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别演了,赶紧起来吧!”
骆养性已经离开,看着还跪在地上的王承恩,崇祯笑骂出声。
王承恩笑嘻嘻地站了起来,不解的道:“皇爷,凭如今的证据砍了骆养性都足以,就算朝堂上的大臣也说不出半点不是,您为何如此大费周章?”
锦衣卫可不同于宦官,不是皇帝的家奴。
更何况还是锦衣卫的指挥使,就算是皇帝也不能无缘无故斩杀,不然必定引起恐慌,甚至朝堂上的大臣也必定会反对。
毕竟今日皇帝无缘无故砍了锦衣卫的指挥使,明日会不会心情不好又砍了自己?
但如今骆养性的罪证确凿,杀了也就杀了。
“杀容易,但是杀之后就麻烦啊!”
麻烦的不是杀骆养性的后果,而是若是大臣们问自己骆养性的罪证是什么?
自己怎么解释?
难道拿视频出来?可是如今的他还并不想暴露。
当然,这也不是最关键的。
最关键的是锦衣卫里的蛀虫怎么清理?还有如何顺利地把指挥使的权力交给李若琏,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崇祯叹了一口气:“杀了骆养性朕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处理各种事情,朕的时间宝贵啊!”
若是历史没有变动,十月底建奴就会入关。
而对抗建奴最好的办法就是发展科技,如今已经是六月底,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他必须尽快将锦衣卫整顿好,然后让许青来大明。
双方乃是合作关系,官场上的事尽量由崇祯来解决,不会让某些人来妨碍许青的发展,给予许青一片清净的环境。
这就是许青的要求,同时也是合作的前提。
让许青其一边发展经济和科技,一边应对来自朝廷各方的刁难,这可做不到。
或者说没必要,有着崇祯这个大明的统治者,这种事交给他就行了。
直播间之中,此时也在热议着。
“看样子崇祯帝不打算杀骆养性啊?”
“骆养性最后不是投清了吗?这都不杀?”
“也不能这样说,那时候崇祯都死了,大明都亡了,骆养性不投降能干嘛?”
“崇祯十七年明思宗自缢之后,骆养性先是被农民军拷打,两个弟弟都死了,他好不容易交了银子熬了过去,结果又遇到清军,于是投降。”
“唉,只能说见仁见智吧!至少他比那些投降螨清的大臣好多了,比如水太凉。”
“不过看样子崇祯应该是不打算重用骆养性了。”
“忽然感觉这种直播挺舒服的,目睹整个皇朝的发展,希望主播能坚持下去,保持这样的质量。”
骆养性被带走,直播间里突然没了看点。
为了不让冷场,崇祯还喊来了汪永年这几名锦衣卫在直播间里比试了一番。
这一下,不但汪永年他们没有意见,毕竟打一场就有一桶泡面。
至于直播间的观众更是不用说了,一个个兴高采烈。
当骆养性与李若琏回来时,汪永年等人已经气喘吁吁,而直播间之中也是收获了不少礼物。
“陛下!”
李若琏递上了一叠纸,这里面就是骆养性的罪证,甚至还有某些官员对他进行贿赂,或者被他贿赂。
“你们先出去吧!稍后朕让大伴给你们泡面。”
崇祯对着汪永年他们吩咐道。
说完便是将骆养性的罪证递给了王承恩。
“骆养性,你的罪证朕就不看了,希望你以后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臣必定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骆养性松了一口气,看来自己是不用死了。
不过崇祯下一句话又是让他将心提到了嗓子眼。
“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有些事需要你去做。”
“还请陛下尽管吩咐!”
崇祯看着骆养性,慢条斯理的说道:“第一,锦衣卫之中那些腐败之人需要清理掉,其中自然也包括你的一些心腹,我们已经掌握了足够的证据,加上你这个指挥使出手这件事很简单。”
骆养性身为指挥使,本身势力就很大,又是掌握了证据的情况下,做成这些很简单。
并且还能将影响做到最小,这才是崇祯留他一命最关键的原因。
他可不愿意武力清洗锦衣卫,浪费人力物力。
“第二,这件事完成之后你把指挥使的位置让给李若琏,你与王国兴以后都是指挥同知!”
“你,意下如何?”
指挥使乃是锦衣卫的老大,正三品。
而指挥同知在锦衣卫之中只处于指挥使之下,设两名,乃是从三品。
这么看来,骆养性倒不至于被一撸到底。
“臣遵旨!”
骆养性虽然不甘心就这样失去了指挥使的位置,但也知道这是最好的结果了。
同时他也明白,从今往后自己只能绝对忠诚于皇帝。
毕竟自己的罪证要是被公布出去,满朝文武都不会放过自己,数不清的弹劾便会冲向自己。
甚至就算换了一个皇帝也不会保自己的。
毕竟有些事放在暗处大家还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摆在了台面上就不同了。
这让那些自诩清流、为国为民的文官怎么做?
不弄死他骆养性,不就代表与其同流合污吗?
“去吧,赶紧把锦衣卫清理干净!”
看着骆养性与李若琏离开,崇祯松了一口气。
如今的骆养性应该只能乖乖听话了,有着这异常听话的指挥使,再加上这段时间摄像头和监听器得到的情报,清理锦衣卫也是易如反掌的事。
对于后世记载里,骆养性投降螨清的事,崇祯也不在意。
那时候自己都死了,大明也亡了。
骆养性也算不上是背叛自己。
能够殉国的终究是少数,这种人自然值得重用。
但若是因为不殉国就不用,那么自己手下估计也没多少能用的人了。
而这一世的大明,在自己的带领下也注定无人会投降螨清。
…………
两天时间迅速过去。
这段时间里,锦衣卫发生了大地震。
指挥使骆养性掌握了大量证据,将大量尸位素餐,腐败的锦衣卫给拿下了,其中不乏锦衣卫的高层。
原本这种事会引起不少人恐慌的,但在充足的证据,加上皇帝的中旨,最后在指挥使骆养性的镇压下并没有导致事态失控。
两天后,指挥使骆养性上疏请罪,陈述自己失察,导致锦衣卫腐败严重。
皇帝大怒,将其从指挥使贬为指挥同知。
随后将李若琏升为指挥使,引起了朝廷文武的反对,因为李若琏原本只是一个指挥佥事,并无多少功绩。
当皇帝道出锦衣卫之中大量人员贪腐的证据乃是李若琏收集的之后,一众大臣方才没了声音,即便他们再不情愿。
因为他们找不出反对的理由,这样的成绩当指挥使根本找不出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