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太公灰溜溜的回到皇宫内。
他也懒着在这皇宫里溜达。
走到任何一个地方,所有的人见到他都是跪下来磕头。
都是恭恭敬敬的,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现在只能有一搭无一搭的跟小机灵说这话。
小机灵这天突然说到。
“老爷子,外面有个刘信的人要见您。”
刘太公一听这话,高兴的大叫着。
“赶紧把他叫来,这是我的亲孙侄儿。
这个没良心的,总算出头露面,想起我来了。”
刘太公的大儿子,早都得病去世了。
他的儿子就叫刘信。
刘信并没有受到特殊的照顾。
而是直接在汉军。
跟随的队伍南征北战。
其他的人也不知道他是刘邦的侄子。
靠自己的本事,挣到一个都尉军衔。
这刘邦称帝以后,马上给自己的兄弟以及,全部封了不同的官儿。
大汉的国土相当的广大。
刘邦用政治手段,将自己的兄弟,以及小一辈儿的人。
都封了很有权利的郡王。
把他们分发在全国各地。
当然每个被封的刘氏子弟。
都占有一块重要的战略要地。
这就等于在各个封王以及诸侯之间,安插着不同的钉子。
同时起到一种监视,或者警告诸侯及王的意图。
刘信却被刘邦彻底的忘记了,直接把他抛到脑后外。
刘信的母亲再也沉不住气了,直接给他出了个主意。
“你这叔叔怎么把你忘了呢?
你直接找刘太公。
刘太公脾气好,你让他间接的跟皇帝说一声。
还愁你做不了官。”
就这样刘信就找到了宫内。
刘太公听说这刘信的诉说,马上说到。
“你就在我这里住下。
我见了刘邦,问问是怎么回事。
这朝廷事务多,也许把你给忘了。”
刘太公找到了刘邦,就把刘信的事情讲了一下。
“你大哥死的早,就这么个儿子。
这刘信也凭自己的本事,一直升到都尉。
这么多的人都封了,你怎么就把他忘了?”
刘邦冷笑了一声。
“父亲有一件事,我一直没有说,压在心里头。
我这大嫂不是个贤良的妇人。
我这哥哥更是以这女人唯命是从。
你也知道我没事经常去大哥家吃饭。
后来我突然不去了,你问我怎么回事,我也没告诉你。
我经常带着好朋友,到大哥家蹭饭。
我这大哥并没有反对。
那一天我又带着朋友去了,刚进院子听见刮锅的声音。
我知道饭没了。
我就让朋友们散去。
然后进了院子里,看到满满的一锅米饭。
我之所以不封刘信为侯。
就是让我大嫂知道。
你这女人不是个贤良的人。
她根本看不起我,一副狗眼看人低的样子。
现在我当了皇帝,他想找我,给他儿子要官,门都没有。”
刘太公劝着刘邦。
“你一个堂堂有名的大汉皇帝,跟一个女人计较什么?
岂不有失了身份?
看着你死去大哥的面子上,你多少也得给点面子。
大大小小随便给刘信分个官吧。”
刘邦没有反驳。
“这事明天再说吧。”
第二天,一个太监拿着印鉴。
以及刘邦下的命令,直接递给了刘信。
刘信被封为羹颉侯爷。
被发配到远离京城,一个偏僻不太富饶的地方。
不管怎么说吧,总算是一个王爷。
刘邦的大嫂自然跟儿子一块上任。
知道这个小叔子还记恨着她。
同时也为当时吝啬而暗暗后悔。
这个名字带着侮辱的意思。
也就提醒着我刘邦并没有忘记这件事。
之所以造成你儿子不能封侯,就是你的原因。
同时也暗示着,不是刘太公求情,你的儿子这辈子起不来。
吕稚从小机灵那里得知。
刘太公最近经常无精打采,闷闷不乐。
以前偷偷的溜出皇宫,没想到这事被暴露了。
最要命的自己的身份被暴露了,有些人记住了太公的模样。
从这天起再也没出过宫内。
刘太公深深的知道,自己一出现就等于扰民。
作为一个保持农民本色,保持淳朴的性格的刘太公。
只能约束着自己。
吕稚着急了,这样下去对刘太公的身体不利。
怎么才能让刘太公高兴起来呢?
刘太公是手中一个非常分量重的一张牌。
吕稚仔细思索着,猛然心头一亮。
于是派了几个能工巧匠,直接快速的来到沛县。
随后自己偷偷的溜出宫外。
就在京城的一处山水处,选了一片地皮。
吕稚找到了刘太公。
“父亲,你怎么无精打采的。
我领你到一处好玩的地方,保证您高兴。”
刘太公伸了个懒腰。
“这皇宫我也逛腻了,还有什么稀罕玩意儿。
我一个老头子,走到哪里谁也不待见。
你作为皇后也很忙,就不要管我了。”
吕稚直接让太监搀着刘太公,进了一辆马车。
“我领你到城外转一转。”
马车停了,吕稚殷勤的让刘太公下车。
刘太公懒洋洋的下了马车,抬头一看整个惊呆了。
天哪,难道我出现了幻觉。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