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开局胁迫朱元璋造反 > 第九章 第二次登门【求鲜花评价票】

第九章 第二次登门【求鲜花评价票】

    接下来的两天,应天府中波澜不惊。

    朝堂上宛如一潭死水,没有任何的异动。

    除了一只勤勤恳恳当朝理政的太子,罕见的因为身体不适而在东宫修养。

    只不过在这洪武一朝,太子的修养并没有引起朝臣们的任何怀疑。

    每个大臣都知道,当今这位皇上对于太子的态度,和以往的任何一位皇帝都不同。

    太子朱标要是黄袍加身。

    洪武大帝朱元璋,绝对是最先量尺寸的那一个。

    所以,一时之间,应天府中无比的平静。

    就连城门也是照常开启关闭。

    没有一点要查谋逆大案的意思。

    这也让朱英的心中,着实落下了一块巨石。

    看样子,自己之前是赌对了。

    那一位朱老爷子。

    确实没有向有司告发自己。

    于是在观察了几天,发现一切波澜不惊之后。

    朱英回到了自己的那个宅院。

    而当他刚一进门,便听见福伯匆匆来报。

    “公子,那位朱老爷子来了。”

    “快请!”

    朱英顿时喜笑颜开。

    “哈哈哈……小子,最近担惊受怕的厉害吧!”

    老朱的声音仍旧格外的洪亮,似乎几天前的那一场风波,并没有在他的心中留下任何的阴影。

    而朱英也是笑容满面的迎了上去。

    “看你说的老爷子,我还能不相信你?”

    听到朱英这厚颜无耻冠冕堂皇的话语,朱元璋面色一僵,心中不由的哼哼道:

    “要不是咱知道你,你的人能够和锦衣卫斗的有来有回,咱差点就相信了。”

    “不过这样脸厚心黑,确实是当皇帝的材料!”

    于是朱元璋哈哈一笑,当仁不让的坐在了凉亭当中。

    他之所以这次前来,是有满心的疑惑,想要让朱英解答。

    毕竟,当年朱雄英入棺进陵,是他亲眼看着被抬入孝陵当中的。

    不过,想起眼前自己这位好大孙老奸巨猾的样子,朱元璋还是打算从侧面迂回一下。

    当双方落座之后,朱元璋开门见山的说道:

    “小子,想要造反,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你现在,用的是什么身份,什么户籍?”

    看到朱元璋如此的缜密细心,朱英顿时感觉自己的冒险值了。

    眼前这个老爷子,确实有经天纬地之才。

    如能得到他鼎力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想到这里,朱英也不隐瞒。

    他知道,君择臣臣亦择君。

    想要得到这位老爷子的鼎力相助,他也要表现出他的能力才行。

    于是朱英微微一笑,坦率的说道:

    “老爷子,我现在的身份自然是这朱宅的员外,有八个商队的大商巨贾。”

    朱元璋眉头一皱,疑惑的问道:

    “原来是商籍,你的这个籍贯,是从你父母那里传下来的,还是你自己故意的?”

    朱元璋的问话,带着一些自己的小心思。

    他需要迫切的知道,自己这一位好大孙这这些年究竟经历了什么,才会悍然的走上一条造反的道路。

    而听到朱元璋的问话之后,朱英却是笑了笑,一本正经的说道。

    “老爷子,你这就不知道了。”

    “除了商籍之外,没有其他的户籍是可以在各地行走的。”

    “所以,为了灵活性和机动性,这一个商籍是必不可少。”

    “只不过这个商籍倒是与他人无关,是我之前花了三百两金子,在北平府买到的。”

    什么?

    听到朱英得意洋洋的话语,朱元璋顿时气的七窍生烟。

    户籍制度是朝廷税收的重中之重,一丝一毫都不能马虎懈怠。

    因为户籍制度,朱元璋不知道杀了多少人,掀起了多少的大案要案。

    但是在这样的重压之下,居然还有官吏敢收钱,私自给人改户籍。

    这样朱元璋怎能不怒气喷发?

    于是朱元璋强压着心中的怒火,淡淡的开口问道。

    “当今社会上对于户籍之事查察颇严,你也不害怕被那小吏送入大牢?”

    朱英摇了摇头。无奈的说道。

    “老爷子有所不知,我本来是个孤儿。”

    “自从当年在秦淮河畔苏醒之后,前事尽忘,便一直是孑然一身。”

    “无家无业,自然也就没有户籍。”

    “在那种情况下,冒险行贿是我唯一能够选择的方法。”

    “倒也顾不上风险了。”

    听到朱英说起自己的经历,朱元璋激动的双手发抖。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他就说,好大孙在活过来之后,怎么可能不回去寻找爷爷奶奶。

    原来是头部受创,忘却前事。

    这样想着,朱元璋的眼神深处闪过了一丝冷意。

    此事扑朔迷离,明明进入孝陵的棺椁,怎么会无缘无故的打开?

    自己的好大孙,又怎么可能无缘无故的出现在秦淮河中?

    而当年的那些尸位素餐的御医。

    竟然能够将这生死大事都判断失误。

    如果不是当年诊断了皇长孙的御医,都被朱元璋一怒之下全部斩首的话,现在恐怕都要连累九族被诛。

    这样想来,死得早也有好处?

    心念电闪之间,朱元璋试探性的问道。

    “那么你当时出来的时候,身上就没有什么能够证明身份的物件?”

    “没准你还有亲人在世呢?”

    听到这句话。朱英摇了摇头,无奈的笑笑。

    “不用安慰我了,老爷子,当年的事情我比谁都知道。”

    “我从秦淮河中苏醒之时,身上穿着的可是一件寿衣!”

    “没准就是哪个高门大户,用人殉之法,让我替他们的子孙挡灾。”

    说到这里,朱英的眼神当中闪过一抹绿色,一拍桌子,义正言辞的说道:

    “洪武帝驱逐鞑虏,光复中原,才不过十余年,应天府中的高门大户便已经糜烂至此,视人命如儿戏。”

    “这样的朝廷,不反何为?”

    看到朱英眼神当中的冷意,朱元璋心中一痛,连忙开口安抚。

    “好好好,造反这事,我们慢慢计划,现在说说你。”

    “当时你身上,到底有没有什么能够证明身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