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朱标等人,也都默默点头。
他们的思路,和朱元璋差不多。
海禁有问题。
他们听明白了。
可重开海禁,又怎么就能和农商并重搭上边的?
这些大明朝举足轻重的大人物,此刻都一脸期待地看着顾源。
就仿佛是那充满求知欲的小学生,在等待着自己的老师传道受业解惑!
顾源轻轻咳嗽一声。
“前朝旧制,是设立市舶司,接待并管理外来客商。”
“而臣所说的开海禁,并不只是简单地恢复旧制,那样太被动了!”
“我大明为天朝上国,胸怀博大,气吞四海,不仅将目光局限在茫茫内陆,而应该放眼海外!”
“打造大明舰队,主动向外探索,寻求更大的天地!”
“而舰队所承担的职责,其实就是官方的商业贸易,只要海上贸易的线路完全打通,那我大明的物产可以卖到海外,海外的东西也能够源源不断地输入!”
“如此一来,商业必然繁荣,有行商意愿的百姓也必定会大幅增加!”
“到时候,朝廷再顺势推出农商并重策略,自然就是水到渠成!”
朱标皱眉。
“我大明是天国上邦,地大物博,海外不过只是蛮夷之地,穷困贫瘠。”
“纵然是主动向外探索,那所得的收获,怕是也不足以支撑起先生口中这般繁华的商业吧?”
秦王朱樉同样扬起头来。
一脸傲然神色。
“大哥说得对!”
“那些蛮夷,俱都是蕞尔小邦,如何能与我大明相比!”
“能设立市舶司,给他们一个贸易的机会,已经是我大明仁慈!”
“又何须多费心思,主动去迁就他们?”
“先生此言,妄矣!”
晋王朱棢点点头,也附和道。
“没错!”
“区区蛮夷,化外之民,能有多少财富可言?”
“我大明国富民强,完全是他们仰望的存在!”
“先生想和他们做生意,怕是找错了人!”
至于朱元璋、周王朱橚、马皇后、徐达、徐妙云等人。
虽然没有说话。
但脸上的表情,却同样是充满怀疑。
显然在他们的思维里。
就从来没有对海外蛮夷之地正眼相看过!
顾源脸色一肃,目光一凝。
“海外蛮夷的确不值一提。”
“但他们所占据的地方,却绝非是贫瘠之地!”
“别忘了,臣所得到的土豆、玉米、红薯这三大神粮种子,可就都是从蛮夷手中得到的!”
说着,顾源拿起桌上的象牙筷子。
“这筷子是天竺象牙所制,并未我大明本土之物。”
他又指向餐桌。
那里,有一盘洗干净的葡萄,个头很大,浑圆如同珍珠,紫的发亮。
“葡萄来自于西域,其实也是蛮夷之物。”
“还有那边的石榴,皇子公主们夏天用来解暑的西瓜,俱都是来自蛮夷!”
“泰山不辞细壤,故能成其大,沧海不辞涓流,故能成其深。”
“臣只想告诉陛下,还有诸位皇子,断然不可局限眼前,故步自封。”
“我大明唯有敞开胸怀,拥抱四海,兼收并蓄,方可永远是天朝上国,方可永远让万方来朝,蛮夷跪伏!”
御花园再次陷入寂静。
朱元璋眼神微变。
不由得双拳握紧。
纵然他是大明帝王。
此刻也有些为顾源的气魄心折!
他眼睛微眯,目光之中掠过一道不易觉察的冷意。
“顾源啊顾源,你是个前所未有的奇才!”
“李善长和刘伯温,和你比起来,俱都差了一筹!”
“希望你能一直忠心于咱,忠心于大明吧!”
“千万不要逼着咱杀你啊!”
另一边,太子朱标等人,俱都不由得面露震惊神色!
心中充满了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
就仿佛是有一位圣人夫子,谆谆教诲,耳提面命,向他们灌输着某种治国理政的天地至理!
他们再一次感受到了顾源的大格局!
当他们的目光,还仅仅局限在大明国土上的时候。
顾源却已经看向了更辽阔的远方!
这是什么境界啊!
紧接着。
太子朱标便是脸色一肃,郑重其事地朝着顾源深深鞠了一躬。
“先生所言,当真是振聋发聩!”
“朱标,受教了!”
秦王朱樉、晋王朱棢、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几名皇子,也全都面露惭愧神色。
齐齐朝着顾源行了一礼。
朱元璋欣慰地看着这一幕。
自己家里这几个小崽子们,看样子今日是被顾源所规训的不轻啊!
这也是好事!
在朱元璋的规划里。
未来太子朱标登基为帝,其他儿子都要各尽其责,拱卫朱标。
就如同众星捧月!
作为朱标的左膀右臂,他们自然也不能是废物。
多学点治国理政的本事。
错不了!
(ps:新书启航,求点免费的鲜花和评价票咯,大家都知道新书的数据有多重要,如果喜欢这本书的话,请各位多多支持,只要有鲜花和评价票,小作者天天爆更~~~)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