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什么叫天府之国啊? > 第十一章:掌掴方孝孺,惺惺作态的朱允炆

第十一章:掌掴方孝孺,惺惺作态的朱允炆

    方孝孺转身看向声音的来源,

    那里不知何时出现了一个穿着青衣的年轻男子,

    眉目之中还有些眼熟。

    “你是何人?!难不成也要反对当今圣上不成?”

    “方孝孺,你好大的胆子啊。”

    “见了本王不仅不跪,甚至还敢说本王造反,我看你是活腻了。”

    穿着青衣的蜀王朱椿笑眯眯的看着面前张狂的方孝孺,

    挥了挥手。

    “来人,给我掌嘴!”

    “让这位方先生知道口无遮拦的下场!”

    几个身边的侍卫立刻走上前去,

    将方孝孺按倒在地,

    重重的赏了他几巴掌。

    待到方孝孺脸颊高高肿起时,

    朱椿才示意手下住手。

    此时,方孝孺已经被打的狼狈不堪,

    脸不仅肿的和猪头一样,

    发髻也完全被打散了,凌乱的垂落下来,

    几颗带血的牙齿从他闭拢不全的口中掉落了出来,

    拖出一长串带血的唾液,

    看上去既可怜又可笑。

    一旁的朱允炆呆呆的看着这一幕,

    半晌才反应过来。

    快步上前将方孝孺扶起,看向蜀王朱椿怒斥道:

    “你真是好胆!连方大儒都敢打!”

    “打就打了,这种敢离间本王和父皇关系的野狗,”

    “来多少我打多少!”

    “我倒要看看它以后,还敢不敢在我面前狺狺狂吠!”

    朱椿指着方孝孺,恶狠狠的说道。

    “等会!皇太孙殿下?你怎么会在这里?!”

    朱椿大骂完方孝孺,身体通泰之后,

    这才一副震惊的神色,好像刚刚才看见朱允炆一般。

    然后又转头看见了一旁站立着的朱元璋,

    脸上的震惊之色更重,口中说道:

    “父皇,儿臣失礼了。”

    说着就要跪拜而下。

    朱元璋摇了摇头,将朱椿扶起,

    笑着说道:

    “无妨,都是一家人,没必要这么见外。”

    “至于一个外人,打了也就打了。”

    朱元璋这话一说出来,算是给这件事盖棺定论了。

    毕竟都是皇子皇孙,为了一个方孝孺大吵一架,

    未免有些好笑了。

    说到底,他方孝孺也就是个外人,

    虽然朱元璋很看重他,但也仅仅就是看重了。

    和天潢贵胄的朱椿比起来,完全没有可比性。

    朱允炆则阴沉着脸,看着朱椿肆无忌惮的笑脸,

    也只好闭口不言。

    就算他心里在嫉恨朱椿,

    明面上也不能表露出来。

    皇室的尊严,岂容他人看笑话?

    “待我继位之后,有你好看的!”

    朱允炆一边看着朱椿心中恨恨的臆想着未来登基后如何羞辱朱椿,

    一边从衣服中掏出一块手帕,细细的擦去了方孝孺脸上的污垢。

    方孝孺感受着细嫩的丝绸从嘴边划过,

    感动的握住朱允炆的手掌,脸上老泪纵横。

    “皇太孙殿下,皇太孙殿下你居然为我做到如此......”

    “我,我,我受之有愧啊。”

    朱允炆微微摇头,

    说道:

    “你蒙受不白之冤,本宫不能为你伸冤,是本宫的过错啊!”

    “皇太孙殿下......”

    “方先生......”

    两人一副惺惺相惜的南桐模样,让朱椿大倒胃口。

    自从穿越之后,

    他已经很久没见过如此恶心的苦情戏码了。

    想不到眼前的两人就给他表演了一次。

    一旁的朱元璋看着这一幕满意的点了点头,

    经此一事,

    方孝孺应该对朱允炆死心塌地了,

    自己的这个皇太孙,果然在掌控人心上又有了长进。

    不枉自己带他出来巡视大明。

    想到这里,朱元璋看向朱椿,开口问道:

    “老十一啊,你这审讯方法,很是新奇啊。”

    “朕以前从未见过,不知可有名字啊?”

