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我在武当山教朱元璋修仙 > 第33章 土木堡之变的深层次原因

第33章 土木堡之变的深层次原因

    想到这里,朱元璋在白纸上写字的速度越来越快。

    “制度要与时俱进,任何制度的制定都要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矛盾来进行。”

    “朕创立大明,定下的制度符合明初,可到了明中后期,那帮蠢货还抱着老一套的旧制度不变,完全不考虑当时的实际情况,不做出任何改变。”

    “不过也能理解,朕是开国太祖,朕制定的规则,后人岂敢乱改?这是大逆不道,没人敢动朕的规则,能动朕规则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朕!”

    朱元璋眼神越来越犀利:

    “还有土木堡之变,虽然是朱祁镇废物,可这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朱祁镇废物,难道那帮武勋也全是废物不成?究其原因,还是大明内部出了鬼,这些鬼都是期盼蒙古人打回来的汉奸。”

    朱元璋思维越来越清晰。

    这些汉奸是什么人,他当然清楚。

    女真人南下的时候,为了统治,就与当地的豪族合作。

    其中最声名赫赫的,号称九公!

    这些人可在自己的地盘设置官府,任命官吏,征敛赋税,赏罚号令,他们在自己地盘上的权力,比大明的藩王还大。

    后来蒙古人灭了金朝。

    可蒙古人少,为了统治,也沿用了女真人的做法,收买汉人的地主武装,也就是元朝的世候。

    那些汉人世候,被蒙古人封为万户,使其分统诸路。

    他们在本地招募汉人为兵。

    作战的时候,汉军第一波攻击。

    若是失败,就让色目人继续弱攻。

    若是还失败,那才让蒙古人出击。

    这些世候,为元朝异族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们是汉人的罪人。

    连所谓的女子初夜权,都是这帮畜生搞出来的。

    这些世候,势力盘根错节。

    可能在元朝的朝廷上,他们不值一提。

    但在地方上,这群人的权力简直比皇帝还大。

    他们拥有司法、征税、征兵、任命地方官员的一切特权。

    这就相当于西方的那种领主。

    只要他们愿意,除了按时给元朝朝廷上贡一定的税赋之外。

    在自己的领地里,想征少多兵就征少多兵。

    想将税率调整到多少就怎么调。

    司法诉讼,他们想怎么判决就怎么判决。

    地方的官员,他们随意任免,根本不需要向朝廷报备。

    那些元朝的统治者们也不会管这些。

    只需要这群世候按时缴纳税赋就可。

    最重要的是,这些世候,是万世世袭。

    而怎么世袭,也不像汉朝那样对诸侯王有礼法限制。

    元朝的统治者,压根不管他们触犯什么王法。

    你说谁能继承你的世候之位,他们都会认。

    朱元璋眼神越来越阴沉。

    他经历过明朝历史,也能从历史之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土木堡之变,是有那帮世候安插在大明内部的人,与外族私通,不仅通过边镇贸易给外族输送军马武器,还有大量人口。

    这帮汉奸,在永乐年间就深深隐藏。

    老四在位时,还能震慑他们。

    朱高炽和朱瞻基在的时候,这群人已经开始密谋。

    直到朱祁镇上位,他们才把百年积累的底蕴,一触即发。

    最终葬送了大明的百年国运。

    朱元璋目光寒冷,冷哼一声:

    “好胆,好厉害的潜伏,为了给大明致命一击,这帮人一代又一代的隐忍潜伏,私通外族,慢慢渗透大明内部。”

    “朕当初北伐的时候,就数他们抵抗的最厉害,想不到咱统一之后,他们全部隐藏在黑暗之中,就等未来的时机。”

    朱元璋眼睛微微眯了起来,随即冷笑:

    “咱在位的时候,对那帮世候和蒙古人防范最深,完全不给他们带兵和领兵的机会。”

    “这帮人在洪武年间,翻不起任何浪花,可是……等朱允炆上位之后,他们就开始运作了。”

    “说到底还是朱允炆太废物,执行力弱,不够强势,恰好朱允炆要削藩,就让他们找到了机会。”

    朱元璋顺着自己的推测,一点点把真相推出水面。

    “老四起兵靖难,这帮人就开始往燕王府里安插人手,他们想制造大明内部的混乱,让大明四分五裂,到那时再把蒙古人迎回中原,重新夺回他们的一切。”

    “好在老四不是个废物,很快入主南京城,迅速平定内乱,使大明重归一统,但这也留下了隐患。”

    “那帮被他们安插进燕王府的人,都成了老四的从龙之臣,或多或少都进入了南京。”

    “老四的很多兵马中,就有大量的蒙古人,这群蒙古人得了老四的信任,可以进入京营,节制一方人马。”

    朱元璋深吸口气。

    靖难之役,终究还是留下了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