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什么叫天府之国啊? > 第四十三章:朱椿!难不成你想造反不成?!

第四十三章:朱椿!难不成你想造反不成?!

    “儒学不能让这些孩子们吃饱饭,你这新式学堂就能?”

    朱椿听到朱允炆的反驳,冷笑一声,

    将一旁的数学书重重的摔在了讲台上,

    霎时间,偌大的教室里鸦雀无声。

    朱椿蔑视的看了一眼感觉自己受到侮辱的朱允炆,

    缓缓的开口了:

    “凡事参与过新式教育的孩子们。”

    “会识字乃是他们的底线。”

    “对于这些家庭贫穷的孩子们来说,会识字和大字不识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未来走向。”

    “你说的这些,儒学也可以做到!”

    朱允炆嗤笑了一声,继续发表着自己的高见。

    却不曾想,朱椿理都不理他,继续说道:

    “学完数学,并能够熟练掌握其中技巧的学生,”

    “最次者可以去商铺当一个账房先生。”

    “而成绩优异者,则可以继续深造,在学成之后,拿着本王提供的资金。”

    “加入到整个蜀地的工程建设中来。”

    “开山架桥,引水造坝,修缮城市,全部都需要这些孩子们的帮助。”

    这回朱允炆哑巴了,虽说儒学也有术数一道,不过几乎无人问津。

    就连工部的那些人,也未必懂得有多少。

    正当朱允炆以为朱椿的话说完了的时候,朱椿再次开口说道:

    “但我这新式学堂之中,不止数学。”

    “还有农学,建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

    “十八门学科,几乎涵盖到我蜀地的方方面面。”

    “但凡学成一项的皮毛,都足以让这贫苦的孩子们从贫贱中脱身,”

    “过上相对优渥的生活。”

    “这些,你那儒学能够做到吗?”

    朱允炆感受着朱椿蔑视的目光,心下十分不爽,

    思索了一番后,辩驳到:

    “你的意思是,你要把儒学从蜀地驱赶出去是不是?!”

    “你那所谓的科学就是这么霸道蛮横?竟然从小就想控制这些孩子,为你蜀王效力?”

    “而不是为我大明效力?”

    “蜀王殿下,难不成,你想造反吗?!”

    此话一出,空气骤然安静。

    就连躺在地上揉着屁股咿咿呀呀的方孝孺,

    也自觉地闭上了嘴,装起了鸵鸟。

    造反?这可是碰都不能碰的话题!

    更别说还是皇室之间的内斗!

    方孝孺只恨自己为什么长了两个耳朵,能够听见这里的争吵。

    想到这里,他又后悔起刚才为什么要认输,

    要是现在继续被羞辱,那这场争论也不会发生。

    朱椿听到朱允炆破罐子破摔的质疑,

    并没有出现什么意外的表情。

    因为他很清楚朱允炆这个人,

    为了掩盖自己的无能,就只能使用其他的方式来遮掩自己,

    抗出造反这面大旗,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朱允炆三番五次的这样搞,弄的朱椿心中也十分的不爽。

    于是,他又狠狠踹了一脚方孝孺,发泄了一番心中的怒气,

    开口说道:

    “皇太孙殿下就是这样质疑你的叔叔的吗?”

    “本王从未禁止过儒学在蜀地的传播,后面所说的造反自然不成立!”

    “哼,不阻止儒学的传播?那你开设这新式学堂又是何意?”

    朱允炆自己为捏住了关键,狞笑着看向朱椿。

    “殿下似乎没有弄清楚一件很关键的事情啊。”

    “本王这蜀地,”

    “儒学的私塾从未被本王干扰过,”

    “世家大族的私塾照样开着,愿意吃苦供孩子上儒学私塾的,也依旧在供着。”

    “本王一没有插手,二没有干扰。”

    “只是为上不起私塾的孩子们开设了新式学堂。”

    “让他们能够在这新式学堂里面学习知识,去养活自己。”

    “过上更好的日子。”

    “难不成,在皇太孙殿下的眼里。”

    “让贫苦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就算是造反吗?”

    “那父皇,岂不是最大的造反头子?!”

    朱椿的话有理有据,直接将朱允炆噎的哑口无言。

    但这其实并不是最关键的因素。

    最关键的原因在于,

    朱椿将一旁的朱元璋拖入了战场,

    并巧妙的利用朱允炆的逻辑漏洞和朱允炆的身份,

    让他不得不闭嘴,

    从而获得了这场争论的胜利。

    在某种意思上,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

    因为朱允炆和朱椿都很清楚,

    他们二人的争论,不过是朱元璋的故意放纵。

    是朱元璋为了打磨朱允炆这块大明未来的皇帝而有意为之。

    因而只要朱元璋介入,那么这场争论无论是什么结果,都应该停下了。

    不出所料的,朱元璋也开口说道:

    “你们二人的争论,我全部都听到了。”

    “有争论,是好事。”

    “如果不交流,背地里互相捅刀子,才是我大明的不幸!”

    “你们二人为了大明的百姓,能够争论至此,朕很欣慰。”

    “但你们二人要记住,天家子孙,万不可骨肉相残!”

    此话一出,朱允炆和朱椿有如雷击,

    全部叩首表示明白。

    但实际上,朱椿和朱允炆都明白,

    只要朱元璋驾崩,这二人之间,

    必定只有你死我活!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