

    甚至有人看完小故事之后,又有了新的感悟。

    越来越觉得这报纸不简单。

    就在报纸卖的脱销的时候,圣旨也到了。

    太子听完圣旨之后,一下就火了:“昏君,真是昏君,长安立了如此大功竟然没有任何封赏,真是气死我了。”

    传旨太监见太子又发癫了,弓着身子连头都不敢抬,他只希望自己变成一只透明的皮皮虾,啥也听不到,啥也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