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何迂回之策?”
朱元璋不紧不慢开口。
朱棣微微拱手,极为认真地道。
“后世顾先生废祖训,重开海禁,组建大明舰队,南下西洋,以此来为农商并重铺路!”
“嘶!”
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棢、周王朱橚等诸皇子,俱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猛啊!
实在是太猛了!
他们完全想不到。
面前这个风度翩翩的少年郎,居然会在后世成为那样一个搅弄风云的强硬政治家!
一条鞭法!
火耗归公!
农商并重!
重开海禁!
这一桩桩、一件件,俱都是大手笔大魄力之举!
后世的大明,和现在的大明相比起来,完全是截然不同的崭新气象!
即便他们不曾亲眼目睹,同样为之震撼,为之心折!
而老朱的表情,则是有些古怪。
又来?
咱定下的祖训,怎么又被废了!
顾源你小子是废祖训上瘾吗?
还是说,在你看来。
咱的祖训就是放屁不成?
要是以前,听说顾源居然敢废祖训。
那他早就火冒三丈,恨不得立马把顾源推出去砍头了。
但现在,经历了顾源的多次洗礼之后。
老朱的心态也在悄然间转变了!
先听听顾源的解释,再行定夺不迟!
当下,朱元璋转头,似笑非笑地看向顾源。
“顾侍讲,给咱解释一下吧?”
“先前农商并重之策,咱算是明白其中要害。”
“但这重开海禁呢?”
“这和农商并重有什么关系?”
顾源微微拱手。
毫不迟疑地回答道。
“臣斗胆先请问陛下,陛下为何要施行海禁?”
朱元璋冷哼一声,语气不善。
“大海风波浩荡,朝廷难以监察,若是放任那些渔民出海,走私之事便无法禁绝,贻害无穷!”
“况且那些番邦贼子,也绝非良善之辈。”
“自前朝以来,便有倭寇屡屡犯边,侵扰沿海,让百姓不得安宁。”
“纵然是那些守规矩的番商,也不过是图谋我大明财富,而并非是想要归顺我大明王化,终究是不稳定因素。”
“咱设置海禁,就是为了东南晏然,天下太平!”
顾源轻轻点头。
果然和历史上所记载的一样。
老朱在海禁一事上的态度非常强硬而固执。
史书记载。
洪武三年、洪武七年,朱元璋两次裁撤市舶司。
洪武十四年,朱元璋严禁渔民和周边诸国人员交游。
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禁止外国人进入大明。
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禁止民间买卖国外物品。
洪武三十年,朱元璋再次严令禁止通番!
可以说,老朱完全就是和海禁杠上了!
而今日,顾源所要做的。
就是凭借一番上帝视角的嘴炮。
来彻底改变朱元璋的观念!
让他放弃海禁,开启大明的大航海时代!
“臣明白,陛下用心良苦,一心都是为了大明。”
“但臣以为,陛下此策,其弊,远大于利!”
“施行海禁,陛下所虑者,总结一下,无非就是走私和倭寇!”
“但陛下莫非当真以为,直接一刀切的海禁,就可以完全禁绝这些事情吗?”
顾源话音一顿。
随即音调拉高几分。
“陛下须知,治天下犹如治水,堵不如疏!”
“昔年鳐治理水患,全凭穷追堵截,然水患却是愈演愈烈。”
“而大禹疏通河渠,连同四海河流,方才平息水患!”
“今日海禁也是如此!”
“陛下粗暴海禁,对那些原本就游走在法律边缘的亡命之徒而言,并没有什么区别。”
“但对于那些原本遵纪守法的百姓来说,那就是断了生计!”
“他们为了活下去,只能铤而走险,投身走私队伍,或是充当海盗内应!”
“那些番商,也只能和倭寇沆瀣一气,以非法手段,掠取我大明百姓物资!”
“倭寇之患,越来越严重,究其根源,便在于陛下的海禁之策!”
轰!
这话犹如雷霆霹雳。
在朱元璋耳边炸响。
让他振聋发聩!
他从来没有想到。
自己所苦心拟定的海禁策略,最后竟然会导致自己所不想看到的效果!
此举,等同于资敌!
最让他难受的是。
细想一想,顾源说的一点错也没有!
一味的封堵,的确只会让情况越来越糟糕!
或许,海疆之患,在他活着的时候,还不是什么大问题。
但长此以往。
到了后世,那就是一颗巨大的毒瘤!
他这是给子孙后代,留了一颗雷啊!
沉默许久之后。
老朱才闷声开口。
“如你所言,海禁之策,的确有问题。”
“咱会寻个合适的时候,取消海禁政策。”
“可是,咱还是不明白,重开海禁,怎么就能为农商并重的新国策铺路了?”
(ps:新书启航,求点免费的鲜花和评价票咯,大家都知道新书的数据有多重要,如果喜欢这本书的话,请各位多多支持,只要有鲜花和评价票,小作者天天爆更~~~)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