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带着队伍迅速的向齐国地域出发。
这路上萧何就问着刘邦。
“借这个机会脱离战场,保证我们的实力。
按道理说是没错的,可是你迟早要回来,还要面对强大的秦军,到时候怎么办?
但愿见到景驹,能够借到一两万的兵。”
刘邦一生长叹。
“咱们现在的处境真难哪,首先项羽根本看不起咱们这点小兵力。
而这景驹名义上假齐王,实际上不就是占地为王,根本没有雄心大志,。
我不过找个借口而已,只能说躲一时算一时吧。”
假齐王用现在的话就是代理齐王。
景驹也就是个起义的头领,自封为齐王罢了。
现在的情况,大地各处都自立为营。
小的有上千,多的数万不等军队,那些军队的头领,都自封为王。
可以说整个秦朝乱成一锅粥,秦朝的中央集权,对下面来说形成虚设。
秦朝统一的六国,此时贵族以及各地的人,都纷纷造反。
在三字路口,也走来三百人微小的队伍,也向着齐国的方向进发。
刘邦让人问了一下,领头的正是韩国的贵族张良。
张良身材纤细,一副文质彬彬的女人容貌样子。
刘邦有心认识,就邀请张良一同走路。
休息的时候就邀请张良一同吃饭。
刘邦被张良深邃的见识,高深的学问所震惊,这真是一个难得的人才。
张良的父亲,曾经当过韩国的高官丞相,强大的秦朝直接吞并了韩国。
到了张良这一代,依然还是很有钱的贵族,光底下的门客就有二百人。
张良养着这么多的门客,真正的目的就是选择一个能人义士。
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名声远扬,让各路有本事的人来投靠他。
终于有一个大力士,名叫沧海君的投奔过来。
沧海君身材高大,力大无穷。
张良就密谋暗杀秦始皇。
在张良的心目中,秦始皇就是罪魁祸首,是他将韩国灭亡了。
张良找人做了一个铁锥,总共中一百二十斤。
他知道秦始皇喜欢周游各领地,于是提前探听秦始皇的路线,就在一个高坡上头埋伏下来。
当始皇帝的车马路过时候,总共有十个一样的豪华车辆同时经过。
沧海君拿不定主意,问着张良击打哪个车辆?
张良想了一下,认为最中间的把握最大。
这铁锥上的有个链子,沧海君使劲的挥舞着,直接砸了过去一下,把正中间的车辆砸了个粉碎。
张良趴在山头上,看到队伍依然整齐的向前行进。
只是少数的士兵,直接向山头搜索过来。
张良马上意识到暗杀失败了,如果真的秦始皇死了,绝对会引起慌乱。
趁这个机会,张良和沧海君告别,直接潜逃起来,将近十年的功夫。
张良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想法不正确。
如果真的刺杀秦始皇成功了,秦始皇的后代,依然能够担当皇帝的位置。
要想从根本上推翻秦朝的政权,必须找一个英明的具有君王气质的人。
在他的带领下,有可能会将强大的秦朝推翻。
当然这只是个理想,何年何月实现还是个未知数。
张良今天路过一座石桥,看到一个老头正坐在桥面上,高翘着一只脚。
“年轻人,我的一只鞋掉到河底下,你去帮我把鞋子取回来。”
过着养尊处优的张良,此时怒火万丈,真想冲着老头脸上给一拳。
可是一见这老头面目清朗,一副神采奕奕的样子,就感觉心中猛地一动,这可能是奇人异士。
于是赶紧跑下河面,把这只鞋子捞上来。
没想到这老头翘着脚,用手一指脚板,就命令道。
“你给我穿上鞋。”
张良马上意识到,这老头故意把鞋扔到河底下,就是要考验他的秉性。
此时恭恭敬敬的跪下来,小心翼翼的把鞋套好。
“需要我把你搀起来送到你家里吗?”
这老头仰天大笑。
“孺子可教也,明天早晨五更天,你在这桥里等我,我有事跟你说。”
张良来到这石桥上,只见这老头早等在那里,脸色一沉训斥道。
“你太不懂礼貌了,约好了怎么能让我等你呢。
你回去吧,明天早晨继续来这等我。”
第二天赶到时,老头还在那里,又把他轰了回去。
张良索性不再睡觉,这天色一黑,索性就在这桥里躺下来,等候着老者。
这老头一见张良,终于高兴的笑了。
“我这儿有本书,你好好的把它学通了,将来打天下全靠这本书了。
你记住,等打下天下以后,你只需记住我叫黄石公就行了。”
这黄石公说完这句话扬长而去。
张良一看这上头写着太公兵法。
这是一本兵书,上面记着各种的谋略,以及如如何排兵布阵!
张良开始日夜苦读这本书,深刻地领会这本书的含义。
那真是一通百通,整个贯通下来,恍然大悟。
张良没想到竟然碰见了刘邦。
两个人这一见面,都感到万分的欣喜。
刘邦庆幸,终于找到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声明谋略,文武兼备的,足智多谋的智囊。
张良感到庆幸,终于面见了一个明君。
被刘邦的胸怀大略,气吞山河的气质而臣服。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