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内,朱元璋、徐妙云、徐妙锦三人,流连于墙壁上一幅幅字画之间许久,这才迈步走向书架所在。
原本,朱元璋脑海中满是《兰亭集序》与《清明上河图》等神作的影子,然而,当他来到一排排书架前的时候,注意力马上被吸引了过去,此前那些心心念的神作,都暂且被抛在了脑后。
原因无他,书架上摆放的一本本典籍,一眼扫去,竟是有着诸多连他这个大明天子,都是只闻其名,未见真容的存在!
甚至,还有一些典籍,是朱元璋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这贱小子,到底在哪里弄来的这许多珍贵之物?
原本,朱元璋以为自己看到过的红薯、土豆、水泥、玻璃、方便面等这些物事,便是朱雄英这里的全部了,然而,哪里想到,在这间书房之中,竟是还存放着让他这个大明至尊都为之馋涎的一本本典籍、一幅幅画卷、一张张字帖!
这贱小子,就仿佛从另一个世界来到大明的一般,他手中,竟有如此多颠覆认知的东西!
他本人,也同样是个迥异于大明普通人的奇葩存在!
从这些方面来说,即便这货现在开口说他是咱大孙,咱也不敢认了!
朱元璋心中念头丛生之际,徐妙云已然抱起一本厚厚典籍,向着朱雄英所在的书桌前而去,朱元璋惊鸿一瞥间,便是看到,那本典籍上赫然有着‘永乐大典’四个大字!
《永乐大典》?
这是何等典籍?
竟也是咱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咦,等等!
永乐……大典!
朱元璋心下叨念着书名,蓦然间,他脑海中灵光一闪,不由浮现出当年自家老四‘燕王朱棣’经常念叨的言辞——
父皇,您的年号‘洪武’,兵戈杀伐之气太重了,儿臣建议您更改年号为‘永乐’,寓意是,让大明‘永世安乐’;
父皇,左丞相胡惟庸被您诛杀,太多人遭受株连,现已人心惶惶,您不如将杀伐气息甚重的‘洪武’年号,改为‘永乐’,如此,那些大臣们才会心安下来;
父皇,郭桓一案,您牵连了数万人命,该收手了,儿臣还是建议您,将‘洪武’改为‘永乐’,令朝臣们不再人人自危,令天下不再风声鹤唳,从此,我大明当享永世安乐!
……
永乐,永世安乐!
这个词儿,不是咱家老四经常念叨的么?
除了他,咱似乎还真没从哪本书中,哪个人口中,听到‘永乐’二字!
现在这《永乐大典》是怎么回事?
怎么感觉是咱家老四的路数和风格?
念头及此,朱元璋不由迈步走了过去,从诧异的徐妙云手中拿过《永乐大典》,观看了起来。
翻开这部典籍,顿时一股难以言喻的磅礴气势迎面扑来,随之,朱元璋快速翻动页面,大体浏览了一下,越发从中觉察到了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熟悉之感’!
此时间,朱雄英不由诧异开口,“老黄,媳妇,你俩都喜欢看《永乐大典》么?”
“这有啥好看的?”
“你俩品味还够独特的!”
神特么品味独特!
来自黄八爷的负面情绪值+777!
来自徐诸生的负面情绪值+777!
其实,说起来,《永乐大典》乃是一部类似于工具书一般的存在,其内包罗万象,基本都是平铺直叙的内容,且又冗长繁杂,体验方面,确实不是一般人所能接受的,但朱元璋和徐妙云二人,对这部典籍就是有种天然的‘熟悉感’在其中,让他们不由自主便想一番!
两人不知道的是——
这部他们此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永乐大典》,乃是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成功,成为‘永乐大帝’后,特意命人编纂的!
虽说《永乐大典》并非朱棣本人所著,但编纂此书之人,却是按照他的意志,将华夏历朝历代的天文、地里、阴阳、医药等百家之书,编订成册,其间无不烙印着朱棣的磅礴气势与霸道之志!
朱元璋乃是朱棣的父皇;
徐妙云,原本是朱棣的皇后;
他们本都是朱棣最为亲近之人,故而,或许是历史时空的节拍发生了奇妙的共振,让得朱元璋和徐妙云二人,在看到《永乐大典》的第一眼后,便不自觉的对其产生了一种莫名的熟悉之感与浓厚的兴趣!
朱雄英这货自然不知,他穿越而来,那本应嫁给燕王朱棣的徐妙云,其一颗芳心却是阴差阳错的系在了他的身上;
而心中原本只有自家老四朱棣与孙儿朱允炆的洪武大帝朱元璋,其大部分心思,现在也都被他朱雄英给吸引了过来!
PS:新书艰难,求支持,鲜花、评价、评论、打赏,满地打滚各种求,老少爷们多捧场啊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