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在接到何进密信的那一刻,心中便掀起了惊涛骇浪。何进要他带兵入京,诛杀宦官,匡扶汉室。这对董卓而言,无疑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个将势力伸向中央,甚至掌控朝廷的机会。
他目光如炬,扫视着帐下的将领们,沉声道:“诸位,何大将军有令,命我等入京平叛。此行凶险,但机遇亦存。我董卓欲借此良机,为诸位谋一个锦绣前程,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帐下将领们闻言,纷纷摩拳擦掌,表示愿效犬马之劳。董卓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当即吩咐李儒先行一步,潜入洛阳打探消息。
李儒领命而去,不日便带回了洛阳城内的最新情报。原来,何进虽然成功诛杀了蹇硕,但宦官的势力依旧盘根错节。更让人忧心的是,何太后对诛杀宦官的态度暧昧不清,恐生变数。而袁绍、曹操等人也暗流涌动,欲在乱局中分一杯羹。
董卓听后,陷入了沉思。他深知此行如履薄冰,必须谨慎行事。于是,他一面按兵不动,静观其变;一面暗中招募精兵,操练士卒,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足准备。
就在董卓紧锣密鼓筹备之际,洛阳城内风云突变。何进遭宦官诱杀,袁绍等人旋即发动政变,与宦官展开血腥厮杀。一时间,洛阳城陷入混乱,人心惶惶。
李儒火速赶回军中,向董卓禀报:“主公,眼下洛阳城内群龙无首,正是我等入京的大好时机!只要主公当机立断,必能掌控朝局!”
董卓闻言大喜,当即号令三军,向洛阳开拔。他亲率大军,一路浩浩荡荡,待到洛阳城外,城内的战局已渐趋明朗。宦官的主力尽丧,只余残兵败将苟延残喘。
董卓下令大军驻扎城外,自领一支精锐直奔皇宫。在皇宫门口,他遭遇了袁绍和曹操的阻拦。双方剑拔弩张,气氛一触即发。
董卓冷笑一声,道:“袁校尉、曹校尉,我奉何大将军之命入京平叛,诛杀宦官。如今奸佞已除,我等当共商国是,稳定朝局。何故兵戎相见?”
袁绍冷哼道:“董卓,你来得正好。只是这朝廷之事,还轮不到你来置喙。速速退兵,尚可保全性命!”
曹操亦沉声道:“董将军,我等已诛杀宦官,匡扶汉室。你若真心为国,便请退兵回防,莫再添乱。”
宫门口,董卓、袁绍和曹操三人对峙,剑拔弩张。身后是各自麾下的精兵强将,个个蓄势待发,杀气腾腾。
董卓怒发冲冠,双目炯炯如电,他指着袁绍和曹操,咆哮道:“袁绍!曹操!当初是你们请我入京,助你们诛杀宦官。如今宦官已除,你们却翻脸不认人,要我交出兵权,退兵回防?你们将我董卓视作何物?!”
他的声音如滚滚雷声,在宫门上空回荡。身后的西凉铁骑们齐声怒吼,声势骇人。
袁绍面色阴沉,冷冷地看着董卓,沉声道:“董将军,你莫要得寸进尺!你率军入京,本是助我等平定内乱。但你却趁乱窃取朝政,其心可诛!今日你若不退兵,我等必当以汉室忠臣之名,清君侧,除奸贼!”
董卓闻言更是暴跳如雷,他一把拔出腰间的佩剑,剑锋直指袁绍和曹操。“清君侧?除奸贼?好一个大义凛然的名头!”他冷笑道,“我董卓今日便要看看,究竟是谁才是这天下的奸贼!”
曹操见状,心知此时与董卓硬拼绝非上策。他暗暗拉了拉袁绍的衣袖,低声道:“本初,董仲颖虽狂悖,但我等此时与他正面冲突,恐难占上风。不如暂且退让一步,待我等召集四方义兵,再与董仲颖计较。”
袁绍眉头紧锁,他何尝不知董卓势大,此时交锋凶险万分。但一想到董卓把持朝政,又恨得咬牙切齿。他咬牙道:“孟德,你我歃血为盟,誓要匡扶汉室。如今董仲颖阻挠我等,岂能轻易退让?”
曹操急道:“本初,你我之志固然重要,但眼下形势危急,若是操之过急,反而误了大事。不如先退避三舍,待我等修整军队,再与董仲颖一决高下。”
袁绍沉吟片刻,终于点了点头。他深吸一口气,朗声道:“董将军,我等念你助我等平叛有功,今日且饶你不死。但你若再阻挠我等匡扶汉室,我袁本初必当亲提大军,与你一决雌雄!”
说罢,袁绍挥手示意身后军士后撤。曹操也急忙招呼手下将领,整顿兵马,缓缓退出宫门。
董卓见状,冷笑一声,收剑入鞘。他环视四周,傲然道:“诸位!随我入京平叛,尔等劳苦功高。今日且看我如何安定这天下!”
说罢,他翻身上马,率领西凉铁骑浩浩荡荡地开进了皇宫。只留下袁绍和曹操在宫门外,望着董卓的身影,暗暗咬牙。
袁绍和曹操匆匆回到住处,气氛凝重而紧张。袁绍将宫内的变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刘备等人,语气中难掩焦虑。
“玄德,如今董仲颖把持朝政,野心昭然若揭。”袁绍叹道,“我等虽侥幸脱身,但朝局已然陷入混乱。董贼势大,我等恐怕难以正面抗衡。”
曹操亦是面色凝重:“玄德,董仲颖凶残狡诈,断不会就此罢休。我等必须尽快行动,方能保住大汉基业。”
金离泼冷水道:“之前就提醒你们了,不要让董卓入京,现在说这个有什么用。”
金离的话如一盆冷水,浇在了众人的热情之上。房间内一时静默无声,只有烛火跳动的微弱声响。袁绍、曹操和刘备的脸上都流露出复杂的神色,既有对金离直言不讳的不满,也有对自己此前决策的反思。
袁绍率先打破了沉默,他皱了皱眉,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悦:“金兄,如今说这些风凉话还有何用?董卓已经入京,局势已然如此,我等难道要坐以待毙吗?”
曹操也沉声道:“金离,你平日里虽然多有智谋,但此刻说这些丧气话,未免有些不合时宜。”
刘备却若有所思地看着金离,缓缓开口:“金兄,你之前便提醒过我等,不要让董卓入京。如今看来,你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只是事已至此,我等更应团结一心,共谋良策,而不是相互指责。”
金离闻言,叹了口气,“刘兄说得对。”他缓缓道,“如今局势危如累卵,我等更应冷静应对。董卓入京,固然是决策失误,但抱怨无益,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想出对策,阻止董卓的野心。”
曹操闻言,眉头微蹙,似乎在思索金离的话。良久,他才开口道:“金兄所言有理。只是董卓势大,我等该如何应对?总不能真的引颈就戮吧?”
金离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他清了清嗓子,故作高深地说道:“好办。我们可以召集十八路诸侯……哦不对,十一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
此言一出,房间内顿时陷入了一片寂静。袁绍、曹操和刘备面面相觑,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们没有想到,金离竟然会提出如此荒唐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