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国运答题,朱棣打造日不落 > 第三十三章:朱棣:有了内阁制,朕就不用忙到半夜了!

第三十三章:朱棣:有了内阁制,朕就不用忙到半夜了!

    朱棣看到这解析后,顿时沉默了。

    他也不知晓应该如何评价这些大臣。

    如果说这些大臣是忠臣,可他们却偏偏没有帮助当今皇帝,反而就那么看着对方被杀害。

    可如果说他们是奸佞,似乎也同样不对,毕竟他们本身的出发点,其实还是放在了大明身上。

    他们之所以不出手,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之后皇位不是老朱家的人来坐。

    不过……

    朱棣那威严的面庞上闪过一抹坚定。

    既然不知道如何评价,那就不让他发生!

    现在已经知晓此事,就绝不会让这事情重现。

    进入答题空间,不就是为了让他们知晓未来发生的事情,改变历史吗?

    按照正常的历史,他五征蒙古最后都是一场空,甚至要死在回京路上。

    结果呢?

    不直接轻松改变了,甚至把阿鲁台部灭的连毛都不剩!

    如此之近的事情都能改变,为何改变不了数十年后的未来?

    而且……

    朱棣转头看向一旁的朱瞻基。

    朱瞻基注意到爷爷的目光,连忙开口发誓道。

    “孙儿一定不辜负爷爷的信任,绝不会让那样的事情发生!”

    既然知晓未来自己的儿子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他就算是把自己阉了,都不能重蹈覆辙!

    “如此甚好。”

    朱棣微微点头,不再多言,而是将目光放在了第四个解析上。

    【4.石亨、曹吉祥、徐有贞是支持夺门之变的最大功臣!若不是他们的支持,朱祁钰还不一定会输,夺门之变也不一定会成功。】

    朱棣冷哼一声,淡淡道。

    “一群妄图借此机会获得从龙之功的家伙罢了。

    朱祁镇如此废物,在他身边辅佐又有何用!”

    五十万大军打十万人都能输的家伙。

    竟然都有人想要辅佐。

    朱棣都已经开始怀疑这帮后世之臣的眼光了。

    属实是眼拙!

    辅佐朱祁钰不是更好吗?

    一旁的姚广孝也是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若是这帮家伙擦亮眼睛,必然会知晓应当去帮助谁。

    “仙人请出下一题吧。”

    朱棣已经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知晓下一题是什么了。

    五道题目现在错了一题,好歹有机会把正确率提高到80%!

    【第四题:朱瞻基身为开启仁宣之治这明初三大治世之一的皇帝,功绩不小,请问以下哪一个不是他的功绩?】

    【1.镇压藩王叛乱;2.完善内阁制;3.创立内书堂;4.八征北元】

    又是一道简单的题目!

    朱棣心中微微有些振奋!

    看来这次冲击正确率80%有望啊!

    这次进来之所以能够遇到两次如此简单的题目,恐怕是因为仙人看到我不负众望改变了历史轨迹?

    说不定还真是如此!

    “仙人,这题我选择第四个!”

    【回答正确!八征北元不属于明宣宗朱瞻基的功绩!】

    【当前回答正确题数:3/5】

    【本题可查看解析,请问是否查看?】

    “查看!”

    朱棣回答的时候不带丝毫犹豫。

    镇压藩王叛乱他自然知道。

    但所谓的完善内阁制,还有创立内书堂,他就不了解了。

    【本题解析:1.英国公替汉王拉拢张辅造反,结果反被张辅抓起来了,朱瞻基御驾亲征,用加官进爵诱惑汉王手下的将士,里应外合之下,不到半个月,就将汉王打的投降,赵王身为支持者也同样被抓了,就这样,大明最大的藩王问题直接被解决了。】

    哦豁,原来是这样!

    朱瞻基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色。

    他毕竟是第一次来到答题空间,自然也是刚刚知晓此事。

    悄咪咪的看了一眼自家二叔。

    好你个浓眉大眼的二叔,我早就看出你天生反骨要造反,结果没想到竟然造自己侄子的反!

    咋的?想学爷爷呢?

    你也不看看自己几斤几两。

    “咳咳。”

    汉王咳嗽了两声,假装没有看到朱瞻基的眼神。

    他现在心中有些无奈。

    怎么这都第二次进入答题空间了,仙人还在发他的黑历史!

    朱棣看着这叔侄二人,只是笑着摇了摇头,很快又将注意力放回了解析上。

    就像是会阻止大明战神出现一般。

    他既然已经知晓老二会造反,那同样会布局干扰。

    老朱家,绝不能沾上自己人的鲜血!

    他朱棣已经沾了血,那其他人便不能!

    尤其是他的子孙后代!

    【2.内阁制是在明成祖朱棣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将其作为皇帝的“助手”,专门属于皇帝的咨询机构,但明成祖朱棣设立的内阁制还不够完善,后来到了朱瞻基继位,让内阁制的官员拥有了决策权,让内阁官员们处理事情,等处理完毕之后再交给自己查看,如果有争议,那就由皇帝来决定,大大提升了决策的效率,让政务变得更好解决!】

    朱棣看到这解析之后,顿时眼前一亮,双眼放光。

    这内阁制倒是有些意思啊!

    身为皇帝,他自然知晓那些奏折有多少。

    虽说他让太子监国,大部分时候奏折都是太子来批阅。

    但这并不代表他不希望让批阅奏折的速度变快。

    “如果有了这内阁制,倒是可以让皇帝的负担减少。

    不至于发生忙到半夜,奏折还堆积如山的情况。”

    朱棣微微有些振奋!

    这倒是一个好政策啊。

    一旁的朱高炽已经无语了。

    他翻了个白眼。

    父皇您什么时候忙到半夜过?

    分明批阅奏折的,大部分都是我啊!

    分明就是我忙到半夜!

    虽说如此,他还是上前一步说道。

    “父皇英明!

    若是设立内阁,那大明批阅奏折的速度必然大大提升!

    此乃造福百姓的制度啊!”

    姚广孝同样开口道。

    “陛下,老臣同样觉得可以设立内阁。

    更何况,这内阁制本就是陛下日后设立,如今提前,说不定能够让大明更加繁荣昌盛!”

    朱棣微微点头。

    “朕同样有这个想法。

    既然如此,等离开答题空间,就设立内阁!

    效仿皇太孙的政策,将内阁变成处理政务的机构。

    如此一来,朕也能稍微放松一些了。”

    你什么时候忙过?

    一旁的四人心中都冒出了这么一个想法,不过他们并未开口,只是恭敬道。

    “陛下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