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太后微微颌首,赞同朱见深的说法。
“孙儿,你说的有道理,只是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
“于大人,你可否有解决的办法?”
孙太后赶紧看向于谦,询问道。
于谦撩起官袍,跪地拱手。
“臣恳求立殿下为太子,以正国本!”
孙太后的眼睛立即瞪的滚圆,死死盯着于谦。
似乎在等于谦给出合理的解释。
于谦毫不畏惧,继续铿锵有力解释。
“虽然说殿下已经被立为监国。”
“但是监国毕竟只是暂时的职位,不是明确的继承人。”
“只要殿下成为监国太子。”
“彻底断绝瓦剌人的念想,那么就能鼓舞大家的士气。”
孙太后情绪越发激动了。
“这么做就是等于宣告放弃皇上朱祁镇。”
“有了太子,就算是朱祁镇遭遇不测,那么也有太子立刻接替他的皇位。”
虽然孙太后不排斥立朱见深为太子。
只是现在立的不是时候。
事关朱祁镇安危。
孙太后无法保持冷静。
于谦可以理解孙太后的反应。
只是身为大明的太后,在如此危机时刻,必须得舍弃个人的感受。
站在国家的角度考虑问题。
挺直腰板,于谦拱手,死谏。
“为了大明江山,必须有所舍弃。”
“望太后答应!”
孙太后的身子晃动一下,眼眶有些发红。
“好一个为了大明江山,哀家这是没的选择。”
“于谦,哀家答应你。”
“现在你就去召集群臣。”
于谦说的对,她不能只顾着自己儿子朱祁镇。
而枉顾黎明百姓,甚至是大明江山。
不然百年之后,她又该如何去见列祖列宗?
特别是宣宗皇帝朱瞻基。
“臣现在就去。”
于谦高兴坏了,抓紧跑开了。
朱见深看着这一幕,头已经大了。
本来他担任监国,就是看不惯朝堂上的那些奸佞之辈。
本想着等把瓦剌人击败,他再退下来,做个闲散王爷。
没有想到如今更进一步。
孙太后好不容易调整了自己的情绪,然后看到朱见深似乎露出为难之色。
叹息一声,拉起朱见深的小手,谆谆教诲。
“大孙子,大明江山可都指望你了。”
“别让文武重臣还有天下人笑话。”
朱见深看向眼睛通红的孙太后。
顿时意识到,她这是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他的身上。
而且孙太后的话激起了朱见深的斗志。
立即重重点头,“孙儿记住皇祖母的话了。
“保证能做好!”
“好,大孙子,哀家相信你。”
孙太后含泪笑了。
……
奉天殿。
文武百官齐聚一堂。
然而他们的心底充满了疑问。
这次孙太后紧急将他们召集起来,究竟是要宣布什么大事?
就在大家困惑的时候,孙太后带着朱见深出现了。
孙若微坐在皇位上,全场大臣纷纷跪拜。
“参见太后,参见监国殿下。”
孙若微扫向这些大臣。
“都起来说话。”
“今天哀家要向大家宣布一件大事。”
“从即日起,哀家决定正式立朱见深为太子!以正国本!”
“诸位臣工定要用心辅佐。”
孙若微这番决定,震惊朝野。
不少大臣都没想到孙太后竟然会这么做。
只是这么一来,致皇上朱祁镇于何地?
但是没有人敢出来质疑。
何况朱祁镇此前在土木堡全军覆没,导致京师陷入重重危机。
已经引起了不少朝臣的不满。
孙太后此举,倒是有安抚他们之意。
“臣等尊重太后的决定,定尽全力辅佐太子。”
于谦站出来率先表态。
紧接着是魏国公徐承宗,这种结果正是他想看到的。
朱见深的能力没的说,的确比朱祁镇出色太多。
而现在京城动荡,朝野怨声载道。
朝廷正适合推出一个人,以正国本,带领大家走出这个动荡的时刻。
无疑朱见深是最合适的。
在于谦和徐承宗的影响下,这些大臣纷纷表态。
随后面向朱见深,再次跪地一拜。
“臣等拜见太子殿下。”
“大家放心,小爷我一定带着诸位,赶走瓦剌人。”
“解除京师的危机!”
朱见深满意颌首,看向大家,大声说道。
心中却是嘀咕。
完了,以后没悠闲的日子过了。
不过事已至此,只能勉强接受。
大家听了备受鼓舞,相信朱见深有这个能力。
此前朱见深就多次击败瓦剌大军,让也先吃了大苦头。
在这一点上,朱见深可比朱祁镇强多了。
大家相信朱见深定能带领他们走到最后。
翰林院侍讲徐有贞咬牙,眼睛闪烁剧烈波澜。
“这个熊孩子上位的速度真是太快了。”
“远超我的想象,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好事。”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