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着老朱的杀意。
顾源有些头皮发麻。
心中早就已经将燕王朱棣给骂了个狗血喷头!
你吹牛皮干嘛非要带上我啊!
爷要是死了,那做鬼也不会放过你!
但骂归骂。
顾源也很清楚。
现在是赶鸭子上架,不说也得说了!
朱棣已经将顾源推到了一个非常特殊的位置!
这是一场关乎个人命运的惊天豪赌!
若是他的回答,能够让朱元璋满意。
那他便可得蒙圣眷,直接成为洪武朝堂的新贵!
可若是朱元璋不满意。
那他就要身首异处,死无葬身之地了!
还好顾源是历史专业的研究生。
之前对空印案也有过一番研究。
针对如何修正空印弊病。
有自己的思考。
此刻也不至于无话可说,只能阿巴阿巴。
他略一沉吟,斟酌了一番言词之后。
便是朗声开口。
“陛下在上!”
“欲解空印之弊,必先明确空印之风到底因何而生!”
“明本溯源,寻根摸底,方可一劳永逸,治标治本!”
朱元璋眼睛登时一亮。
可以啊!
顾源这小子有点东西!
遇到问题,先找政策本质!
从本质入手,才能将问题解决地彻彻底底!
光从这份谈吐上来说。
顾源就已经比那些只知道之乎者也的腐儒们,要强的太多太多了!
一时间,朱元璋也有些期待。
顾源到底能说出什么解决之策了!
“继续!”
顾源轻轻咳嗽一声,又道。
“空印文书,本质上是地方官吏,出于实操考虑,所采用的折中之策!”
“目前而言,我大明的税赋种类繁杂,有白银铜钱,有粮食,有丝绸布帛,有各色矿石!”
“这些东西,全都要整点装车,送到应天府!”
“然而,我大明地域辽阔,幅员万里,从地方到中枢千里迢迢,舟车劳顿之下,运送货物,必然会有所折损!”
“而这部分折损,就是地方文书和户部文书产生分歧的地方!”
“依大明律例,出现分歧,地方官员便需要重新清点,更要返回驻地,盖上地方官印。”
“为免来回奔波,故此便有空印文书应运而生!”
“一言以蔽之,长途货运,物资亏损,对账艰难,这就是空印之风产生的根源所在!”
顾源话音微微一顿。
朝着朱元璋拱了拱手。
“臣明白,陛下是担心空印文书会被有心人利用,成为他们贪腐舞弊,中饱私囊的工具!”
“陛下出身寒微,深知民间疾苦,故而对贪腐极为憎恨,欲以重典治国!”
“此举可得一时之效,但空印之风所一来的土壤,却依旧根深蒂固!”
“故此,重典只能治标,而修正大明的财税制度,方可治本,彻底将空印之风,扫入历史的垃圾堆!”
朱元璋连连点头。
忍不住击节赞叹。
大声喊了一句。
“好!”
紧接着,他便是身体前倾,离顾源更近一些。
双眼发亮,死死地盯着顾源。
一字一顿地开口问道。
“那你告诉咱,咱的财税制度,到底应该怎么改!”
顾源深吸一口气。
淡然开口。
“很简单,只需要针对折损二字下手即可!”
“陛下勤政爱民,一应朝廷事务俱都亲自过手,对户部再了解不过。”
“臣斗胆请问陛下,在我大明的一系列税赋之中,何物运输折损最低?”
朱元璋略一沉思。
便是脱口而出。
“自然是白银!”
随即,朱元璋脑海之中,便是仿佛有一道闪电划过。
他浑身绷紧,双眼放光,炯炯有神!
一瞬间便想通了事情的关键!
“你的意思是?”
“陛下圣明!”
顾源再度躬身一礼。
音调也不由得提高了好几度。
“臣以为,可以勒令地方,将所有财税全都合一!”
“粮食、布匹、矿石诸物,全都按照一定比例,折算成为白银!”
“我大明户部,只收白银,其他东西一概不收!”
“此之谓,一条鞭法!”
“白银此物,运输损耗极小,在地方是多少,运到应天府来还是多少,其差距只在毫厘之间!”
“如此一来,官吏和户部对账,将会变得极其容易!”
“没了来回奔波的后顾之忧,地方官吏自然也就不会再有携带空印文书的需求!”
说到这里,顾源话音微微一沉。
眼中也掠过几分冰冷神色。
“若是在这等财税制度之下,还有官员非要使用空印文书,那便是居心叵测,想要攫取个人利益,是我大明社稷之蛀虫!”
“陛下当行辣手,斩其头颅,剥皮萱草,传示天下,以儆效尤!”
(ps:新书启航,求点免费的鲜花和评价票咯,大家都知道新书首日的数据有多重要,如果喜欢这本书的话,请各位多多支持,只要有三百花一百票,首日十更~~~)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