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 第四十八章:惨兮兮的姚广孝,文臣武将榜。(4/5)

第四十八章:惨兮兮的姚广孝,文臣武将榜。(4/5)

    .......

    寝宫。

    朱元璋正准备入睡,不过还不等他更衣,面前突然是亮起来一道道的光芒。

    一道由光芒汇聚而成的大门缓缓地伫立在那里。

    “光门?”

    朱元璋眼睛一亮:“做题空间再次开放了?!”

    距离上次进入做题空间,已经半年时间过去了。

    他还以为仙人要放弃大明了呢。

    今天终于再次开启。

    “而且还是在北伐之前,倒也是巧了。”

    朱元璋呵呵一笑,便是踏入光门之中。

    进入之后,最开始映入眼帘的。

    依旧是那迷蒙的大雾。

    身旁响起脚步声,朱元璋习以为常地看去。

    正是蓝玉等人。

    另一边。

    朱标等人也是朝着这边走了过来。

    答题空间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仙术,整个空间都是被迷雾覆盖,但是走着走着,却能够和其他人不知不觉地聚集到一起,

    “陛下。”

    “父皇。”

    看见朱元璋之后,朱标、蓝玉等人都是恭敬道。

    朱元璋微微点头。

    突然,一阵脚步声响起。

    众人皆是诧异地看去。

    只见一个高瘦的人影从迷雾之中走了出来。

    看见朱元璋等人后,这人愣了一下。

    “陛下,太子,燕王.......”

    “你们怎么在这?”

    此人正是姚广孝。

    身着粗布衣,杂乱的胡须和头发有狂野之感。

    下半身还有不少泥泞和水渍,看上去好像是刚刚从沼泽地走出来。

    “道衍?”

    朱元璋愣了一下,皱眉道:“咱不是让你去治理黄河了吗?你怎么变成这幅模样?”

    姚广孝苦笑一声:“臣查阅古典,最终也没有找到治理黄河的方法,只能够多挖几条河道用于引流。”

    “可黄河之中多泥沙,此绝非长久之计,故而便想着实地探索,看看有没有办法将泥沙除去,结果不小心深陷泥沙之中。”

    往上数三千年,黄河一共决堤了一千多次。

    基本上就等同于两年一次!

    如今已经是秋后,今年的黄河是不会决堤了。

    但是明年能不能保证不会决堤......姚广孝也不敢打包票。

    现在就等于是一把砍头闸刀,悬在他的脑袋上。

    不得不让他着急啊。

    “父皇,黄河水患乃是历朝历代都为之头疼的存在,道衍也算是大才,要不还是饶恕他算了。”

    朱标劝解道。

    自己这弟弟敢谋反,更多的还是因为自己没了。

    要是自己在,绝对不可能生出任何心思。

    这是他作为朱家众兄弟中的大哥的自信。

    不过不等朱元璋说话。

    姚广孝突然开口道:“多谢太子恩典,但臣自知罪孽深重,怎敢让陛下饶恕?”

    朱元璋诧异地看了他一眼。

    这段时间大明蒸蒸日上,自己的心情也非常不错,说不定高兴之下就将其特赦了。

    没想到这家伙还不领情?

    “道衍,莫非你已经想到了解决黄河水患的方法?”

    朱元璋问道。

    姚广孝点了点头:“黄河水患最大的问题就是其泥沙,只要能够解决泥沙治理其水患便会容易。”

    “大水有源,臣便带着人一路朝着黄河源头而去,竟是发现黄河的最上游,水流竟是清澈无比,直到经过黄土高原后方才变得浑浊不堪。”

    “故而臣猜想,只要在黄土高原上锁住泥沙,便能够解决黄河水患!”

    这结论倒是有几番道理。

    众人微微点头。

    “倘若当真能够将黄河水患治理成功,朕便将你召回应天。”

    朱元璋看着姚广孝,承诺道。

    熟悉老朱的人都知道,当他不再自称为咱,而是朕的时候。

    那么绝对是在说正事。

    姚广孝心中一喜:“多谢陛下!”

