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下打下来了,自然该论功行赏。
刘邦对这个问题相当的头疼。
以史为鉴,大秦朝为什么要灭亡?
就是因为他的诸侯太多,实际上不如说是站地为王。
中央的集权,中央的命令,根本统治不了,辖制不住这些诸侯。
当某地发生叛乱的时候。
只能千里迢迢从中央调兵来平叛,而当地的诸侯。
高兴的帮你忙,不高兴的直接推诿。
刘邦想了个办法,采用了郡国并行制。
他总共封了七个异姓功臣为王。
头一位就是功高至伟的韩信,封为楚王。
楚王的居住地在淮北,首都下邳。
第二位是长沙王吴芮。
第三个自然是游击将军的梁王,彭越。
淮南王英布。燕王藏茶。赵王张敖,韩王信。
最后有130个人分为列侯。
这也是迫不得已的,跟随他打江山的太多了。
现在应该享福的时候。
刘邦深深的知道,封了这么多的异性诸侯。
对国家的稳定,存在着一定的威胁。
可是形势所逼,迫不得已,只能先采取权宜之计。
既然封侯,自然少不了自家的亲兄弟
作为他的二哥,刘仲自然被封为代王。
所封之地特别的大,统辖的云中,戴军,雁门三郡,五十三县。
刘邦虽然当上了皇帝,但是对父亲刘太公依然特别的孝顺、
每天必定抽出时间过来问候。
这一天吃完晚饭过来聊天儿。
刘邦突然问起了父亲。
“老爸,想当年的时候,你最看不中的就是我这个小儿子。
一直说我游手好闲,成不了气候。
最受你器重,最受你夸奖的就是我二哥刘仲。
你说他为人醇厚,勤快老实,这庄稼活干起来第一流的,无人能比。
我现在担心一个问题。
我把二哥封为代王,他那么多的庄稼土地,他一个人种得过来吗?
我跟我二哥比较,是不是我更应该得到你的夸奖?”
刘太公裂开嘴巴笑了起来。
“臭小子,你没事拿你老爸开涮。
我就是个庄户人,鼠目寸光。
不过话又说回来,你造反的时候。
我不是全力支持你,也受你的连累。
我又吃了多少的苦。
我真没想到,你竟然真成了统一天下的皇帝。
所以说咱们刘家,最有出息的还是你小子。”
刘太公跟前有不少伺候的人,那是专职的太监。
其中有个太监比较讲究礼节。
这一天他提醒着刘太公。
“刘邦是现在大汉的皇帝。
您虽然作为他的父亲,可是按礼节来说那是君臣之分。
他每天过来看望你,来拜你,这是不符符合礼节的。
你作为一个贫民老头,就不应该接受皇帝的跪拜。”
刘太公一想,这话说的有道理。
关键是别人看了,该怎么说呀?
哪有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拜一个庄稼老头的事?
这一天刘邦办完公事,晚上过来探望父亲。
这一进大门,看见刘太公拿了个扫地扫帚。
就拦在门口门前,轰着他回去。
“你给我省点心吧,你是个皇帝。
你就不要跪拜我了,让人家看见笑话。
再说也不符合礼节呀。”
刘邦哭笑不得,是哪个家伙出的馊主意。
可是有些礼节制定,是刘邦亲自下令定制的。
这些礼节体现着皇家的威严,也规范了君臣之间的规矩。
也是参考了历代传下来的规章,重新加以修正改进的。
例如每年的祭祀天地,怎么祭祀祭拜祖宗。
还有这君臣之间,外地的诸侯来了,如何见皇帝。
等等都有一套严格的规定。
这叫做礼不可废。
刘邦把今天的事情烦恼,讲给了张良听,问着这事儿应该怎么办?
张良马上给他出了个主意。
“礼仪规矩不可废,你既然能给二哥一个侯爷。
为什么不给老爷子来个封号呢?
这不都是你皇帝一句话的事儿。”。、
刘邦听了张良的话,偷偷的一乐,还是人家刘邦聪明,一句话就解决了问题。
马上下了一道旨意,封刘太公为太上皇。
这样就以正当的理由,每天可以陪着老父亲聊天。
刘太公总算熬到了,苦日子过去了,该享福了。
现在又有了太上皇的称号,更让刘太公有点飘飘然。
这呆了两天,就感觉到呆腻了。
偌大的皇宫虽然可以满院溜达。
但是哪如街上的红火热闹。
刘太公不缺钱,随手装了点钱,今天就直接通过守卫,来到了街上逛起来。
到底是京城啊,比我那小小的沛县,不知繁华多少倍。
从这天起,刘太公就养成了逛街看热闹的习惯。
走的累了随便进一家饭馆,随手要几个好菜。
宫内的饭菜他实在吃腻了,怎比得上民间小吃,有滋有味儿。
这一天吃饱喝足之后,看看这天还早,又在街上溜达起来。
今天不知不觉走到一个空地,只见这里头一堆人正围着。
低着头似乎在看着什么。
刘太公天生爱热闹,也就挤了过去。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