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顾源的这个描述,一下子就引起了朱元璋的兴趣。
他身体前倾,目光如虹,追问道。
“朝廷商业为主体,民间商业为辅,具体如何操作,展开说一说?”
顾源淡淡开口。
“同为商业,但有些是不可放松的国家命脉,有些则只是民众生活的补充。”
“如铁器、粮食、食盐、修桥筑路、矿山开发、驿站传递等,便属于关乎国家核心的行业,万万不可失守。”
“这些行业,需要由朝廷作为主导,由专门的官商进行开发,形成严格的条文制度进行管理!”
“这部分官商,和朝堂上的士大夫一样,吃的是朝廷俸禄。”
“而诸如水果、酒楼、瓷器、布帛、当铺等,则无关痛痒,纵然是做的再大,也不可能对朝廷产生什么负面影响。”
“想要形成垄断,反过来绑架朝廷政策,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这些行业可以放松管控,任由私人行商,而商业繁荣起来之后,朝廷还可从中获取更多的税收!”
朱元璋眼神发亮。
可以啊!
顾源这小子,的确是个大才!
以朝廷商业为主体,民间商业为辅助。
这种制度设计,相当精巧!
既能够激发商业活力,发挥出顾源所说的商人的价值,让大明税收提升。
同时又能够杜绝大商人利用其行业影响力影响政治的可能。
尽得其利!
而无一弊!
原本朱元璋是一个极为坚定的重农抑商主义者。
但现在。
在顾源的鼓动下。
他动摇了!
他已经能够想象到。
倘若大明真的施行农商并重之策,建立起朝廷商业为主体,民间商业为辅助的经济模式。
那他的大明,将会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真正的远迈汉唐!
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棢、周王朱橚等皇子,俱都心潮澎湃。
看向顾源的目光之中,充满了深深的敬佩!
顾源的言论,给他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让他们看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徐妙云脸色绯红。
她微微低头。
偷眼观察着顾源。
不知道为什么,她觉得顾源在宣讲政策的时候,比其他时候都要更英俊!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在他身上,能同时看到少年郎的朝气蓬勃,和大政治家的深谋远虑!
这些特质,都让徐妙云有些着迷!
“你的意思,咱听明白了!”
“可是,这种政策想要在大明推行,可没那么容易啊!”
“比之前一条鞭法和火耗归公的新政要难得多!”
朱元璋冷静下来,皱着眉头开口。
作为一代雄主。
老朱对自己帝国的情况很了解。
士农工商的阶层观念,几乎是深入骨髓。
已经成为了一种潜移默化的社会共识了!
纵然是他们这些大人物也无法免俗。
若非顾源当头棒喝,那他们绝对扭不过这个弯来。
像各级官僚和底层百姓,就更难理解其中三味了!
朱元璋都能够想象到。
若是他在朝堂上提出农商并重这四个字来。
那一定会迎来极为巨大的反对声浪!
从上到下,阻力重重!
要想将其落实,只怕是难如登天!
纵然朱元璋再是铁腕,也不可能和整个天下的社会观念对抗啊!
“国策深远,陛下不可操之过急,当徐徐图之!”
顾源低头拱手。
反正他已经将农商并重阐述清楚了。
朱元璋要不要推行,怎么推行,那就不关他的事了!
像这种重大国策的改弦易张。
必定会触碰到很多人的切身利益。
是个实打实的烫手山芋。
顾源可不想负责。
而就在这个时候。
一旁的燕王朱棣,却又一次站了起来。
“父皇!”
“重农抑商已有千年,百姓们都发自内心,看不起商贾之流!”
“要想施行农商并重之策,难就难在这一点。”
“如何才能让老百姓改变观念,认可商业价值,进而凝聚出全天下的共识,这是关键所在!”
“孩儿认为,可以迂回行事,后世顾先生也正是如此操作!”
朱元璋眼神一亮。
笑着在顾源身上扫了一圈。
这小子真是个宝库啊!
简直就是深不可测!
他还真想知道。
顾源到底是如何迂回行事,在已经被重农抑商观念浸染了一千年的九州大地上,推行那农商并重策略!
而顾源则是一个头比两个大。
果然!
他就知道。
只要燕王朱棣一开口。
那保准没好事!
拜托。
你是朱棣啊!
未来的永乐大帝!
大明朝仅次于老朱的一代雄主!
你能不能有一点自己的思路?
别啥事都顾先生顾先生的行不行?
(ps:新书启航,求点免费的鲜花和评价票咯,大家都知道新书的数据有多重要,如果喜欢这本书的话,请各位多多支持,只要有鲜花和评价票,小作者天天爆更~~~)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