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兴怡看着李晟的目光越发痴迷,指尖绞在一起,绷紧的心弦又狠狠颤了颤。
“王爷,我真的没有说谎,请您相信我。”
温婉轻柔的声音,还配上了一双水蒙蒙,流着泪的眼睛。这要是换成寻常男人,见美人垂泪,恐怕早就心软了。
但可惜,李晟看着她,非但没有半点怜香惜玉的心思,反而满是厌烦。
“宣兴怡,人证物证俱在,你还想抵赖?本王看你是不见棺材不落泪,来人,将她给本王拿下!”
冷冰冰的话音,没有半点转圜的余地,亲卫瞬间上前,一左一右,直接将还在哭哭啼啼的宣兴怡给架住了。
他们动作粗鲁,下手也没有个轻重,宣兴怡只觉得自己的手臂和肩胛骨被他们这么一按,立马跟要散架了似的,惨叫声也跟着响起。
宣夫人的脸色越发难看,额头上冷汗直冒,几次想要上前都被宣文博给拦了下来。
管家去偏院那么久,到现在还没回来,宣文博有种直觉,苏黎和苏觅,他怕是瞧不见了。
“王爷……”
将宣夫人拦下之后,宣文博硬着头皮上前,他心中反复斟酌,低声道:“王爷,那今日大婚……还……”
纵使他脸皮再厚,后面的话也硬是说不出来了。
宣兴怡可以被抓,可以定罪,但若是这门亲事还能保住,那他所谋划的一切,还能继续。
到了这个节骨眼上,就算这话再不合时宜,他也还是要说了。
“王爷还要娶黎儿吗?”
只要苏黎还是他的儿子,只要李晟还要娶苏黎,那他宣文博就还是立于不败之地的。
李晟眯眸,犀利的眸光扫视过来,“黎黎是本王心悦之人,除了他,本王谁都不会娶。宣大人,本王娶黎黎,和宣兴怡欺君,这是两码事。”
宣文博递了梯子,可李晟明显不想接,甚至半点情面都不留。
此时此刻,宣文博的脸色可以说难看到了极点。
额角青筋直跳,整个人僵硬得跟什么似的,可他还是硬着头皮,上前两步,尽量压低声音。
“王爷,今日怎么说也是你和黎儿大婚,就这么将他的姐姐抓起来扔进大牢,不适合吧。这事若传了出去,黎儿难免遭人非议。王爷若真心喜欢黎儿,还请不要让他,让宣家陷入那等不堪的地步。
等大婚礼成,王爷想怎么处置宣兴怡,臣都没有意见。宣家,会永远和王爷站在一起的。”
宣文博的声音刻意压低,几乎只有他和李晟两人能听见,字字句句都在表明心迹。
苏黎透过光幕听到了他的话,讽刺地勾了勾唇,“这么点筹码就想打动李晟,痴人说梦。”
果然,光幕里的李晟也嗤笑了一声,眉目极冷地盯着宣文博。
“宣大人大概是没听懂本王的意思,本王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一码归一码,宣兴怡有罪并不影响本王娶黎黎过门,毕竟本王也没打算从宣府将他迎回去。”
他眯眸扫了一眼身侧亲卫,亲卫立马会意,拽着宣兴怡就往外拖。
宣文博眉骨狠狠一跳。
“王爷刚才的话是什么意思?”
不从宣府迎,从哪里赢?!
他脑海里忽然浮现那天苏黎断然拒绝改姓入族谱时那自带嘲讽的表情,难道……
“王爷,黎儿在哪里?王爷能那么快就控制住这些人证,想必早就知道调包的事情,是黎儿告诉你的吗?他在哪里,我要见他。”
宣文博没有阻止李晟的亲卫将宣兴怡拽出府,事已至此,他知道这时候再不放弃宣兴怡,也许整个宣府包括他都要被宣兴怡拉下水了。
“黎黎不会见你的。”
李晟面无表情地扔下一句话,竟是直接转身就准备走了。
边上看热闹的人一个个面面相觑,都闹不清李晟到底是个什么心思。
宣夫人眼睁睁看着女儿被押走,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偏偏宣文博还不许她去追,也不许她插手这件事。
她盯着李晟的背影,恨得牙痒痒的。
原本好好的大婚,忽然变成了一场闹剧,宣兴怡李代桃僵又被当众揭穿的丑事,一时间传遍整个京都,闹得沸沸扬扬的。
当事人之一的苏黎,因为大婚那天压根没露面,虽然也被提及几句,但到底比不上宣兴怡,都不知道被京都的老百姓嘲成什么样子了。
【宿主,接下来我们怎么做啊?】
33好奇地看着自家宿主,如今主系统颁布的第一个第二个世界,其实对宿主来说,完成它们那就是手到擒来。
但它家宿主好像一点都不急,总觉得像是还在谋划着什么。
苏黎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吹着晚风,手里拿着葡萄在吃,一脸的惬意。
这个院子是李晟提前帮他们租下的,大婚那天他就跟苏觅一起搬过来了,一来是躲个清净,免得被宣文博骚扰,二来是为了接下来的计划。
原主和苏觅在宣府这么多年蒙受的委屈和经受的折磨,他不可能就抓一个宣兴怡就行了,接下来还有更大的戏要唱。
“不急,很快你就会知道我要做什么了。”
苏黎这话说完,只隔了一天,京都的舆论又翻了天。
楚辕楚世子莫名其妙在诗会大赛上做了一首诗,借着这首诗公开向宣府二公子宣兴裕表明自己的心意,并且还口口声声说要对宣兴裕负责。
他这番说辞极其的暧昧,引来了不少的猜测。
当天下午,宣二公子提刀满大街追着楚辕跑,恼羞成怒之下,扬言要杀了他,跟他同归于尽。
一时间百姓们的好奇心全被吊了起来。
紧接着没多久,就有小道消息传出来,说楚世子之前无意中被人下了药,将宣二公子给糟蹋了。
起初这消息还没人相信,直到楚辕被宣兴裕追杀的时候,还一边跑一边对宣兴裕表白。
一口一个“我心悦你”,“我会对你负责”,“我要娶你”,差点没让宣兴裕当街气撅过去。
有了楚辕的亲口承认,看热闹的人才想起之前的小道消息,于是整个京都的百姓都知道宣二公子是真的被楚世子糟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