    天空之上。

    朱允熥也是微微诧异。

    “看来这姚广孝的确并非虚传,竟然能够想着水土流失的问题。”

    这个问题可是直到五百年后,才被一群专家想明白,而且利用的技术,也就是大量植树造林。

    放在当下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看来用不了多久,黄河的水患也能在姚广孝的手下被遏制。

    倒也不愧后世的黑衣宰相之名。

    ....

    很快,答题空间中迷雾渐渐散去。

    三个榜单再次悬空出现。

    朱元璋的目光,放到了最后一个没有看过的榜单上。

    【文臣武将榜(大明)】

    “咱看了皇帝榜和事件榜,可是却没有看过这个榜单呢。”

    朱元璋不由得露出一丝笑容:“仙人,还请为咱打开文臣武将榜。”

    话音刚落,天空中的榜单便是微微一颤。

    其余两个榜单消失,文臣武将榜飞到众人面前。

    随后缓缓展开。

    .............

    【文臣!】

    【第一名:王阳明】

    【第二名:于谦】

    【第三名:张居正】

    【第四名;刘伯温】

    【第五名:海瑞】

    【.......】

    【武将!】

    【第一名:王阳明】

    【第二名:徐达】

    【第三名:戚继光】

    【第四名:常遇春】

    【第五名:于谦】

    【.......】

    【注:文武兼备者,可上文武双榜】

    【可查看任一人,仅一次】

    ............

    朱元璋的眼睛盯着文臣武将榜。

    口中啧啧称奇。

    “这个王阳明究竟是何许人也,居然能够文武双榜第一?”

    “还有这于谦,也非常不错.....哼!一想到那个朱祁镇就让咱气愤!”

    “善长啊~,你怎么还排到文臣前十之外了?”

    “蓝玉倒是不错,武将榜第八。”

    “姚广孝,文臣榜第十三.....”

    扫了一遍文臣武将榜之后,朱元璋微微点头。

    非常满意。

    大明能够出这么多优秀的贤臣,他自然是高兴的。

    不过最后。

    目光还是落到了,双榜第一的王阳明身上。

    不仅是他。

    所有人都是看向了王阳明。

    尤其是蓝玉、李善长这两人。

    如果说其他的文臣武将排在自己的前面,他们还有些不服气的话。

    到那时这个王阳明.....

    能够双榜第一,究竟何许人也?

    他们心中只剩下了好奇。

    “仙人,咱想要查看这王阳明的信息。”

    朱元璋略带着一丝敬意说道。

    他从乞丐做到皇帝,自认也是一代英雄。

    但是能够成为文武双榜第一的。

    恐怕也绝非寻常人等!

    很快。

    天空上的文字便是再次变化。

    【王守仁,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具体事迹如下】

    【龙场悟道:因开罪宦官刘瑾,触怒了明朝皇帝,被廷杖四十大板之后,并发配到龙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他在这段时期写了“教条示龙场诸生”,创立“知行合一”学说,与孔子、孟子、朱熹等圣贤齐名,心学四决流传千古,至今不衰】

    【屡立战功:从龙场离开之后担任巡抚,巡查赣州时察觉大量山匪为祸,几乎达到一州之地每个山头都有山匪的程度,两年时间,王阳明发动三场大战役与数十场小型战役,将山匪之患彻底解决。】

    【平定宁王叛乱: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谋反。王阳明立刻摆脱宁王追兵,不等朝廷大军前来,便是制定了各种离间、攻心、实战之策,步步为营,以万余乌合之兵,而破强寇数十万之众,最终活捉宁王】

    【征剿反贼:嘉靖六年,王阳明为两广总督,前往广西平定叛乱,运奇设谋,发起对八寨、断藤峡的征剿,不数月间,迅速荡灭了两地的地方武装】

    【........】

    ..................

    PS:王守仁,此心光明,焉复何言。被奉为“神明”,被誉为“圣贤”。

    </b>()