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武一路疾驰,回到了侯府。他坐在马车上,心中感到无比舒畅。他知道,因为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大秦将会减少许多波折,走向更为顺畅的道路。这将为民间保留更多的元气,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拉锯战。而大秦不仅没有失去河东之地,还成功地将赵国的疆域并入了大秦版图。
与此同时,任武的真武侯府正全力以赴地运作着。任武投入了大量的金钱用于制作船只,如今终于得到了回报。经过不懈努力,他们成功制造出了宽五米、长二十四米的楼船三十艘。这些楼船的研发和制造共耗费了五千两黄金,所使用的木材都是陈年老料,非常难找,但通过与商家的兑换得以实现。任武亲自查看了这些楼船,对其质量和工艺都非常满意,并决定返回邯郸城时乘坐这些船只。
此外,任武还积极搜罗那些年事已高且已经致仕的底层老秦吏。其中以王铭为代表的,劳累一生有职低爵,爵位不过上造却执掌着重要的一县的秦律执行工作,兢兢业业功劳全部被上司拿去,每次都升职无望,稍有差池就会获罪,这样的秦吏是大多数。军中斩获首级的数量没人敢贪,但是文职小吏的功劳就可以无人提起,就是后世传说中的裁员大动脉。
任武希望这些老秦吏能够成为他的书院先生,帮助他教育并培养招募而来的孩子们,任武需要培养的不是思想家、哲学家,只是想要大量的可以投入工作的秦吏,而不是夸夸其谈的儒生。
儒生就是和现代社会的红白理事会成员做一样的工作,眼高手低一无是处,他们主持各种仪式,平时高冠儒带胸中实无一策,一副天生大才自命不凡的样子,不服管教喜欢抗命。
任武一共招收了两百多名适龄儿童,其中大多数家庭都有寡母,大都是家中的第三个或第四个儿子,甚至有些是孤儿。这些孩子中没有一个是家中的长子,因为战死的秦卒通常家境还算过得去,有家业继承,家人舍不得孩子远赴赵地。
任武计划从渭水进入黄河也就是现在的大河,然后在到达陕县登陆,不到中流砥柱那里太危险了。
任武找到嬴明月,问道:“夫人,不知道你母亲可愿意去邯郸城吗?”
嬴明月犹豫的说道:“母亲和妹妹愿意去,但是王室没问题吧?”
任武说道:“万事有我,没事!一起走就行了,不声不响最好了,没人敢找不自在!”
嬴明月感激的说道:“谢谢夫君,母亲还想去白狄看一下,不知道可以吗?”
任武平静的说道:“白狄现在居住在秦赵两地的边界太行山北部,等我回邯郸城后会专门安排!”
嬴明月有些犹豫的说道:“玉雯姐姐的小妹姜玉露来到了府中,是姜玉雯接来的!”
任武高兴地抱了抱嬴明月,开心的说道:“明月,你真好,谢谢你我不会透漏出是你说的。”
夫妻两人恩爱缠绵,一夜无话,第二天任武难得的早起出去办事,首先来到王宫找到秦王政,见礼后说道:“大王,臣有一事相求,将获罪的秦吏发往邯郸做为书院的先生,臣要建书院亲自教育一批属吏!后日就出发回邯郸了,不知日后何时相见,臣举赞王翦,此人是个能力强大的将军,行军打仗的风格稳如老狗能打胜仗,还有燕国我会帮你打下来,然后出兵匈奴一直到将他们彻底打服为止!”
秦王神情复杂,按照他的心里绝对不希望任武回到邯郸,成为不受控制的割据势力,但是更不敢把任武放在咸阳城,这是一头猛虎从不讲规矩动辄食人,万一惹毛了自己的小命完全在任武的一念之间!现在任武主动退走嬴政暗自松了一口气,说道:“如爱卿所言,征伐一由己意,但是粮草、器械自备,赵地的赋税全部充作军费!望爱卿大胜凯旋!”
任武告辞,去求见夏太后,见到夏太后行礼,说道:“见过太后,愿太后凤体安康!”
夏太后说道:“爱卿多礼了,近来可好?”
任武平淡的说道:“任武身为武将愿为我大秦开疆拓土,后日就回邯郸城打磨军务,准备平定燕国和匈奴,今日已经和秦王告别了!今日是来和太后告别的!”
夏太后意识到任武肯定是有事相求,就说道:“爱卿为国效力真是世之良臣,不知需要什么尽管开口!”
任武腼腆的说道:“嬴明月说是不忍远离母亲,想让其母和其妹前往邯郸住一段时间,还望太后成全!”
夏太后笑呵呵的说道:“我当是什么事呢,没事去吧,秦王室有我呢!要不真武侯将明月的妹妹嬴芙羽也娶了吧!”
任武摸了摸鼻子,尴尬的说道:“太小了,过两年再说吧!”
夏太后笑呵呵的说道:“那就这么定了,也不用操办了,过几年你们在邯郸城直接办亲事完婚就行了,我这里让大宗正记录一下就可以了!”
任武拒绝的不明显的说道:“那多不好意思!任武告辞了!”说完与夏太后道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