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参喜气洋洋的告诉刘邦。
“这支部队已经训练好了,你是否检验一下他的战斗力。”
刘邦点头同意。
这一天天气晴朗,在宽阔的广场上,三千人马整齐的排列。
刘邦站在高高的看台,阳光照在士兵的兵器上,发出耀眼的光芒。
长这么大头,一次见过这么多的部队,刘邦感慨万千。
我以后要靠这只小小的队伍,打下大秦的天下,谈何容易。
随着曹参的旗帜挥舞,以及号角声的变换。
这支队伍开始演练了进攻,防守后退不同的阵型。
整个演习胜利的结束。
刘邦站在高高的看台上,开始发布了第一次的军令。
“我们这支队伍想要战无不胜,必须要遵守严格的军规。
我在这里宣布四条铁的军规,违者死。
第一条,不听将令者斩。
这一条必须遵守,是不能讨价还价的。
有可能这将令发出的命令是错误的。
你可以把你的想法说出来,但是你必须得遵守这条命令。
第二条,临阵脱逃者斩。
一个胆小怕事的士兵,不是一个合格的士兵的。
临阵脱逃会引起整个进攻或防守的溃败。
第三条,不准骚扰百姓。
我特别郑重,说明我们都是普通的庄稼汉,来自于老百姓。
这些老百姓,你就把他当成你的父母兄弟姐妹。
没有老百姓的支持,我们寸步难行。
老百姓就像海水一样,我们就像这条船。
如果惹怒了老百姓,海水翻腾起来,我们这条船就会被打翻。
第四条。不得抢夺财物,要严格遵守。
这钱是个好东西,但是也会消磨斗志。
我们会论功行赏,你打仗勇猛,自然会给你记下来,会给你合适的奖励。
如果一旦攻城,面对着各类的商铺,你要起贪心去抢夺,那是死罪。
你们是我忠实的子弟兵,你们记住一条。
跟着我,秦朝的江山一定属于我刘氏家族。
我将带领你们打造一个,创建一个从来没有过的强大的朝廷。
以后我对外头称呼叫做赤帝子。
各中的含义,你们心中明白就行了。”
刘邦把萧何找来,问着军粮运输的事儿。
萧何汇报着。
“全县的粮食只够吃一个月的。
三千多人一天得消耗多少粮食。”
刘邦召开着第一次的军事会议,这对他来说是个新鲜事儿。
刘邦最大的好处,就是善于听从铁哥们的建议。
参加会议的自然就是这几个人。
首先要攻击占领周边的郡县。
紧挨着跟前的一个叫胡陵县,另一个叫方与县,还有泗水郡。
这个郡跟县城大小差不多,只是叫法不一样。
曹参建议攻打泗水郡,理由是部队刚刚建成,缺乏实战经验,泗水郡防守薄弱,城墙单薄利于攻打。
樊哙主张攻打方与县,他的理由听说这守城的将军格外厉害,作战经验丰富,他不信这个邪,就想跟他对面干上一仗。
萧何主张攻打胡陵县,但是有一个头疼的问题。
除了城墙坚固之外,更重要的这县令,是一个经验作战的武官出身,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
之所以选择攻打这里,胡陵县存有大量的现成军事物资,以及大量的粮食。
夺取这座县城,为以后部队的发展有极大的益处。
最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刘邦头上,就等着刘邦做出最后的决定。
刘邦权衡利弊,做出最后的拍板决定。
“就打胡陵县,一个不能打胜仗的队伍,留着也是废物。
这一仗是关键之战,必须打出威名。
也是给所有的其他起义队伍看的,同时也向秦军,显示我们强大的战斗力。
这一仗能否打胜?
关键在曹参指挥,具体怎么打法,那是你的事儿了,我就不干涉。”
队伍很快的来到走到胡陵县,将这座县城团团围住。
樊哙摩拳擦掌,就想带兵直接攻城。
曹参一声令下。
让一个校尉带着一千人,开始试探的攻击县城。
其他的士兵原地休息。
樊哙生气了,瞪着眼珠子吼道。
“老子准备了半天,结果你却让我休息睡大觉,你什么意思?”
曹参一句话,让樊哙无言以对。
“这军规第一条你还记得吗?”
守城的县令指挥着队伍开始防守着。
他发现这只乌合之众,战斗力并不强。
只是在城墙外边声张虚势,梯子刚刚接触城墙就被推了下去。
让他没想到的是,到了晚上按说应该休息了,第二支部队又继续攻城。
县令意识到这是打疲劳战,让我的军队疲劳不堪。
这小小的把戏岂能瞒过我,于是县令一声令下,将一半部队撤下来休息。
第二天,已经到了中午。
樊哙接到命令,带着大队人马开始强攻。
在对方的弓箭下终于溃败下来,马上这兵马分成两路。
对东西两个城门,开始包抄过去。
县令站在高高的城墙上,把对方的军队调动看的一清二楚。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