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席话,洋洋洒洒。
顾源一气说完。
便是负手而立。
有微风掠入,吹动一身衣襟飘摇。
他站在那里,就仿佛是一页锦绣文章,华美无双,凛凛不可欺!
偌大的谨身殿内。
更是鸦雀无声!
太子朱标激动不已。
定定地看着顾源。
就好像是看到了什么价值连城的宝贝一般!
他是大明太子。
在朱元璋的安排之下。
早早地就开始参与政事。
自身的政治素养,也是相当出色。
完全能够明白“一条鞭法”这四个字的分量到底有多重!
可以说是精准地命中了空印之风的命脉所在!
只要推行此策,那空印之弊,便是迎刃而解!
大才!
四弟说的没错。
顾源绝对是大才!
既高瞻远瞩,看透政策本质。
又能脚踏实地,给出切实执行策略。
假以时日,顾源便是大明的中流砥柱啊!
燕王朱棣站在一边。
脸上满是骄傲神色。
瞧见没,瞧见没?
这就是俺推荐的人才!
干的漂亮!
没给俺丢脸!
马皇后也是连连点头。
越看顾源越喜欢。
才貌俱都是上上之选!
“等殿试结束,我便和临安丫头好好聊一聊。”
“若是能够撮合成这段良缘,也是一桩美事!”
至于其他的士子们。
则是全都陷入了沉思。
心中只有一个大写的服字!
顾源所给出的策略。
复杂吗?
一点都不复杂。
不就是将所有的税赋,全都折合成白花花的银子么!
但是,能够删繁就简,去芜存菁。
在一片乱麻的政策之中,精准地点出要害。
这种政治把控力,却是他们所拍马不能及的!
他们虽然都是名列三甲的新科进士。
但内里和顾源的差距,却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的!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
心中的阴霾尽去。
脸上也挂起了几分笑意。
看向顾源的眼神之中,多了几分欣赏。
顾源此子。
的确是可造之材!
和别人不一样,老朱不仅欣赏顾源所给出的策略,更看重顾源最后所展露出来的杀气!
当行辣手,斩其头颅,剥皮萱草,传示天下,以儆效尤!
听着就爽利!
老朱是白手起家,尸山血海里走出来的开国帝王。
很清楚朝堂谋者,须有菩萨仁心,更要有霹雳手段!
该杀就得杀,不能有妇人之仁!
仁慈与杀伐结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治国之道!
他扭头,看向朱标。
“标儿,顾源所说的一条鞭法,你可听清楚了?”
朱标恭敬点头。
“父皇,孩儿都记在心里。”
朱元璋颔首。
“那好!”
“给你三天时间,你以顾源之策作为骨架,给咱弄出一份完整的政策草案来!”
“咱会亲自审阅,合适的话,就可传谕地方,全面开始施行!”
这也是朱元璋的习惯。
一应政事,皆交由朱标之手,进行初步决断。
而他则是坐镇幕后,做最后的审核。
只有这样,才能将朱标真正培养成那主掌大明的圣天子!
“孩儿明白!”
朱标自然毫不犹豫答应下来。
一旁的顾源,也略微松了口气。
看样子,算是糊弄过去了!
自己的这条小命,也算是保住了!
不过,原定的咸鱼计划,还没开始执行,就直接破产了。
不仅没能悄悄苟着。
反而还成了风头最劲的出头鸟!
退朝之后,还得好好琢磨琢磨,该怎么在朝堂立足。
老朱脾气暴烈,李善长、胡惟庸、刘伯温这也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皇权和相权的斗争,淮西集团和浙东集团的斗争,文官和武将的斗争。
这就是洪武初年的政局。
一片浑水!
想在他们的政治斗争之中独善其身。
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啊!
而就在这个时候。
朱棣再次躬身一礼。
“父皇!”
看到朱棣说话。
刚松了一口气的顾源,心中不由得升腾起了一股不妙之感!
孙贼!
你要干嘛!
朱棣沉声开口。
“一条鞭法固然精妙,但还不是最完美的制度!”
“在后世,也曾有一些弊端显露!”
“为便于清点和运输,地方官吏,要将收缴来的散碎银两,全都统一熔铸成为大明制式银锭!”
“但在熔铸过程之中,也会有一定的损耗,时人称之为耗羡!”
“有地方官吏,便以耗羡为由,额外多征钱粮!”
“所幸后世,顾源在发现这个问题之后,也针对性地对制度进行了相应的改进!”
“儿臣以为,财税制度既然要改,那索性就改个彻底,直接一步到位!”
顾源不由得满头黑线。
还没完了是吧!
你不能逮着一只羊愣薅羊毛啊!
都薅秃了!
就算我有办法,那也是后世的我,和现在的我有什么关系?
倘若这里不是谨身殿,朱棣不是天潢贵胄。
那顾源真是恨不得往朱棣头上套个麻袋,狠狠地揍他一顿!
就你话多!
龙椅上,朱元璋似笑未笑,扭过头来。
审视的目光,投注在顾源身上。
那意思很明显。
有啥想法赶紧说吧!
要是藏着掖着,就别怪咱不客气了!
(ps:新书启航,求点免费的鲜花和评价票咯,大家都知道新书首日的数据有多重要,如果喜欢这本书的话,请各位多多支持,只要有三百花一百票,首日十更~~~)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