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爆笑日常:刘备曹操又在打架 > 第147章·五胡乱华

第147章·五胡乱华

    公孙瓒转身怒视刘虞,厉声道:“刘伯安,你可曾想过,你当年的妇人之仁,竟让无数华夏子民命丧敌手!你可曾对他们的亡灵有过一丝愧疚!”

    刘虞面对质问,脸色青白交加,却无言以对。

    刘备见状,连忙上前打圆场:“师兄,这也不是刘幽州的错,怎么能怪他?”

    公孙瓒正欲反驳,却见长廊尽头出现两人。他定睛一看,竟是曹操和袁绍!公孙瓒顿时如临大敌,厉声问道:“你们怎会在此?”

    曹操哈哈一笑,大步走来:“怎么?只许你等在此凭吊过往,不许我与本初来此追忆?”

    袁绍亦是面带微笑:“公孙将军,休要紧张。我与曹孟德听闻你和伯安相斗,担忧不已,特来劝谏,被人告知你们到了金离府邸,于是无意中闯了进来。”

    刘虞直视公孙瓒:“伯圭,你当年杀我,自以为是正义之举。但你可曾想过,你的所谓正义,是否真的无愧于心?你赢了乌桓、赢了袁绍了吗?你劫掠幽州百姓,躲在易京,可曾为百姓做过什么好事?”

    公孙瓒被刘虞一番话说得面色铁青,嘴唇微微颤抖:“刘伯安,你……”

    曹操见状,连忙上前打圆场:“好了好了,都是过去的事了,何必再提。如今我等身在地府,更应摒弃前嫌,何况眼下魔神肆虐,我等正该共抗强敌。”

    袁绍亦是点头称是:“不错。孟德所言极是。我等生前或有恩怨,但死后也该化解恩怨,同舟共济才是。”

    众人闻言,皆陷入沉思。他们顺着公孙瓒的目光,看向长廊上那幅宏大的壁画——五胡乱华。

    画面上,烽火连天,尸横遍野。异族铁骑横冲直撞,屠戮城池,掳掠妇女,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而那些权贵皇族,或互相残戮,或战死沙场,或身首异处,再无往日的辉煌。

    刘备长叹一声,眼眶微红:“想不到,我等死后,人间竟成了这般模样。”

    刘虞亦是老泪纵横,公孙瓒攥紧了拳头,指甲嵌进了肉里,却浑然不觉疼痛。

    “恨不能从地府回到人间,杀光这些杂碎!”

    曹操拍了拍公孙瓒的肩膀,语重心长道:“公孙兄心中之志气,曹某岂能不知?贼子虽然残暴可恨,但如今尘归尘,土归土,还需平稳心情,保重自身才是。”

    刘备的冷笑声在空旷的长廊中回荡,刺耳而尖锐。曹操眉头紧锁,脸色阴沉如水,他死死盯着刘备,眼中闪烁着危险的光芒。

    “刘备,你这是何意?”曹操咬牙切齿道,“我曹操一生征战,除乌桓,平袁术,破吕布,灭袁绍,哪一次不是以平定天下为己任?道义所在罢了!你有什么可笑的?”

    “见曹孟德批评别人残暴可恨,觉得有些好笑罢了。”

    “你——”曹操有些愤懑,“你什么意思,莫非是觉得曹某人无能不成!”

    刘备冷冷地回视曹操,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讽刺:“曹公的本事,自然是无人能及。只是不知,那些被你屠戮的徐州百姓,那些被你坑杀的袁绍降卒,他们是否也认同你的道义呢?”

    曹操脸色一变,眼中闪过一丝恼羞成怒:“刘备!你休要血口喷人!我屠徐州,乃是因为陶谦勾结贼寇,为祸一方!我坑杀降卒,亦是出于稳定军心之需!岂容你在此信口雌黄!”

    刘备冷笑连连,毫不退让:“呵,稳定军心?曹公屠刀之下,皆是无辜百姓,你口口声声以平定天下为己任,却对同胞痛下杀手!这便是你的道义?”

    曹操勃然大怒,厉声喝道:“放肆!我曹孟德行事,何须向你解释?你不过是个织席贩履之徒,有何资格对我指手画脚!”