    朱椿点了点头,说道:

    “自然是有的,儿臣把它命名为《心理学》”

    “《心理学》?和前面那个《逻辑学》一样,都有点意思。”

    “不过父皇还是要告诉你,你那高考乃是小道,正经的选拔人才,”

    “还是得要靠八股取士啊。”

    朱元璋看着朱椿,语重心长的说道。

    一旁的方孝孺听得连连点头,

    要不是嘴被打肿了,想必此刻已经开口说话支持了。

    “那是自然,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朱椿表面上言听计从,实际上左耳进右耳出。

    朱元璋这个便宜老爹看中八股科举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捅破了天的南北榜案就是他弄出来的,

    为此不知道弄没了多少倒霉蛋的官帽子。

    主考官更是被流放到大西北去了。

    这个案子的内情也很简单。

    洪武三十年科举录取的进士全是南方人,

    搞得朱元璋以为科举舞弊了,为此大发雷霆。

    但实际上考试这方面一直是南方人的长项,

    只不过洪武三十年的南北榜案数量差距太过悬殊,

    北方进士的数量直接归零。

    这下直接撞到了朱元璋的枪口上。

    一开始老朱还想着和平一点重审一次稿,

    录取点北方人就当无事发生。

    没想到了阅卷的都是死脑筋,

    第二次录取依旧全部是南方人,

    这才有了后边的南北榜案。

    而这件事也是朱椿在蜀地放弃八股取士的原因之一,

    八股科举过于束缚人才,

    他所需要的不只是能够写文章的儒士,

    数学,生物,机械,化学,农业等现代化学科人才才是他所渴求的。

    在蜀地就藩的这几年来,

    他靠着上辈子的记忆,已经将大量的基础学科资料一一编写成册,

    前面说到的《心理学》,《逻辑学》就是其中流传的的比较广的几本,

    其他的学科,朱椿也通过自己编写的高考考核,

    收拢了一大批符合要求的人才。

    如今两年多的时间,

    他的手下已经聚集了大量的人才,

    蜀地的现代化推进也在平稳发展之中。

    至于朱元璋的八股取士?

    还是哪凉快哪带着去吧。

    朱元璋当然不知道朱椿的心思,

    他看见老十一点头后便以为自己的话起了作用,

    便屏退了一旁跪拜着的小吏,捕快还有府官,

    将守候在外面的神机营长官招了进来,

    示意他们可以跟随自己了。

    朱椿看着那位年轻的神机营长官,

    觉得莫名的有些眼熟,

    想了半天也没响起是谁。

    倒是朱元璋看出了朱椿的疑惑,

    替他解答到:“这位是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

    “这次朕巡视大明,特地带他出来陪我和允炆的。”

    “也算是对他的磨练。”

    朱椿了然的点了点头,

    锻炼新人嘛,很正常。

    新老接替是这样的。

    等下?

    这是谁?

    李景隆?

    那个历朝历代都难得一见的超级草包?

    朱椿看向李景隆的眼神变的有些奇怪起来,

    这个看上去颇有些英明神武的年轻武官,

    此刻已经在朱椿眼中已经变成了一个好看的绣花枕头,

    妥妥的一根银样镴枪头。

    李景隆也注意到了朱椿的目光,

    不过智商不高的他把朱椿的目光误解成了惊叹和夸奖,

    心中美滋滋的,甚至还挺了挺胸,将身形弄的更挺拔了一些。

    朱椿有些无语的看了一眼这个傻鸟,

    又看了眼猪头三一样的方孝孺,

    最后看了眼怒视着自己的朱允炆。

    心中有些感叹。

    难怪这几个蠢货会被燕王朱棣干翻,

    都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这三个大聪明怕是加起来都顶不上个臭皮匠。

    再加上黄子澄和齐泰两位重量级,

    想不输都难。

    不过今年已是洪武三十年,距离朱元璋驾崩也只剩一年。

    自己也得早做准备才行。

    朱椿心中暗自盘算着未来的时间计划,

    一边笑眯眯的和李景隆打起了招呼。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