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什么叫天府之国啊? > 第二十二章:玻璃和灯丝,来自朱允炆的嫉妒

第二十二章:玻璃和灯丝,来自朱允炆的嫉妒

    “曹先生别开玩笑了,想让整个蜀地都亮起来?”

    “那得点多少灯啊!”

    “就连朕的应天府,也做不到如此啊。”

    朱元璋听到了曹新的话,明显是不相信的,

    虽然眼前的大堂内意外的亮堂,

    但要说能够照亮整个蜀地,

    未免还是太夸张了些。

    曹新听到朱元璋的话,

    恭敬的行了一个礼,回答道:

    “陛下说的是,就凭这一盏电灯,”

    “自然是不能够照亮蜀地的,”

    “但若是家家户户都能有上几盏电灯,”

    “那照亮蜀地也就不是痴人说梦了。”

    “你的意思是,蜀王殿下府里收藏的夜明珠,”

    “可以多到蜀地百姓人手一份?”

    朱允炆讥笑的指了指天花板上的点灯,

    表示了自己的态度。

    曹新倒还是那副笑眯眯的样子,

    似乎完全没有任何的意见。

    “既然皇太孙殿下认为这里面放的是夜明珠,”

    “那草民就斗胆取下它,如何?”

    曹新直接略过了朱允炆,向朱元璋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这一下子的无视,

    让朱允炆感觉自己的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郁闷的想要吐血。

    朱元璋自然不会注意到自己的孙子有些异样的神情,

    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那个电灯之上。

    虽然今天在蜀地已经见过了不少的新奇玩意儿,

    但是这种能够发光的物件,

    还是引起了朱元璋的兴趣。

    顺利成章的,朱元璋应允了曹新的请求。

    于是在朱允炆无奈的眼神中,

    曹新示意手下的人切断电闸,

    搬过一张椅子,从天花板上选取了一颗灯泡,将其拧了下来。

    看着曹新手中的灯泡,

    众人都好奇的围了过来。

    “这就是发光的电灯?”

    “看上去平平无奇,倒是这表面的琉璃,颇为通透。”

    朱元璋看着灯泡说道。

    “我就知道!虽然这不是夜明珠,但这琉璃的价值,怕也是颇为不菲。”

    “就冲着这成本,你说的什么点亮蜀地。”

    “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朱允炆见了灯泡的外壳,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般,

    迫不及待的叫嚣起来。

    曹新闻言将手中的灯泡高举起来,

    以便在场的众人都能够看清。

    “在蜀地,我们不称呼这种材料为琉璃。”

    “有的,只有玻璃。”

    朱允炆冷笑了一声,说:

    “玻璃?改了个名字而已,和琉璃又有什么区别?”

    “你这玻璃还更加的通透,价格上,怕不是比琉璃还要贵上不少。”

    “皇太孙殿下此言差矣。”

    “我手中这玻璃,价格并不贵,”

    “否则这旅店内的窗户,又怎么都会是由玻璃制成呢?”

    闻言众人一愣,

    看向了大堂的窗户。

    “难怪这个旅店看上去比我以前住过的所有客栈看上去都干净,”

    “原来是这个玻璃的原因。”

    “看上去颇有一种窗明几净的感觉。”

    “一个词——通透!”

    李景隆的话正是众人心中所想,

    他们看着明亮而又透明的窗户,

    不由得啧啧称奇起来。

    这时候曹新又开口了:

    “以各位的见识,想必应该清楚。”

    “若小店这些玻璃全部替换成你们口中的琉璃,该有多昂贵吧。”

    李景隆点了点头:“确实,这么昂贵的价格,你这小店店主,确实是负担不起。”

    “今日的高考考场,好像也是用的这个玻璃窗来着。”

    曹新淡然的点了点头。

    “如此便是了,在蜀地,玻璃,或者说是各位口中的琉璃,”

    “根本算不上昂贵。”

    “烧制它的材料,也不过是随处的可见的沙子而已,”

    “新式的烧制技术保证了它的价格足够低廉,”

    “能够让我这样的平民百姓也能够拥有以往想象不到的待遇。”

    “许多小有钱财的家庭,都会选择这种新式的玻璃,来装点门面。”

    “街上的商铺更是如此,没有一家不是用的玻璃窗户。”

    曹新一边说着,

    一边从一旁接过几个礼盒,

    递给了在场的众人。

    李景隆迫不及待的将礼盒打开,

    发现里面是摆的整整齐齐的一套玻璃茶具,

    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是那么的明亮,纯净。

    “这是......”

    朱元璋也看到了礼盒内的东西,

    询问道。

    “这是蜀王殿下提前准备好的一点点小小的心意,”

    “送给诸位。”

    “他让我这么转达给各位:希望各位能够为我蜀地玻璃产业的崛起做个见证。”

    “这是他本人的原话?”朱允炆询问道。

    “正是。”

    朱允炆的脸色有些难看了,

    这样成色的琉璃,哦不,是玻璃,

    一但流传出蜀地,

    怕是要遭到各种富商豪绅的争抢,

    如此一来,

    怕是大量的钱财都要流入蜀地,

    成为蜀王府内帑的一部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天下的财产,全部都应该是他朱允炆的!

    蜀王这种行为,

    不是赤裸裸夺取自己的财产吗?!

    这项技术,必须掌握在他朱允炆的手中!

    削藩,不,是镇压蜀王,必须是他登基后的头等大事!

    朱允炆越想越气,心中的乌云似乎随时会转成难以预料的暴风雨。

    倒是朱元璋看着这套玻璃茶具的成色,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等享受之物,对他而言也就那样,根本没有去多想,

    他的注意力,依旧在那会发光的灯泡之上,

    于是他说道:

    “那朕便收下了,只是,你这电灯为何发光,可还一字未说呢。”

    “总不能是因为这玻璃,便能够凭空发光了吧?”

    曹新闻言一笑,

    开口说道:

    “玻璃只是发光的一个条件,真正的原因,”

    “在于这灯泡内的这根细细的丝线。”

    朱元璋闻言一愣,

    从曹新手中接过灯泡,

    举到眼前细细观察起来。

    果然,

    在灯泡的内部,

    有一根黑褐色的螺旋状丝线,

    紧紧的固定在灯泡底部延展出的两根金属架上。

    “这就是你所说的发光的关键?”

    朱元璋有些纳闷,他怎么都想不明白,

    这螺旋张的黑色金属丝,

    又和发光有什么关联?

    看见朱元璋疑惑的表情,

    曹新适时的开口解释道:

    “这叫灯丝,是电灯发光的最关键的因素。”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