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北海下密城。
徐和以及另外两位渠帅,率各自部众近五万人包围下密城。
这五万人并非全是青壮年,有些十来岁五六十岁的老幼也来凑数了。
对徐和来说,想攻下下密城,难于上青天。
于是徐和效仿楚天,凑了五万人包围下密城,威胁城中百姓不投降的话后果很严重。
可惜徐和学艺不精,他只学会了威胁。
没学到利用汉庭腐败、豪族世家欺压百姓策动城中百姓的精髓。
“徐兄,城中守军不降,我们该怎么办?”
徐和苦着脸,叹气道:
“如今之计,只能强行攻城了。”
另外两个渠帅也没有好办法,只能准备强行攻城。
徐和部下攻城器械只有最简单的云梯,
当徐和下令攻城时,最前排的小兵扛着云梯,顶着城墙上的箭雨开始冲锋。
看着部下一个个倒下,徐和一阵肉疼。
“难道楚天担心我不是真心投靠,想通过攻打下密城,削弱我的力量?”
徐和在心中狐疑。
正在这时,
后方忽然传来骚乱。
“有敌军!”
“身后有敌军!”
徐和和另外两个渠帅策马来到后军,定睛一看。
孙礼、公沙卢等北海豪族强宗组建的联军杀到,人数大约有两万!
徐和面色大变。
他虽然有五万人,
但这五万人老弱占了一半。
现在孙礼、公沙卢杀到,倘若城中守军杀出,他将腹背受敌,必败无疑!
“徐兄,情况不对,我们撤退吧!”
徐和苦笑道:“撤退?恐怕他们不会让我们撤退啊!”
这时下密城中传来喊杀声。
“是安丘、胶东援军!”
“所有人听令,准备出城杀敌!”
孙礼见状,拔出长剑淡笑道:
“公沙兄,你说等我们全歼了这五万黄巾贼寇,楚贼还敢不敢出都昌城了?”
公沙卢回头看了一眼北海各大家族凑齐的雄壮人马,哈哈大笑道:
“楚贼虽然有攻城器械,但此战足以震碎其胆!”
“孙兄,孔融被楚贼所俘,依我之见,带此战之后,我等可以共举一人,称北海相,可图大事!”
孙礼淡笑道:“哦?公沙兄可有人选?”
公沙卢皮笑肉不笑道:
“依我之见,非孙兄不能!”
“不过我希望孙兄成为北海相后,可以助我取东莱。”
孙礼、公沙卢单打独斗不是个,
现在各大家族组建的联军给了他们自信,
大战还没开始,
两人已经盘算着瓜分北海、东莱二地,称王称霸了。
下密城中守军跃跃欲试,准备出城。
孙礼、公沙卢挡住了徐和的退路。
徐和为了活命,
只能选择突围。
徐和悲壮道:“全军听令,向都昌城方向突围,能突围几人算几人!”
孙礼冷笑道:“联军将士听令,包围黄巾贼寇,不能放走一人!”
下密城守军见大战一触即发,刚准备出城跟联军夹击徐和。
忽然城墙上有人惊呼道:
“青州军!”
“青州军来了!”
徐和登高往远处一看,惊喜道:
“管亥!是管亥来救我们了!”
“那是赵子龙,他也来了?”
“难道……难道主公早就料到我们会遭到埋伏?”
原本徐和还因为楚天让他攻城,导致他被孙礼包围,心存怨念。
但这一刻,徐和忽然明白了!
楚天让他攻打下密城,或许只是幌子!
真正的目标根本就不是下密城,而是孙礼、公沙卢等北海地头蛇!
管亥带本部人马万余人杀到。
“徐和,某来救你了!”
“与我一起杀敌!”
赵云带着新编的五千青州军,以及三百装备精良的先登死士杀到,一句话没说,便开始冲击北海豪族联军。
徐和高举手中大刀,兴奋对部众大喊道:
“后军变前军,随我杀敌!”
“前军小心提防城中守军,出了一个杀一个,出来一千杀一千!”
原本准备跟豪族联军夹击徐和的下密城守军,
看到赵云、管亥一个冲锋便撕碎了豪族联军阵营,那还敢出来?
甚至箭都不敢放了!
公沙卢大喊道:“孙兄,我们上当了!”
“现在该怎么办?”
孙礼已经乱了方寸。
为了这次行动,他给各地豪强的信中说了要夜间行军,不要被发现。
可现在管亥、赵云能出现,
证明他们的行动,完全在楚天的掌控中!
孙礼苦涩道:
“公沙卢,楚贼阴险狡诈,定然早就派细作探知我们的行动了。”
“拼死突围吧!”
……
当下密城前硝烟弥漫时。
都昌城被围的消息才陆续传进中原。
冀州邺城。
袁绍刚刚在跟公孙瓒的大战中获胜,志得意满,如日中天。
大殿中,
袁谭正在给众谋士武将说从青州传回来的消息。
“单经试图进兖州,被鲍信、曹操击退,现驻扎齐国地。”
“北海孔融被黄巾贼寇围于都昌城。”
“平原刘备向公孙瓒借兵两千,已离开平原,目的地直指北海。”
袁绍扫视众文武,眉头微微一挑道:
“诸位对青州之局势有何看法?”
许攸第一个站了出来,轻笑道:
“刘备竟然离开了平原?”
“呵呵,没想到以仁义立身,宣扬忠孝的刘备,竟然在公孙瓒最需要他的时候,离开了平原郡!”
“主公,我认为现在正是我们进军青州的大好时机!”
“平原郡空虚,可先取平原郡!”
袁绍摸着胡子点头道:
“子远之言,正合我意。”
袁绍目光扫过其他人,“你们还有什么良策吗?”
一众谋士大将,都赞同许攸的说法,认为这是青州的好机会。
就在袁绍准备下令,让袁谭带人进青州的时候。
谋士一列靠中后的位置,有一人悠悠开口道:
“现在确实是进青州的好机会,但从平原郡进青州,想进而控制整个青州,少说也需要三年。”
“我有一策,可一年只能鲸吞青州!”
袁绍侧身一看,
发现说话之人,乃是颍川人,郭嘉。
袁绍麾下谋士如云,名声比郭嘉高的大有人在。
袁绍并没有重视过郭嘉。
不过既然郭嘉说良策,袁绍倒是有些好奇。
“哦?郭奉孝你有何良策,可试讲之。”
——
ps:感谢看不到名字的读者大大们的鲜花评价票。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