    刘备正欲反驳,却见身旁的刘虞伸手拉住了他。刘虞看向曹操,缓缓道:“孟德息怒。如今我等已非阳世之人,何必再为旧事争执不休,还请以大局为重。”

    曹操暴怒道:“刘伯安你评评理,是我对不起他吗?是他对不起我!上次在洛阳,也是他毫不犹豫一剑捅穿了我,若不是曹某已经死了,早就被他杀了!我跟他计较了吗?我一向待他不薄,他却还在这里讽刺我!”

    曹操的怒吼声在长廊中回荡,他的双拳紧握,青筋暴起,眼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他死死地盯着刘备,仿佛要将他生吞活剥。那份愤怒,如同压抑已久的火山,终于在此刻爆发。

    刘备面对曹操的质问,神色却是淡然。他缓步上前,目光直视曹操:“曹孟德,你是否还记得,你麾下的士兵,在人间屠戮了多少无辜百姓?你为了权力,不惜踏着同胞的尸骨前行,还要拉拢我和你一起践踏天下人,这难道就是你所谓的待我不薄?”

    刘备的话如利刃一般,直刺曹操的心口。曹操脸色一白,嘴唇微微颤抖:“刘使君,那些都是乱世之中的无奈之举!我若不如此,又如何能平定天下?你莫非忘了,你我也曾是盟友,一同讨伐过董卓!”

    刘备冷笑一声:“盟友?曹公怕是忘了,你是如何对待我们的盟友的?你借天子之名,行篡逆之事,将汉室江山玩弄于股掌之间。你口中的盟友,不过是你实现野心的棋子罢了!”

    曹操怒极反笑:“好一个刘备!你倒打一耙的本事真是了得!我问你,你口口声声说我篡逆,那你自己呢?你割据一方,不尊朝廷,与我又有何异?”

    刘备目光坚定:“我不割据一方,难道要和你一起屠戮百姓、一起屠杀董贵人、伏皇后、皇子和各位汉臣?还是要死在你的刀下,被你宰了,才算对陛下忠诚?”

    曹操大怒:“你——”

    刘备阴阳怪气地笑道:“荀令君不支持你杀伏皇后,你就将他逼死;若是我不逃离,你肯定也会逼我杀皇后吧?顺从你的不是忠臣,背叛你的也不是忠臣,我看着天底下啊,怕是只有你曹孟德一个人是汉室忠臣!”

    曹操目眦欲裂,正欲发作,此时,金离突然插嘴道:“这就叫最终解释权。”

    袁绍问:“何谓‘最终解释权’?”

    金离目中精光一闪,道:“所谓‘最终解释权’,在你们那个年代就叫‘师出有名’。比如说袁公指责曹公是汉贼,曹公指责袁公是汉贼,但你们谁打赢了,谁才能把对方定义为汉贼;曹公指责异族屠杀百姓,刘皇叔指责曹公屠杀百姓,但只有赢家才会被歌颂,谁是赢家,谁就拥有‘最终解释权’!”

    众人脸色微变。

    “照你这么说,”公孙瓒冷下脸,“要是异族消灭了汉族,那异族也有‘最终解释权’了?”

    金离沉吟片刻,道:“此话不可乱说。在你们死后很多年,蒙古人和女真人也曾消灭了汉族政权,建立了大统一的异族王朝。理论上来讲,在他们当权的时期,的确短暂地拥有过最终解释权,不过后来被灭就没有了。”

    谁拳头大,谁就拥有最终解释权,这是古今中外都通行的规则。

    曹操的暴怒没有激怒刘备,倒是金离的一番话让他有些不快。和他们这些活跃在历史上的英雄不同,金离来自和平年代,对这些惨痛的历史和血淋淋的现实毫无认知,也根本不能感同身受。

    众人再怎么争得面红耳赤,在他眼中,也只有那些“壁画”、“文物”是有价值的,至于这画上死了多少人,过程有多么血腥,他并不关心。

    刘备忽然就明白,那个差役问他“你记得你吃过几片面包吗”,是什么意思了。

    金离或许不是个坏人,但面对残酷而血腥的历史,却始终显得有些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