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军狼狈撤回本寨的钟毓已经惊呆原地,甚至可以说是瞠目结舌+难以置信的看着眼前这一切!
营寨丢了!
里面密密麻麻数不清的羌族将士纵横排列,领兵者赫然是羌王图兰江,以及苏氏兄弟!
可恶!真让马隆说中了!悔不该当初啊!结果自己带了五千人鸟用没有,还不如留下!
“钟大人!降了吧!陛下是个爱才之人,何不弃暗投明回归大汉,共建一番旷世伟业!”
苏愉喊道。
“是啊钟大人!陛下以有道伐无道,天道使然也!”苏怡喊道。
“你们!你们!气煞我也!”钟毓一声大喝,“全军出击!夺回营寨!”
“放箭!”图兰江右手一挥!
沙沙沙!唰唰唰!嗖嗖嗖!
一万羌族弓骑兵立刻拉开膀子疯狂攒射,无数魏兵中箭倒地,惨叫声此起彼伏!
别说抢回营寨,连活下来都是奢望!
钟毓怒气填胸却又无可奈何,正准备率领残兵败将夺路而走,背后响起几声大喊。
“钟大人!钟大人!”
前者回头一看,顿时错愕不已,马隆?牵弘?杨欣?!
“尔等……如何回来的?!”
“哦!我等趁着对方不备……侥幸突围而出!”三将改口道,随即发现营寨已经被占,各自脸色剧变。
根据地丢了!家眷再次陷落敌手!彻底歇逼!
谁知钟毓声音骤然冰冷,“突围?……是被那刘氏小儿放回来赚我的吧!”
三将一愣,仿佛没听清前者说的什么,各自有些面面相觑,“钟大人这是哪里话?”
“背主之贼!揣着明白装糊涂!当本将军是傻子么?!”钟毓大怒道。
“哪有三番两次被释放回来的?!况且我军屡战屡败损兵折将,还总是被人料定先机,难道不是尔等奸细内应之故?!”
三将大惊失色,急忙下马拱手,“钟大人切不可鲁莽揣摩!我等对朝廷忠心耿耿,怎么会做那种大逆不道之事?!冤死人也!”
“我看你们是对残汉朝廷忠心耿耿吧!事到如今还不承认!”钟毓歇斯底里的大叫。
“那我等兵马呢?!一万多人怎么只有这点回来,这如何说的通?!”
三将还没来得及解释,背后忽然传来一声大喝,“几位将军还不抓紧,等朕亲自动手么?!”
刘兴和马超已经率军到了。
惊的钟毓顿时大叫,“啊!!果然!尔等奸贼!逆贼!该当诛九族之罪!”
“大人!大人!我等没有啊!休要听这离间之言!”三将吓的大汗淋漓急忙解释,又各自回头怒目而视。
谁知钟毓面色陡然一阵急剧变换,紧接着又是一阵勾头缩脑,随即“噗!”的大吐一口黑血,整个人眼睛一闭倒栽下马!
所有人都没想到前者会如此变故,好端端的怎么就吐血昏厥了呢?!
三将急忙冲过去查看,钟毓赫然已经……气绝身亡!
“钟大人!钟大人!”
刘兴也有些错愕当场,历史上钟毓就是年纪轻轻病死于263年,结果自己来了引起的蝴蝶效应还是改变不了后者之死。
前有气死王朗,后有恼死钟毓?!真是天妒英才,本想纳入麾下,结果事与愿违。
“为何要污蔑我等!难道这就是陛下欲擒故纵的真正意图么!现在您满意了吧!”
“钟大人误会了不能怪我啊!朕的意思是你们还不抓紧离开,遭到驱赶就不好了!”刘兴喊道。
“不过还请三位将军节哀,钟大人气性太大没办法死就死了,但现在当务之急还是先考虑一下自己的前途命运吧!”
三人一愣,不由得回头看来,“陛下什么意思!”
马超冷笑,“这还不明显?几位将军出师不利,兵马几乎覆没又死了主将,回去以后凭曹彰和曹奂小儿的气量能饶过诸位才怪!”
“没错!朝堂之上根本没有道理可言!进则死,不进则生!多么浅显的道理,还请几位将军三思啊!”
苏怡劝道。
“那我等又当如何?!如此说来天地之间岂无容身之地?!”牵弘和杨欣颓丧道,马隆更是一脸绝望。
“糊涂啊!”苏愉忽然苦口婆心道,“明主就在眼前,尔等还执迷不悟,自欺欺人否?!”
刘兴更是哭笑不得,“合着朕这些天的善意和心意都成了驴肝肺,都这时候了你们就特么一点好感没有是吧!”
三将这才互相看了看,表情和眼神比之前有了明显的松动,实在是形势不饶人,不容他们不正视当前处境。
毕竟人家说的完全在理,而且对自己青睐有加,做人不能这么不知好歹和没脸没皮!
刘兴一招手,魏军营寨内的羌兵自动让路,之前牵弘和杨欣的眷属再次拖家带口跑了出来。
这些天在冰天雪地里前前后后被折腾的不像样子,各自憔悴不已,好在仍然没受任何欺侮,双方一阵呼儿唤母的相拥而泣。
牵弘和杨欣看向刘兴的眼神充满感激,试问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对手,能够一而再、再而三放过自己和家眷!
马隆也是心服口服的看着刘兴,如此明主贤君从未见过,确实比曹魏君臣英明了不知道几个档次!
“这样吧!”刘兴忽然发话。
“如果几位还犹豫不决或者对朕有所怀疑,那可以不予归顺,但也不要回魏地了,就留在雍凉为好,等彻底想通了再来麾下效力不迟!”
“这样可以么?!”三将喜出望外。
这台阶给的太合情合理太高情商高智商了!
“朕同意便OK,你们就以中立者的身份帮忙管理雍凉诸郡,有权听调不听宣!”
刘兴正色道,“但有一点,不能与魏人有所勾连,否则朕也是有脾气的,届时可别怪我爱之深恨之切!”
“多谢陛下法外开恩,我等叩拜!”马隆、牵弘、杨欣单膝跪地。
《三国演义》原版旁白:
公元263年冬至次年初春,蜀汉永兴帝刘兴与七星上将马超于雍凉数败曹魏,得金城、安定,魏国官将苏怡、苏愉、马隆、牵弘、杨欣陆续归顺。
随即,蜀军南北攻略,天水、南安、武威、姑藏、张掖叛魏响应,西域尽归刘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